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研究雜志
中國史研究雜志基礎信息:
《中國史研究》雜志系專業學術性刊物。發表中國古代史方面的研究論文、讀書札記和書評等。以刊登名家名作為主,適當選登新人新作。本刊自1979年創刊以來,始終堅持辦刊宗旨,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注重史學理論,著眼于中國古代歷史的重大學術問題,學風嚴謹,鼓勵創新,向為學界所重視。
中國史研究雜志辦刊宗旨:
《中國史研究》雜志以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在學界享有盛譽,刊布的文章以中國古代史方面的研究論文、讀書札記和書評為主,發表論文多為名家名作,亦常有學界新人的高水平論著。在二十余年中,本刊發表了一系列在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文章,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古代史研究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本刊在海內外中國古史研究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是了解中國古代史研究學術水平的重要刊物。
中國史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中國史研究》雜志設有書評、讀書札記等欄目。
中國史研究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2-7963,CN:11-1039/K,郵發代號:2-532,地址:北京市建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中國史研究雜志社相關期刊- 美術教育研究雜志美術研究雜志滿語研究雜志漢語言文學研究雜志藝術研究雜志圖書發行研究雜志圖書情報研究雜志博物館研究雜志科學管理研究雜志音樂研究雜志中國史研究雜志社投稿信息(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
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中國史研究雜志社編輯部征稿魏晉南北朝軍禮鼓吹芻議釋《國語·楚語上》“教之令”敦煌藏經洞封閉原因再探中華書局點校本《魏書》地理勘誤明抄本天圣《田令》及后附開元《田令》的校錄與復原《宋史·符昭愿傳》辨正宋朝“寄糴”考論宋代的“公債”《金史·西夏傳》點校本標點勘誤一則元代白話碑文的體例初探《明史·藝文志》“史部·故事類”勘誤一則簡牘資料所見西漢前期的“卒更”《左傳》“嵒”、“嵒”地名考辨西漢長安的丞相府《后漢書》勘誤一則道武帝之后北魏在新占地區的政區設置唐代帖文的形態與運作《漢書·五行志》標點二則明清山西碑刻里的鄉約秦漢長吏再考——與鄒水杰先生商榷關于拓跋鮮卑的發祥地問題——與李志敏先生商榷蔚州采木提舉司與元大都建設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zfws_1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