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一定程度上能說明一個期刊的影響力,我們在選刊時,影響因子是一個選刊因素,如果我們想投稿影響力高的期刊,那么影響因子是最直觀的數據評價。但并不是影響因子高期刊質量就一定要高,還要考慮其他因素。那么怎么對比選擇影響因子高的期刊?
“綜合類”的一般比“專業類”的IF高。所以,即使你投的專業類的IF沒有綜合的高,但是這個綜合類的雜志在“業內”人士心中比較高。所以可以選擇你所做領域的“權威級”刊物。
最重要的區分還是學術價值,核心期刊的學術價值較高,相當一批教學科研單位申請高級職稱、取得博士論文答辯資格、申報科研項目、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學術水平評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或若干篇論文。
在 IF 越高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對科研人員來說是其研究工作學術影響力的體現。不論期刊的影響因子怎么變化,對于作者來說,我們希望選擇最合適的一本投稿期刊,那么怎么選刊呢?
首先,我們要從內容、創新程度等方面來客觀評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論文。對照目標期刊的期刊指南,看看你的論文跟目標期刊上已發表的論文相比,從內容、類型、及結構等是不是達到標準,有沒有相似性,這些都是參考依據。低估或高估自己論文的水平,都有可能導致目標期刊的選擇不合適。
其次,論文發表周期是個關鍵的時間因素,不同期刊的平均論文發表周期從 1~2 個月至半年以上不等。如果你是研究生畢業在即,需要發表論文從而獲得學位,那最好選擇周期短的符合學校要求的期刊。而對于手上同時有好幾篇待投論文的科研人員來說,你完全可以根據對每篇論文水平的評估來確定相應的目標期刊。
最后,對于大部分的科研人員來說,你 CA 期刊的影響因子上升到再高,對作者來說也無關緊要。畢竟,我們主要通過在本專業領域的相關期刊上發表論文來跟國際、國內同行交流我們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所以,也許你一直或經常發表論文的期刊 IF 只在個位數或是很小的個位數,但卻是相關領域同行們更為認可的。那你的這些論文發表經歷對今后的研究項目經費的申請是有很大幫助和參考價值的。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