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教育技術研究》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是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管、中國和平出版社主辦的國家級刊物,國內統一刊號:CN11-5152/J;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6111。以"推動教育改革、推動教育創新"為辦刊宗旨。
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有效教學談談筆者的一些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1.以生動的實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通俗形象。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不像語文的描述性、美術的直觀性、體育的身體參與性。各種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無味。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誘發求知欲
學生的學習要有對知識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想對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個切入點。
如講授"圓的周長計算"時,教師帶著系著線的乒乓球進入教室。向學生提問:系住乒乓球的線都可以量出來,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線離球一米遠,此線需多長?進而又問:假設我們用繩子繞地球一圈,現在把這條繩子都距地球1米遠,繩子增加多少?
學生紛紛估計,有的說是一千米,有的說是一萬米,有的說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這時教師說:大家說得都不對,增加的長度比10米還短呢!在學生一雙雙驚異的眼光中,教師指出要是學習了圓周長的計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結果。這樣可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重視先做后講.
"講"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講,給出問題,小結方法,總結步驟,揭示規律,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學生講,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或看法,這恰好是建構主義學習觀中數學知識建構過程必須經歷的。例如,引導學生推導多邊形內角和公式時是這樣設計的:
(探究問題)請任意畫一個四邊形、一個五邊形和一個六邊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這三個多邊形的每個內角的度數,你發現了什么?根據你的發現,再計算這三個多邊形的外角和,你又有什么發現?
(推廣問題)多邊形的內角和及外角和與邊數之間有規律嗎?規律是怎樣的?你能推導出來嗎?你能證明嗎?
為了求得n邊形的內角和,請根據下圖填寫表格:
先操作、實踐,后講感悟、體會,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抓住學習的重點,又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課堂練習.
第一、課堂練習時間以十五分鐘左右為宜。因為在課堂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既要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成,又要進行課堂練習。而有效的課堂練習必須緊扣教學目標,選擇練習的數量與質量要精致。第二、有效的課堂練習要運用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實施分層練習。實施分層練習具體可以這樣操作:將練習分成A、B、C三個層次,并且對應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A層為基礎層,要求必須完成;B層為提高層,要求大多數同學完成;c層為創新能力層,要求學有余力的少數同學完成。第三、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形成真正的理解。學生深層次的理解可以這樣來判斷:能否用自己的話來表達所學知識,能否運用知識解決有關問題,能否運用知識解決變式問題,能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四、有效的課堂練習要有時間保證,因此要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效用.同時充分的課堂練習時間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機會。
四、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向預期目標的發展,都需要依賴反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學,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肯定的評價,同時學生自我評價的參與,可以大大的改善學生學習數學的進程。第一,教師在課上和課余要經常與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在交往的過程中要多傾聽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體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交往時應充滿愛心和耐心,爭取建立一種合作、默契、和諧的師生關系。第二,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由于評價不僅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評價方式要多種多樣,不要只采用考試成績。第三,實施反饋的時間間隔要利用學生的練習按日反饋進行調節,而學習結果的強化方式應盡量使學生自己去領悟、去總結自己的收獲或教訓。第四,自我評價的參與問題,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自我評估計計劃,養成自我評估的習慣。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行分層次教學;注重課堂中變式的訓練與分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