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水平中等的基層中學,出現了不少優秀教師的流失現象,致使基層中學的教育受到影響。其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基層教師待遇較低;二是基層教育環境不佳;三是很多基層中學所在的縣城發展較慢,生活質量提高不快,等等。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決定了教育質量,怎樣提高基層中學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讓教師安心從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經驗,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談幾點建議。
本文源自江西教育 發表時間:2021-02-18《江西教育》雜志,于195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創刊,CN:36-1048/G4,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教研視點、峰會論壇、教學專題等。
一、為基層教師創設優越的教育生態環境
一個地區教育的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團隊的發展。基層教育若要發展,就需要當地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從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一)文化傳承,形成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
筆者作為名校長工作室的主持人,曾與許多學校的校長一起研討基層中學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出要把傳承學校文化作為使命,在辦學過程中注重將學校的文化精髓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名師隊伍建設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構建文化育人的校園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以教師發展為根本的和諧校園氛圍。學校要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營造公正、寬松的人文環境,激發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使命感。
(二)更新觀念,宣傳和諧的教育理念
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理念也要跟得上時代。借助名校長工作室平臺,筆者提出了“尊重、成就、溫暖、共享”的教育理念。“尊重”是指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和心聲,同時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成就”是指成就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個性發展;“溫暖”是指以情留人,使教師在工作中感到溫暖和幸福;“共享”是指共享教育智慧和教育成果。這一教育理念的宣傳,使廣大教師重新審視教師這一職業,在理念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教育觀。
二、為基層教師營造濃郁的教研氛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社會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基層中學教研的氛圍不夠濃郁,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使教師積極參與教研呢?對此,教育管理者要想方設法營造濃郁的教研氛圍,促使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一)明確教育目的,樹立終身從教的理念
教育管理者要進行正面宣傳,引導教師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于教育事業,并圍繞教育展開有價值的活動。另外,學校要鼓勵教師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探尋教育的有效之路,促使他們把教書育人看作生活中的樂趣。如此,教師就會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盡心盡力對待教育事業,努力成為有影響力的名師。
(二)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要求
目前,在基層中學,只有部分教師能深入教研,大多數教師不能自主進行教研,有些教師的教研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教研效果。對此,學校要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要求,促使教師養成良好的教研習慣。
首先,學校要對教師的理論學習提出更高的要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源源不斷的 “活水補給”,就要不斷學習。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證,教師只有不斷“充電”,才能保證教學技能和教育理念與時俱進。
其次,學校要加強名師的引領作用。學校可以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室,來發揮名師的帶頭作用,以此帶動其他教師快速成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實施“青藍工程”,可以加快青年教師成長的步伐,提升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加大課題研究投入,提升科研水平
學校要高度重視課題研究,加大研究投入,鼓勵教師積極申請課題。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可以實實在在地解決教育中的一些問題,探索出一定的教育規律,使教育教學實踐更加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同時,課題研究的過程可以加快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培養青年骨干教師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條件,形成學校的教育管理特色,幫助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確保教師安心從教,從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實現基層中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