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凍土雜志
冰川凍土雜志基礎信息:
《冰川凍土》雜志是雙月刊,由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創辦于1979年。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支持在冰、雪、凍土和冰凍圈及全球變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中具創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國民經濟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和新學說,為寒區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內容有:冰、雪、凍土的性質、過程及其控制;冰凍圈的資源與環境;冰凍圈與其他圈層的相互作用;寒區水文水資源;寒區生態與建設;全球變化;寒區工程與減災、防災;寒區生物學;先進技術的應用。
冰川凍土雜志期刊榮譽:
《冰川凍土》雜志獲獎情況: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中國優秀地理期刊獎、2002年度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獎、Caj-cd規范獲獎期刊;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冰川凍土雜志欄目設置:
《冰川凍土》雜志主要欄目有冰凍圈與全球變化、寒區工程和技術、寒區水文水資源、寒區生態與建設、寒區生物學。
冰川凍土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0-0240,CN:62-1072/P,地址:蘭州市東崗西路320號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冰川凍土》編輯部,郵政編碼:730000。
冰川凍土雜志社相關期刊- 沒有相關期刊冰川凍土雜志社投稿信息(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
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冰川凍土雜志社編輯部征稿利用多年凍土區湖相沉積物中埋藏植物穩定碳同位素組成重建大氣CO_2濃度氣候變化對中國西北地區山區融雪徑流的影響用樹木年輪重建天山中部近350a來的降水量從樹輪纖維素δ13C序列看樹木生長對大氣CO_2濃度變化的響應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西部生態環境演變規律與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正式啟動河西走廊末次冰期砂楔的發現及其古氣候意義東南極冰蓋中山站——DomeA斷面路線考察的初步結果概化的Tank模型及其在龍羊峽水庫汛期旬平均入庫流量預報中的應用再論凍脹量與凍脹力之關系南水北調西線雅礱江調水工程溫波引水樞紐壩址徑流計算的研究甘肅干旱與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對比分析1972-2007年祁連山東段冷龍嶺現代冰川變化研究固液態降水分離方法探討唐古拉山冬克瑪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度日因子時空變化特征近50a阿克蘇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過程塔里木河北源及干流區域降水變化趨勢與多尺度特征對比:亞洲干旱/半干旱區降水與大洋暖池氣候的相關特征研究黑河流域上游大氣湍流特征分析珠穆朗瑪峰絨布河谷冰磧地貌測量與演化研究青藏鐵路遮陽棚路基試驗工程效果實測研究通風塊石層非達西效應的試驗研究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zrkx_1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