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電力電子技術》發表的一篇電子論文,(月刊)創刊于1967年,由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辦。以電力電子技術為主體,探討和報道電力電子行業中新器件、新技術、新應用的學術論文及成果;提供國內外最新的電力電子技術和發展動態及產品市場信息;為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在行業內的推廣架起一座金橋。
【摘 要】顯示器的故障林林總總,非專業人士較難入手。本文結合作者的實際經驗,對顯示器維修常用的幾種方法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顯示器;維修 電子期刊
所謂感觀法,就是指在檢修故障時能通過檢修人員的眼、耳、手、鼻等感觀器官,如同醫學中所說的望、問、聞、切等方法。來了解故障產生的原因和判斷故障所在的部位。采用感官法的主要技巧步驟如下:
一、感觀診斷法
1.望
在開機殼前通過觀察圖像故障現象,來聯想故障所在部位。開機殼后通過觀察電路元件器的色與形,若色異常,多為故障所在部位。如色環電阻一般的紅色,在電流高溫的情況下使表面變為黑色,應在該元件上聯想故障部位,在同樣的情況下,黑色的線繞電阻變為灰白色,均屬燒壞之兆。再如帶有金屬銅的元件變為綠色則為受潮、濾波電容爆裂一般為電壓過高所致、高壓包凸出一個小包(正常情況下為光滑平面)一般為高壓包內部短路。
2.聞
聞是用鼻嗅其味道。如開機后有焦味,多為大功率晶體管、電阻等燒壞;開機后有臭氧味,多屬高壓設備絕緣擊穿、漏電或逆程電容容量變小造成高壓過高而打火。
3.切
所謂切,在這里就是指讓機器工作一段時間,用手觸摸易發熱部位的元件(注切斷電源),用手感覺發熱元件的冷熱程度,從而發現元件是否有過熱或該發熱而未發熱的設備,以間接判斷故障部位。
如行管散熱片、場IC散熱片、大功率電阻、三極管等設備。正常工作時應有微量發熱,若感覺很燙手,應視為異常。如維修一臺壞的彩顯,在開機約三分鐘后,然后斷電,用手觸摸行管散熱片,發現很燙手甚至熱得不敢用手去摸。應視為異常,聯想故障部位,最后直到排除故障部位。從而減少因嚴重發熱而損壞的元件。
4.問
通過問可掌握維修思路的第一步,也減少了動手的盲目性,少走彎路,來排除故障。
維修實踐證明,顯示器正常工作的開機瞬間會有多種正常現象。如在開機時指示燈由黃色變為綠色應視為有規律的正常變換、再如行掃瞄工作時會有輕微的吱的一聲、螢幕上有高壓感應等種種跡象,都可以用我們的感官診斷來判斷故障部位。
二、替換法
替換法,顧名思義,就是指用好的元件替代所懷疑的元件器。若故障能消除,說明懷疑是正確的,否則便是失誤(除非其它元件同時存在同樣的故障的可能性),應進一步檢查、判斷。
用替換法有以下好處,可檢查顯示器的所有元件的好壞,而且結果一般準確、快捷。而且較適合于難以判斷是否失效的元件,如電容、整合電路及晶體管等元件。此外對于不需拆下的元件,替換條件不很方便的情況下,可采用特殊的替換方法,如懷疑某個電阻斷路就可用同一規格、品質好的電阻直接并聯在元件的兩端進行替換。
下面以整合電路為例,介紹運用替換法時應注意的步驟。
1.必須保證替換件是良好的
若替換件本身不良,替換本身也就沒有意義了。對于沒有把握替換的整合電路是好的,建議平時將整合電路換入正常的顯示器試試,以確定其好壞,試驗方法應盡量簡化,不提倡多次焊接,若有IC座可焊接上去,這樣不僅方便拆卸,而且可避免損壞整合電路。
另外,還可多備幾個同型號的整合電路,若更換一整合電路后仍是同樣問題,也不妨再試一個,一般不會遇到二塊同時損壞的。
若在沒有IC座的情況下,要試換多個整合電路。為不使電路板燙壞可用細的導線將整合電路與電路板連接,這樣不至於因多次焊接損壞電路板。
替換整合電路的型號應與原用整合電路相同,也可用能與原整合電路直接 代換而型號不同的整合塊。但要防止水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顯示器所用的整合電路,區別僅在末尾代號的一兩個字串上,往往就不能代換,因此在代換前一定要多查些有關資料,要做到萬無一失,不能有半點差異。
2.替換之前先對整合電路做其他檢查
在采用替換法之前,應盡可能的用其它較簡單的檢查方法對整合電路的好壞做出判斷。不要輕易拆焊,特別是大規模整合電路,因為畢竟是一件麻煩的事,還易燙壞電路板,只有用別的方法難以作出確切判斷的,并自認為有充分的理由懷疑整合電路已壞的情況下,才試用替換法。
除整合電路外、其它元件的替換都十分方便,通常只有用好的元件替代所懷疑的元件,在這裡再說一種特殊的代換法,就是用懷疑的壞的元件替代到好機上,看正常機是否能正常工作,來反故障范圍縮小,確定故障點。這種方法通常只在檢查少數疑難雜癥時才采用。
三、萬用表測量法
顯示器的電路有故障時,其相應的電路部位必然會出現反常現象,并且總是在電阻、電壓、電流的變化量反應出來。其特點是靈活方便。可對懷疑的壞件逐一檢查。下面介紹其檢修方法。
1.電阻檢測法
就是利用萬用表的電阻檔測量電路中的一些可疑元件、可疑點以及整合電路各引腳對地的電阻。對所測的數值與正常值作比較,可迅速斷定元件是否損壞、變質,是否存在開路和短路,是否有晶體管被擊穿等。該方法對檢修開路或短路性故障和確定故障元件最有實效。
2.電壓測量法
電壓檢測法是用萬用表通過測電路或電路中元件器的工作電壓并與正常值進行比較來判斷故障部位或故障元件的一種方法。一般來說電壓相差明顯或電壓波動較大的部位,就是故障所在部位。
電壓測量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靜態電壓檢測法,是顯示器不輸入信號的情況下測得的結果。另一種是動態電壓測量法,是顯示器接入信號時所測得的電壓值。
電壓檢測法一般是檢測關鍵點的電壓值。根據關鍵點的電壓情況,來縮小故障范圍,快速找出故障元件。如在檢修一臺無光的顯示器,一般首先用萬用表測+B電壓的偏高,還是偏低,是零伏,還是正常。都可根據所測電壓值,作出相應的診斷方向。
四、電流檢測法
電流檢測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測量,另一種是間接測量。直接測量就是將萬用表的相應電流檔直接串入電路中的一種測量方法。
間接測量法是通過測量電路中某一電阻上的電壓降來間接估算出來的電流值。此種方法的優點是無需串入電路中,而測量電流的大小也不受萬用表的量程限制,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五、局部升溫、冷卻法
現在彩色顯示器的多數元件工作在高電壓、大電流的工作狀態,各元件工作對溫度要求較高,因此冷機和熱機也是有所不同的,而溫度變化是通過元件器的工作狀態表現出來的,尤其是一些高溫參數比較差的元件則更加明顯。根據這一特性,在檢修程序中可用局部升溫、降溫被懷疑的元件器,讓故障充分暴露出來。確定故障元件,來排除故障部位。
本方法對於因環境溫度或局部溫度升高而導致的延時性軟故障,以及檢測熱穩定性差的元件穿透電流大的晶體管、電容等有顯著效果。如有些機器在剛開機時是正常的,工作一段時間后,又舊劇重演。
這時我們用電烙鐵或專用電吹風適當加熱某一元件器,如果故障出現,說明"故障源"就是該元件;也可以當機器工作一段時間出現故障時,用棉花蘸無水酒精對被懷疑的元件進行降溫,看故障是否消失,若故障能消失,則故障源就是該元件。
采用升溫或降溫時要注意溫度變化不要超過元件所允許的范圍,不能升溫過高或降溫過低,否則會損壞元件器。
六、分段切割法
分段切割法,就是在檢修程序中,通過撥掉部分轉插或中斷連線某一電路,有的也可甩掉某一電路或某些元件器來縮小故障范圍,最后把故障元件找出來。一般對于大電流短路的故障,采用切割法效果最為顯著。
參考文獻:
柳永林《多頻顯示器維修圣手》 出版社: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2000-07-01;
楊清德《顯示器維修標準教程》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0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