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學院學報
測繪學院學報基礎信息:
《測繪學院學報》(原《解放軍測繪學院學報》)是由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主辦的測繪科學學術刊物。始創于1984年,創刊初期為16開半年刊,1991年改為季刊,1993年5月正式出版,公開發行,1998年第1期起改為大16開出版,1999年6月更名為《測繪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啟用)。2006年更名為《測繪科學技術學報》,同時改雙月刊80頁出版。本刊是全軍唯一對外公開發行的測繪學類學術期刊,是測繪學科領域進行學術討論的主要平臺之一,它的學術性和實用性被國內測繪界用作闡述測繪學術問題,解決測繪專業技術問題,編訂作業方案,專業理論培訓和高科技知識學習的重要工具和教材,同時在全國測繪學術界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擁有廣泛的用戶和讀者。本刊以測繪科學技術為報道重點,其內容側重于基礎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在信息化的科技環境中,特別關注于地理空間數據的獲取、處理、顯示技術和數字戰場感知的理論、方法與工具的研究;空間定位與導航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遙感平臺體系構成、目標自動識別與提取、影像信息融合、數字航空攝影測圖、影像高精度定位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具有多源數據融合能力及可視化效果的、適應各級管理層次的地理信息平臺的開發與研究等諸問題。除這些經典的測繪科學理論與方法在新時期的自然延伸外,還特別關注與測繪科技有關的跨學科、跨行業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命題和創新性的探索成果。本刊嚴謹求實、服務讀者的辦刊思想始終貫穿于整個編輯出版工作之中;雙盲雙審、三校一審讀制度確保了期刊的學術水平和辦刊質量;面向社會、開放辦刊的理念多角度地豐富了稿件內涵;專家學者介入性辦刊提升了期刊的學術品位;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樹立了期刊新形象。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測繪和相關專業研究的廣大師生、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曾用名:《解放軍測繪學院學報》,現用名:《測繪科學技術學報》。
測繪學院學報欄目設置:
1、院士論壇:以院士為第一作者的學術研究論文、學科發展探討與展望、前沿學科綜述、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等。
2、學科進展:以專家、教授和學科帶頭人為第一作者的,基于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學術研究展望與綜述,學科交叉與拓展研究等。
3、學術研究:針對測繪科學技術某領域、某方面、某問題的理論研究與學術探討論文。
4、應用工程:基于測繪工程應用技術與方法的研究與開發等論文。
5、科技簡訊:與測繪科學技術緊密相關的會議、事件、消息的簡短報道。
測繪學院學報辦刊宗旨:
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針,貫徹執行江主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積極報道和反映測繪科學最新研究成就,傳播和積累軍事測繪科學知識,促進測繪科學的發展與交流,提高測繪科學研究質量和水平,培養軍事測繪人才,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測繪科學技術現代化服務。
測繪學院學報榮譽:
1991年獲國防科工委首屆國防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1995年獲河南省首屆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優秀學報三等獎;
1996年獲總參首屆優秀期刊獎、河南省第2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9年獲河南省教委第二屆優秀學報一等獎;
2000年獲《CAJ-CD》執行優秀獎;
2002年獲河南省第5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3年獲總參優秀期刊獎;
2006年國家教育部科技司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2007年獲中國測繪學會首屆優秀測繪期刊獎;
2008年獲教育部科技司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9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2010年獲教育部科技司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0年獲總參優秀出版物獎;
2011年連續獲得中國優秀測繪期刊一等獎;
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1年連續入編測繪學類中文核心期刊;
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測繪學院學報收錄情況:
應用力學評論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測繪學院學報訂閱方式:
ISSN:1009-427X,CN:41-1205/P,郵編:450052。
測繪學院學報社相關期刊- 測繪科學技術學報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安地質學院學報武漢科技學院學報河北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湛江海洋大學學報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測繪學院學報社投稿信息1.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2.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3.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4.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5.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發表請詳細看。
測繪學院學報社編輯部征稿基于MODIS與GPS的D-InSAR大氣延遲改正量提取低空遙感小型三軸陀螺穩定平臺的設計與實現一種基于嫦娥一號CCD影像的影像匹配方法基于GPS/IMU的紅外影像直接定位技術混合式球面退化剖分模型的設計與編碼分色版EPS文件的自動合成方法面向對象的基態修正模型改進及查詢方法面狀居民地匹配的空間認知特點研究ID3決策樹推理模型及其在道路網選取中的應用從PF和DPGrid的發展談數字攝影測量發展的新特征基于體系結構核心數據模型的測繪導航體系結構權衡分析BD2/GPS四頻高精度接收機在遠望號船姿測量中的應用利用C波段轉發數據實現GEO衛星軌道確定多波束測深精度檢定方法GPS設備海上動態定位精度檢測新方法地理空間可視分析及其研究方向綜述基于有理函數模型的線陣CCD遙感影像水平糾正技術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幾何精度真實性檢驗方法3種格網改正數法實現DGN圖形無縫坐標轉換小波消噪技術在非陀螺尋北系統中的應用基于第二類無奇點根數的改進根數加權最小二乘估計的多波束聲強數據歸一化方法混沌特征參數對神經網絡預測電離層TEC的影響分析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zrkx_2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