淺析數字媒體技術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
音樂元素在數字媒體藝術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部優秀的作品能夠將聲音、音樂和畫面有機地結合起來,用完美的視聽方案來全方位地打動觀眾,這就意味著音樂節奏必須與畫面動作正好合拍,音樂風格也必須與畫面風格完美匹配。音樂還能夠決定媒體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揭示主題和背景,參與敘事,刻畫人物形象,渲染情緒與烘托氣氛等,以其自身的魅力增強大眾傳媒的可看性和感染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音樂和音效的設計與創作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并且符合數字媒體作品的特點和要求,這就使得音樂成為該專業的一種專門的、獨立的藝術類型。學生在專業中會涉及到背景音樂和游戲音樂的制作、音效設計、多媒體作品的配音、數字音頻的編輯、人聲潤色和修復等方面的工作,做好這些除了要學習數字音頻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理論,具備較強的音樂素質。
學生音樂素質的現狀
在教學中發現,該專業的學生多數具有美術及繪畫能力或其他藝術類特長,因此他們對于專業學習中的圖像、視頻的設計往往都比較重視,一般能夠制作出較理想的數字圖像或畫面。但對他們來說,進行聲音方面的設計與制作就沒那么容易了。雖然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聲音是數字媒體作品中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他們對影視作品中聲音的了解卻只局限于一些歌曲本身,對作品中其他音樂元素、音響效果及聲音類型特點等更深層次的東西不甚了解,針對不同類型的聲音效果應配合何種風格的多媒體作品也知之甚少,這就造成了他們并不能根據作品的內容、風格、時代、地域等因素來考慮聲音效果在媒體中的表現特點。可見,學生的音樂素質的確不容樂觀。
同時注意到,一部分學生也具有音樂特長(如唱歌、器樂等),他們能夠流暢地演奏某種樂器或者完整地演唱歌曲,卻依然不能正確地處理好音畫關系,將主題音樂、配樂、插曲等音樂形象同畫面完美結合到一起。究其原因在于,這些學生大多是學習了器樂的一些演奏方法,而對于音樂的內涵、旋律的創作、和聲的構成、音響的特點、配器的風格等方面知識還是了解較少,因此他們進行聲音設計與制作的最大困難是缺乏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實踐基礎。目前高校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在對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方面,所開設的課程一般有美術基礎、色彩基礎、動畫基礎、圖形圖像處理、三維藝術、攝影及影像技術、界面設計等,這些課程確實能夠增強學生的畫面美學素養,但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方面幾乎沒有開設任何課程。因此,有必要加強專業教育中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
音樂素質的培養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為了能夠有效地利用高校資源培養和提高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開設音樂類素質課程
加強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開設必修和選修課的途徑。例如對新生開設綜合性藝術知識和修養的必修課,其中當然也包括音樂修養課,我院就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課程,使學生對音樂及藝術能夠有概括性的了解。另外,在大一和大二期間,開設形式多樣的音樂類素質選修課,如計算機音效設計、音樂配器基礎、經典音樂賞析、動畫和游戲音樂賞析、中外器樂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進入專業前的實際情況結合興趣方向進行相關的選修,規定每個學生必須修滿一定的選修學分。
2加強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
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是學好專業的重要因素。首先應了解最基本的樂理知識,能看懂簡單的五線譜和簡譜,樂譜是音樂的語言,通過這門語言才能進行音樂上的交流,其次還要掌握音色、節奏、旋律等基本的音樂要素。如果要能夠熟練制作背景音樂和游戲音樂、進行音效設計,還需具體學習一些和聲、曲式、調式、配器等相關知識,這些知識雖然不可能像音樂學專業的教學那樣系統化學習,但應該重點了解和掌握其基礎部分。如果要達到媒體音樂創作的水平,則還需要學習器樂知識,同時良好的音樂感覺、豐富的創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個層次所要求的音樂素養就更高了。
3發揮專業特色,成立音樂工作室
理論學習之余,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建立計算機音樂工作室、數字錄音室或相關興趣小組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利用工作室內強大的多媒體處理平臺,學生可以進行動畫的配音、錄音、音頻編輯、音效制作、聲音合成等工作,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由創造,將自己的想法、創意有機地融入到作品中去,這樣能激發更多的學習興趣與思維,真正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
結語
根據我院的實際教學經驗,本文所探討的方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然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的藝術素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進方案,才能培養出兼具軟件技術和藝術素質的現代專業人才。(本文作者:金鑫、張艷、劉宇、劉春花 單位:云南大學軟件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gzqk_2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