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教育技術研究》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是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管、中國和平出版社主辦的國家級刊物,國內統一刊號:CN11-5152/J;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6111。以"推動教育改革、推動教育創新"為辦刊宗旨。
一、中學數學教學中提問的作用和常見誤區
中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參加課堂教學中去盡快投入到老師的課堂組織中,為高效利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作輔助,這也是中學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所決定的;通過提問也可以讓教師順利地完成教學計劃,做到及時反饋,是注重過程性教學的一種途徑,它有助于讓學生及時暴露自身的優點,缺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集中性思維;通過提問還可以起到了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培養民主、自由的觀點,培養學生堅韌克服困難,積極參與競爭,提高團隊意識,加強協作能力,是實施其他教學手段中的重要一環。如果一節課數學課中沒有提問,實在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因為一名教師往往要通過提問達到組織教學,鞏固知識,檢測回顧等目的。
基于提問的功能,我們在教學中應極力避免一些提問的誤區:
誤區一:一問一答式的提問,這類提問往往在一些新課,公開課上經常遇到,為了提問而提問,提問一些沒有價值的,不需要任何思維的機械式的問題,這樣的課堂雖然熱鬧,但無實質內容,達不到教學效果,有時還不及學生自習。
誤區二:全部放手,先自習,后提問,由學生將基本內容闡述(一般是照本宣科),這也是當前一些學校外出學習帶回的“彩頭”。
誤區三:當前因為興起“三為主”的教育理論,有時“三為主”也被曲解為一節課必須要有計論,而為了討論,難免要設置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講座有時是以小組形式展開的,這樣往往忽視了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片面強調合作學習,其實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相輔相成的。
二、數學課堂中提問的理論依據及一些主要方式
數學課程中重視著培育學習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的思考力,發展創造思考力的其中一種指導法,包括了所謂起因、經過、程序。譬如就人類社會既有的創造發明來說,從探求它的起因,順著尋找今日為止的經過,當然是要思索它的改良、發展了。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從創造的思考策略開始,隨著發明、發現的努力、苦勞、喜悅等也都能做到隨后體驗的學習。基于一種“發明、發現的基礎是聽、看有益事物的結果”(觀察-接受)的基本原理,設計并提議出來的。這就是西方現行教學理論中常提到的“育成理論”。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由時間、背景、目的等不同,首先分析教材,分析學情的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并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而提問正是教學方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問對不同的課型又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般來說,上課初期的問題提出是為了抓住學生的眼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上課氣氛,這樣的提問應設置的略有難度,有時候還有一些“故弄玄虛”的味道,這些問題要有趣味性,或者有一定挑戰性,或者與常規的想法稍有區別,它類似于相聲的“包袱”是引入課堂,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關。
課中的提問常與教師教學中要實施的目標有關,是一種開放式提問,在教學進程中,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如果采取講授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太適合低年級的新授課,所以常要組織學生參與教學中去,而提問是將學生組織到一起的有效手段,譬如講解等差數列的第一節,在引入課堂后,讓學生進一步研究項數與項值的關系,可以放手讓學生完成,此時的提問也就是一種開放式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可能準確,可能正確而不精確,可能不太正確,這些都要予以鼓勵,這些都是學生參與的結果,是思維的產物,都是一種成功。此時切不可粗暴制止,打斷。其實,有經驗的教師正是要達到這個效果,就是讓學生自我暴露所學的不足,從而有的放矢的加以補正。
還有一種提問,是歸納性提問,是對課堂的某個階斷的總結,或整個課堂的總結,它常用于某個例題的講解結束,或某段內容講解結束后,這種提問要讓學生先思考、歸納,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空間。當然任何提問都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余地。
再一種提問就是學生提問,民主、平等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課堂上的表現為學生有權提出質疑,而且也應讓學生提出質疑,這一提問常安排于某一段落結束,或合作學習,或討論后的時刻。
三、依據教育學、心理學所設計的常見提問用語
作為促使創造思考力發展的提問模式,實際上有各種各樣的,常見的提問語句有:
1.其他的(更好的)做法沒有了吧?(方法的擴張)2.那么,……的場合會成為怎樣呢?(適應范圍的擴張)3.在……中增補……的話,會成為怎樣的呢?(加法)4.從……取掉……的話,會成為怎樣的呢?(減法)5.若不是……與此相反的話,會成為怎樣的呢?(逆構想)6.要是改變大小尺寸(色、形、排列、組合、部件、厚度、溫度]的話,會成為怎樣的呢?(變換)7.若從……的觀點重新看的話,會成為怎樣的呢?從各種各樣的觀點考慮試試看。(觀點變更)8.若結合……和……的話,會成為怎樣的呢?(結合)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必須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結合教學目標,正確把握學情,設計合適的提問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