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質學報
高校地質學報基礎信息:
《高校地質學報》創刊于1995年,是全國高等地質院、校(系)聯合創辦的地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由南京大學主辦,其主管部門是國家教育部,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努力把學報辦成反映我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水平的窗口,及時報道當代地球科學研究動態,促進地質學科的發展與更新,成為校際之間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園地,為加速高層次地球科學人才的培養、促進新世紀人才的脫穎而出,為我國的經濟繁榮和昌盛作貢獻!主要刊登全國高等學校地質學或地球科學院、系的師生,及其他科研、生產單位學者在地球科學領域中理論性高、觀點較新、學術性強的研究論文,不同學術觀點爭鳴論文,科研動態報道,評述性論文及先進方法研究論文等。目前的影響因子在全國地質學類期刊中排前20名;在全國1500多種科技期刊中排前150名以內。
高校地質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巖石、礦床、地球化學;古生物、地層學;地球物理、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學;石油地質或資源地質學;學術討論與爭鳴。
高校地質學報辦刊宗旨:
努力把學報辦成反映我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水平的窗口,及時報道當代地球科學研究動態,促進地質學科的發展與更新,成為校際之間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園地,為加速高層次地球科學人才的培養、促進新世紀人才的脫穎而出,為我國的經濟繁榮和昌盛作貢獻!
高校地質學報榮譽: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2004年入選為全國地質學類核心期刊,并編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高校地質學報收錄情況:
國際藥學文摘、世界紡織文摘、數學評論、應用力學評論
CA化學文摘(美)(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Pж(AJ)文摘雜志(俄)(2011)、《中國地質文摘》、《古生物學文摘》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高校地質學報訂閱方式:
ISSN:1006-7493,CN:32-1440/P,地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南京大學《高校地質學報》編輯部,郵編:210093。
高校地質學報社相關期刊- 甘肅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甘肅地質學報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撫州師專學報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佛山大學學報植物生理學報華東地質學院學報東華理工學院學報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高校地質學報社投稿信息1正文:以客觀事實反映在相關領域研究中所取得的新進展。其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可靠;文筆通順、精練,結論客觀。主要研究材料和觀點未被發表或同時他投。研究材料或數據應注明獲取的地點、方法、條件及誤差范圍等。每篇論文最好控制在1.5萬字以內(含圖、表)。
2摘要:以第三人稱簡要報道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實質性研究內容,無需評述性內容(評述性論文需闡明新觀點)。給出3~8個關鍵詞。為了加強國際間學術交流,英文摘要要求與中文摘要內容對應;篇幅需要300~400單詞,不少于0.5印刷版。
3圖表:圖名、圖例說明和表名需注相應的英譯文;圖件必須線條圓滑、字符清晰,請選用Arial和細黑字體,字號大小按層次選在6~5號字之間;計算機繪圖希望采用cdr矢量圖,并請建立該格式的專門圖件文件夾傳送或拷盤交稿。
4參考文獻:著錄格式采用“作者·出版年”制,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獻、資料(包括圖、表及數據等),請注明出處并在文后參考文獻表中列出。參考文獻表按先中文后英文編排,并且按照文獻的第一作者姓氏首字母(或漢語拼音發音)A-Z順序排序。參考文獻只列文中引用公開出版的文獻,非正式出版物或待刊類文獻應放在引用當頁腳注內。每條文獻的文題后用方括號標注文獻類型,如:雜志用[J],論文集及析出文章用[G],專著用[M],博士論文用[D]等。
5首頁腳注:請注明:1)文章資助項目名稱和編號;2)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職稱,研究方向,電子信箱。
6交稿:投稿時需承諾來稿的唯一性,首次投本刊的作者請先注冊,然后按照提示把文章的標題、作者單位、聯系方式等內容詳細錄入;已經注冊過的用戶可直接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并根據投稿提示一步步完成投稿。
7審稿:編輯部自收到稿件并初審后,即送作者所在單位以外的同行專家評審。一般情況下,3個月內作者未收到編輯部對稿件處理意見的通知時,可自行處理,有約者除外。
8錄用:來稿通過評審并決定錄用后,本刊將及時反饋作者。作者在接到修改意見后的20天內應將修改稿件、修改說明和cdr圖件一并上傳。已錄用的稿件,版權即歸本刊編輯部,作者不可單方面改變稿件去向,或將文章主要觀點和數據再發表。
9退稿:對未錄用的稿件編輯部將簡述理由,原稿不再返回。
10發表:文章發表后,本刊將向作者贈送論文的PDF電子文檔和當期印刷刊物1本。
高校地質學報社編輯部征稿中國煤層氣成藏作用研究進展與述評鄂爾多斯盆地柳林地區石炭—二疊紀含煤地層流體包裹體特征及成烴演化歷史黔西上二疊統含煤層氣系統特征及其沉積控制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含煤地層水動力條件及其控氣作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構造-水文地質控氣特征黔西盤縣地區煤層氣成藏的構造控制構造煤結構演化及其應力-應變環境準噶爾盆地東南部低煤階煤層氣富集條件及主控因素鄂爾多斯盆地東部深層煤層氣成藏地質條件分析煤在鉬作用條件下的氣態烴生成與演化鄂爾多斯盆地東北緣保德地區煤層氣成因基于本源菌的褐煤生物氣生成過程與可能途徑韓城示范區煤層氣解吸規律及其地質影響因素云南恩洪向斜煤層重烴異常成因探討基于X-CT技術的韓城示范區煤儲層精細描述鉆孔剖面多煤層物性X-CT響應及其地質意義云南恩洪和老廠地區煤儲層孔隙-裂隙系統對比分析沁水盆地南部煤層孔隙-裂隙系統及其對滲透率的貢獻構造煤與原生結構煤的孔隙結構及吸附性差異黔西—滇東地區不同變形程度煤的孔隙結構及其構造控制效應三軸圍壓下煤巖吸附膨脹特性與滲透性動態變化貴州珠藏向斜煤樣孔隙結構的差異性及其對滲流能力的影響煤中水可動性的核磁共振響應及其影響因素深部煤層吸附行為及含氣量預測模型山西沁水盆地樊莊區塊煤層氣高產區預測基于無量綱裂縫導流能力的煤儲層壓裂效果分析關于煤層氣排采動態變化機制的新認識鏡煤有機溶劑逐級抽提的甲烷吸附響應及其作用機理山西晉城采煤擾動區地面煤層氣井抽采效果地質分析二氧化氯作用下的煤吸附性變化及其大分子結構響應西峰礦區煤層氣井產出水地球化學特征及排采狀況分析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zrkx_2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