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基礎信息: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創刊于1958年, 1961年因故停刊,1979年11月正式復刊。現有“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基礎教育版”3份雜志。此外,還負責《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網頁的制作與更新,負責召集、組織上海師范大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活動。 在總編輯委員會下面,現有“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會”,主編為黃剛,執行主編為王正平,副主編為孫遜。“自然科學版編委會”,主編為 李和興,副主編為李新洲、叢玉豪。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是上海師范大學主辦的,以反映本校科研與教學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刊物,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學術門面”和“學術窗口”。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傳播優秀的文化知識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嚴謹、公正的文風。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下設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室、自然科學版編輯室、基礎教育編輯室、上海師范大學跨學科研究中心、電子版編輯室、編務辦公室。編輯部現有編審人員12名,編務人員2名。編審人員中現有教授1人,副編審3人(其中1人已獲得編審資格),64%具有研究生學歷。王正平教授任學報編輯部主任、哲學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本刊是上海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體育學、科學史、大中學校教育改革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旨在反映上海師范大學最新科研成果,促進校內外、國內外學術交流,傳遞信息,培養人才,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服務。讀者對象主要為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師、研究生、中學教師和國內外科技工作者。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前身系上海師范學院學報,創刊于1958年,當時為文理合刊,不定期出版。“文革”期間停刊。1980年《上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正式復刊。1984年12月更名為《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辦刊宗旨:
本刊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努力貫徹“雙百”方針和“兩為”方針,為促進學校科研和教學改革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開展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為繁榮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期刊榮譽: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已被確認為“中國科技 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等文摘刊物的收錄期刊;此外,還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并于2000年獲得“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優秀獎”。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體育學、科學史、大中學校教育改革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社相關期刊-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雜志山東大學學報雜志曲阜師范大學學報雜志青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青海大學學報雜志青島大學學報雜志寧夏大學學報雜志寧德師專學報雜志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雜志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雜志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社投稿信息一、中文文題部分
需增加若干新項目,順序應為:
1.中文文題左上角應有“文章編號:”為標識,具體編號由編輯部給定。
2.中文文題;
3.作者姓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分隔,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
例:“吳□□1,趙□□2”
4.工作單位。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編,單位名稱與省市名郵編之間用“,”分隔;不同單位的作者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以作者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連排時以“;”分隔;此“工作單位”項目用“()”括起。
例:(1□□□□大學□□學院,上海200234;2□□□□大學□□系,上海200235)
5.摘要。150字左右,前應加“摘要:”為標識;
6.關鍵詞。2-5個,關鍵詞之間用“;”分隔;前應加“關鍵詞:”為標識;
7.中圖分類號。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進行分類;分類號前以“中圖分類號:”為標識;
8.文獻標識碼。標識碼前為“文獻標識碼:”作標識,接排在“中國分類號”之后(前空3個字)。按“規范”,共設置以下5種文獻標識碼:
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領導講話、特約評論等);D--一般動態性信息;E--文件、資料等。
二、篇首頁地腳部分
1.第一行以“收稿日期:”為標識,具體日期由編輯部填寫;
例:“收稿日期:2001-01-19”
2.如是基金項目排印在第二行,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前加“基金項目:”為標識;
3.作者簡介。按下列順序介紹: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同一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可相繼列出,中間用“;”隔開,最后用“。”結束。前加“作者簡介:”為標識。
例:“作者簡介:吳□□(1971.7-),男,上海市人,□□□□大學□□學院教授;趙□□(1978.6-),男(回族),上海市人,□□□□大學□□系講師。”
三、文末參考文獻
1.參考文獻在正文后,獨占一行,左頂格,用“參考文獻:”為標識;
2.每條參考文獻內容依次是:
主要作者姓名(多個責任者之間用“,”分隔,不得出現縮寫點“.”;姓名后不得加“著”、“編”、“主編”、“合編”等任何說明).文獻題名.以單字母方式的標識的文獻類型(“[]”括起,見下表).出版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每條參考文獻條目各項之間及最后以“.”分隔和結束。
例:期刊文章:[序號]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號碼.
圖書:[序號]作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報紙文章:[序號]作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表參考文獻類型專著論文集報紙文集期刊文章學位論文報告標準專利
文獻類型標識MCNJDRSP
注:對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類型標識為“[A]”,其他未說明之文獻類型用“[Z]”。
3.參考文獻與注釋的區別:
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學術論文時所參考的文獻,一般集中列于文末;參考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標注,與正文中指示序號一致。注釋是對學術論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一般排印在文末參考文獻前,并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
四、英文文題、摘要部分應注意:
論文應附英文文題、漢語拼音作者姓名、英文工作單位(及多位作者署名和不同工作單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要與中文相關內容對應;其中漢語拼音作者姓名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大寫(復姓連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姓氏與名均不縮寫;英文作者工作單位、省市名及郵編中間用“,”隔開。工作單位項目用“()”括起;英文摘要前用“Abstract:”標識;英文關鍵詞前用“Keywords:”標識;各關鍵詞用“,”隔開。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雜志社編輯部征稿關于不相容矩陣方程解的敏感性(英文)相依誤差近似回歸模型的穩健設計(英文)有界變量約束優化的非單調最優路徑內點算法關于n階完全圖的5色K_4問題減小無刷直流電動機轉矩脈動的方法配對覆蓋測試集的估計與實用策略分析遺傳算法中基于優良個體特征模式的方向變異算子光突發交換及其預留機制USB在實時數據采集處理系統中的應用低熱固相法合成稀土三元混配配合物毛細管電泳法分離測定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糖精自制核心鏈霉親和素的性質SARS-CoVS基因表達及純化大學生頸椎病發病率的調查上海地區常見蝴蝶幼蟲識別θ-方法求解廣義中立型延時微分代數系統的漸近穩定性(英文)時變環境下的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問題考慮MIMO系統信道相關性的改進天線選擇算法模式匹配算法的深入研究PZT薄膜的結晶特性及紅外特性公私合作制交通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英文)基于非線性編輯系統“套底”技術的新模式水稻芒長及其分布特征相關QTL的定位導入玉米花色素苷調節基因Lc改變煙草花色——基因工程實驗教學拓展中國佳隱翅蟲屬兩新記錄種(鞘翅目:隱翅蟲科:隱翅蟲亞科)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對K562細胞增殖的影響浙江西天目山3種粉蝶屬蝶類的形態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區非點源污染分析[Cu_2(phth)_2(H_2O)_2]_∞(H_2phth=鄰苯二甲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和磁性研究ZnO/CdS量子點的制備及其熒光性能CPO在金-碳納米管修飾電極上的固定化及應用高厚比變化時十字型短肢剪力墻彈塑性分析(英文)武陵山區蛇足石杉居群的分布與生境特征苯酚降解菌JS-1的篩選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野木瓜注射液對小鼠皮層神經細胞的抗氧化保護作用凡納濱對蝦病蝦體內SOD和PPO同工酶表型的變化通過光催化氧化提高吡啶的可生化性近60年我國華東地區高溫災害特征分析植物DNAC-值在種間和種內的變異及其生物學意義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zrkx_1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