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雜志
人與自然雜志基礎信息:
《人與自然》創刊于2001年,由云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管,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期刊。本刊側重從總體上、從觀念上、從風尚上激起人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敬畏之情、順應之情,推動環境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發展。讀者對象涵蓋一切關愛自然之士,而以大中學生、自然保護人士和中等收入家庭為主。本刊堅持以開放的、全球的視野和眼光來辦刊。廣泛關注國內外生態環境大事,從中擇選專題如世界遺產保護、普氏小羚羊保護、草原保護、大漠生態、城鎮綠化、三峽看水、森林人工化、鳥類資源等進行深度報道和評論,設有“每月時評”、“自然看臺”、“生態縱橫”、“熱點聚焦”、“綠色前沿”、“自然之子”等欄目,每期還有“世界環境生態點擊”、“中國環境生態近事”,交流有關法令、時政及各地事件、活動、人物信息,使刊物貼近現實,進入生活。
刊物辦在云南,云南有得天獨厚的大量資源,但《人與自然》不局限于地方,在充分展現云南魅力的同時,要從云南這個良好的平臺出發,觀照全局,觀照全球,對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對東部的動向與市場,對綠色理念居前、綠色事業興旺的發達國家與國際環保組織的活動,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個例和觀念來自各地,來自四面八方,充實著“云南魅力”、“西部深處”、“小城故事”、“海外視角”等等欄目。雜志的觸角逐步延伸,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濟南、成都、武漢、長沙、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桂林等地建立了雜志的聯絡點,溫哥華、洛杉磯聘有特約記者,8個國家的近20位優秀攝影師與雜志簽約,雜志海外稿件所占比重一般不低于三分之一,在這方面開始顯現出了自身的獨特優勢。一個全國性的并擁有日益增多的海外資源的刊物格局初具雛形。
《人與自然》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個例和專家的啟蒙教育與大眾自身的反思和總結,引導大家善待自然、善待生物,保護環境、保護生態。雜志提出“依靠專家、服務大眾”的口號,聘請一流的作者撰稿供圖,力求使作品有較高的檔次,有較豐富的內涵,同時生動活潑,可親可讀,讓大眾讀者由衷喜歡并為行家所認可。雜志特設“讀者之聲”、“綠色之友”、“自然信箱”等欄目以及其他一些活動,吸引眾多的讀者來參與辦刊,參與自然保護事業。雜志設想經過長期堅韌不拔的努力,能更多地進入家庭,進入大中學校,進入各種綠色組織和相關部門與相關單位去,進入到廣大的人群中去。
人與自然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每月時評、自然看臺、生態縱橫、熱點聚焦、綠色前沿、自然之子、云南魅力、西部深處、小城故事、海外視角、讀者之聲、綠色之友、自然信箱。
人與自然雜志榮譽:
首屆《CAL-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引進版優秀暢銷圖書獎和輸出版優秀圖書獎
人與自然雜志收錄情況:
世界紡織文摘、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人與自然雜志訂閱方式:
ISSN:1671-3745,CN:53-1173/G,郵發代號:4-787,地址:昆明二環西路398號高新科技廣場8樓昆明瑞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郵編:650106。
人與自然雜志社相關期刊- 自然科學進展雜志自然與科技雜志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常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人與自然雜志社投稿信息1.來稿力求論點明確,數據準確可靠、文字簡煉明了,論文(包括圖表、圖版)一般不超過6000字。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人與自然雜志社編輯部征稿生命觀的轉變促進文明的轉化雨林生命觀察——熱帶雨林的美&殤熱帶雨林最美的大地記憶張家榮平平雨林深處的斑斕文化雨林孕育的神秘文明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雨林土著佐埃人雨林中的赤裸音鷹客無邊物欲下的雨林之殤文明滅絕的雨林文化如果地球失去了“肺”拯救雨林就是拯救人類澳大利亞雨林生命的伊甸園社會文明的晉升之道聆聽自然,文明的復歸現代文明下的自然堅守名家如何拍雨林旱災真相實地調查被遺忘的時光之生死恒河現代藝術:濃縮的物質主義一國之內也應尊重文化差異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想要的生活有100種生態文明需要環境倫理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zrkx_2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