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機馬克思主義出現在全球性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時代背景之下。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及其價值觀是生態危機形成的根源。為了克服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有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自由觀、人權觀、民主觀、正義觀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還分別建構了與改良生態相適應的價值觀。有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批判對于克服全球性生態危機、促進人類與自然的良好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問題。
本文源自馮燕芳; 賀永康, 保定學院學報 發表時間:2021-03-25 《保定學院學報》雜志,于1987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創刊,CN:13-1388/G4,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教育學 心理學研究、保定研究等。
關鍵詞:有機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生態危機;價值觀
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美國學者菲利普·克萊頓(Philip Clayton)、賈斯廷·海因澤克(Justin Heinzekehr)提出的,它作為一種新的理論形態根植于馬克思主義,并且將懷特海的過程哲學以及中國傳統智慧中的有機哲學思想融入到了自身的理論建構中。有機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要對資本主義進行深刻批判,是因為資本主義構建了一種以財富的創造和增值為目標的價值體系。在這個體系下,所有的一切都被置于資本的度量之中,因而出現了人的價值觀被市場價值所替代、人與自然的關系空前緊張等問題。有機馬克思主義認識到了資本主義對全球性生態危機的根本性影響,因此在建構自身理論時,對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進行了深刻批判。
一、對資本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批判
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個人主義是貫穿于整個價值觀層面的,并且隨著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個人主義逐漸衍生出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價值觀念。正如有機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基于利己主義原則……我們理所當然地優先考慮我們自己的需求;我們自己遭受的苦痛又會立馬使我們無視周圍人的利益”[1]20。這一觀點凸顯出資本主義條件下,利己主義原則對個人、人類社會及自然界產生的負面影響,它所帶來的最終結果就是破壞了自然和造成了多數人的苦難。“資本主義理論根基的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它不僅允許每個公民自私自利,而且它還勸告、鼓勵他們如此”[1]34。正是由于資本主義對其公民長期以來自私自利本性的縱容與鼓勵,導致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資本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不僅缺乏關乎他人(尤其是窮人)的整體思維,同時也缺乏為了自然的有機生態思維。這兩點遭到有機馬克思主義的深刻批判。
首先,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將導致窮人的生存越來越難。第一,少數富人無節制的生活方式使他們極盡所能地“享受著他們身體上的舒適和技術提供給他們的玩物”[1]219,最大化地滿足自己的欲望,但是卻給大多數苦難的人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帶來了巨大的劫難。富人們不但對這場浩劫帶來的生存危機無動于衷,而且絲毫不改變自己無節制的生活方式。第二,窮人多處于社會的底層,對資源的占有微乎其微。當窮人在富人構建的社會體系下掙扎,遭受著富人自私自利行為所帶來的后果折磨時,他們的生存將會變得越來越難。
其次,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將導致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第一,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馬克思指出“: 在市民社會(資產階級社會)中,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在人們的價值觀念中橫行。這就會導致人貶低物的尺度,過度張揚人的尺度即不斷提高人的虛假需要從而使需要異化。”[2]這種異化的突出表現是人的需要的牲畜般的野蠻化,即在資本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人的需要已經被降低成動物的需要,人不僅沒有滿足自己真正的需求,反而被置于需要的奴役之下,這就割裂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第二,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會讓人們喪失對長遠利益的考慮,從而沉迷于對短期利益的獲取中。這樣的結果就是人們為實現短期利益不斷地向自然索取。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自然資源也在加快枯竭。
面對資本主義極端的個人主義所造成的兩大困境,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必須樹立“為了其他人的整體思維”和“為了自然的有機生態思維”。第一,樹立“為了他人的整體思維”,即追求共同的福祉。 “共同”一詞所指代的是人類共同體中所有的人,有機馬克思主義重視對共同體的建設與服務。有機馬克思主義堅決反對資本主義世界中少數人操縱多數財富、下層人民福祉被不斷剝削的情況。那么如何建設共同體呢?要把權力下放到人民之中,把人民放在建設的中心位置。反對市場在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讓市場作為一個“服務者”的角色存在。第二,樹立“為了自然的有機生態思維”。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有機”即是一切存在物都處于相互依存、相互聯系之中,它反對割裂物與物之間的密切關系。持“人類中心主義”“人類例外論”觀點的人認為,人類對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形態是有支配權力的,人只要把一切其他的生命形態當作實現自己利益的資源就可以了。所以,長期以來,在這種自私觀點的支配下人類肆意地破壞著大自然,使得環境危機日益嚴重。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要認識到人類只有與自然中的其他生命體和諧共處,保持一種良好的關系,才能使其自身也得以健康發展。因此,有機的生態思維急需建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二、對資本主義自由觀的批判
資本主義自由觀作為其價值觀層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自由僅僅理解為“不受任何限制地花錢做一切想做的事,已經成為全球氣候危機的主要原因”[1]112,所以資本主義自由觀遭到了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嚴厲批判,一是批判其對于不受限制的自由的追求,二是批判亞當·斯密“自由放任”學說所造成的惡劣影響。
首先,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了資本主義對不受限制的自由的追求。不受限制的自由就是指不受約束或外界的干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它“導致了愈演愈烈的環境破壞,還造成了世界范圍的巨大不公”[1]112。它讓少數資本主義國家的富人在無止境地追求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了多數貧困國家的饑餓與污染,使得這些貧困國家的人民身陷困境難以擺脫。這種擺脫限制的自由起源于“社會契約論”和法國啟蒙運動。在伏爾泰那里,他把不受限制的人性的自私、貪婪和享受的欲望看作是隱藏在利潤動機背后的、推動人類探索和發明的原因。他還把這種人類自私的動機看作是社會進步的基石,并且鼓勵這種自由的發展。這種自由只會導致更多的環境問題,造成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與自然危機。
其次,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了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理論中的自由觀。亞當·斯密在 1776 年出版的《國富論》一書中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由“看不見的手”所調控,即市場會自我平衡。這種理論催生了所謂的“自由放任”學說。第一,“自由放任”學說將人類基本人權的自由與富人對財富無盡積累的自由混淆了。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每一個個人……他考慮的只是自己資本的安全……所想到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有一只無形的手在引導著他去盡力達到一個他并不想要達到的目的。”[3]這里所體現的是自由市場對個人的引導與操控,最終的結果是資本主義體系中的每個人被鼓勵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其他。第二,“自由放任”的結果在有機馬克思主義宣言之一的自由市場“不自由”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亞當·斯密認為市場無需任何干預,只依靠自己的調節就能夠讓人們都過得很好。但是事實卻出乎亞當·斯密的預料,這種自由在一代又一代人們那里變成了竭盡所能獲取財富的自由。在資本主義獲取財富的自由思想支配下,一個規模巨大的下層階級誕生了。這個階級的人同樣按著自己的意愿進入市場并付出辛苦勞作,但是市場卻并沒有給予他們相應的財富與舒適。相反,具有經濟實力的富人卻掌握著大筆的財富,如美國掌管少數跨國公司的頂級巨富擁有的資產比處于美國底層的多數人民所擁有的資產總和還多。在“自由市場”中,最為富裕的國家和個人成為了資本主義體系下最大的受益者,而那些底層的大眾卻越來越貧困。這樣的“自由市場”為多數人帶來的其實是不公與壓迫,其所標榜的自由實則只是少數富人的自由。
有機馬克思主義提出,要以一種共同體的自由來應對資本主義自由觀所帶來的問題。第一,有機馬克思主義繼承了馬克思的自由觀。馬克思倡導一種“完整的自由”。所謂完整的自由在共產主義者看來,一是擁有“自由活動”的人是完整的主體,二是完整的主體的全部才能可以自由發展,體現在創造性的活動之中,即作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活動的人在創造性的生產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第二,有機馬克思主義借鑒了懷特海的自由觀,即“自由的社會價值在于它生產不協和……不協和——它本身是破壞性的和惡的——對美的貢獻就是那種正面的感受”[4]。此觀點是對于資本主義狹隘自由觀的超越,它把自由看作是對于現有和諧狀態的破壞,結果是將沖破和諧之后的無限未來展露在人類面前,是對人類利用其創造性開辟美好將來的肯定。第三,有機馬克思主義擴展了自由的范圍,即從少數人的自由擴展到多數人的自由。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僅是個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保護全體人民的福利。最終的結果也就是要發展一種為了共同體的自由。
三、對資本主義人權觀的批判
在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中,人權觀所表達的是對個人權利的擁護和尊重,人權的獲得與個人自由的實現緊密相關。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只有少數人擁有所謂的“自由”,也就是說人權也只是存在于少數人那里。但是,在今天“關于普遍人權的共識比過去要更高、更強烈了……權利話語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顯得尤為值得關注”[1]120。這說明多數人渴望得到最基本的人權。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人權觀不尊重多數人的人權,這也是造成環境危機的主要原因。有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人權觀的批判主要體現在對“藍色”權利的批判之上①。
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了“藍色”權利對于窮人人權的漠視。“藍色”權利主要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但是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個人權利是建立在財富之上的,對個人權利的保護也就是對財產所有者的保護。依據這種觀點,那些沒有財產的人的人權就得不到保障。由此看來,窮人的人權是無法得到保障的,即便是他們獲得一些權利,其中多數也來自于富人各種權利的衍生。有機馬克思主義指出,只有當國家不再把“藍色”權利當成是其根本性依據的時候,其他的如社會的共同利益以及環境保護才能被真正地放在政府的決策之中。
有機馬克思主義主張以“紅色”權利來超越“藍色”權利的局限性,“紅色”權利主要是經濟和社會權利,它最關心的是保障“每個個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追求共同體的福利”[1]123。“紅色”權利強調 “共同”而非“個體”,它是對“藍色”權利思維局限性的超越。在“紅色”權利的主張中,“工作權、健康權、受教育權及文化活動權成為‘紅色’權利的中心”[1]124。這表明“紅色”權利突破了“藍色”權利狹隘的人權觀,將人類可持續性發展所必需的條件納入到了自己的考慮范圍之中,同時,它還將人類社會看成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紅色”權利關注一切人類的繁榮發展,這源于它意識到了個人的選擇在多種方式上是依靠于公共價值觀與集體合作的。
有機馬克思主義還提倡一種關注所有人權利的“綠色”權利。“綠色”權利指的是集體人權,如和平權、后代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等。這種權利既注重當下對集體人權的保護,也重視人在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不僅如此,它還關注其他生命體的生存。我們要保護好人類和其他生命體所依存的生態系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同時要重視以“紅色”權利和“綠色”權利為代表的社會價值觀,還要將它們滲透在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之中,這樣人類共同體的利益才有可能實現。
四、對資本主義民主觀的批判
與資本主義自由觀、人權觀一樣,資本主義民主觀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同樣具有獨特的“個人”性質。資本主義民主絕非占人口多數的普通人民的民主,而是擁有自由與人權的少數富有者的民主。在有機馬克思主義看來,資本主義民主是為了自身利益的個人統治而發揮作用,這種統治所帶來的后果同樣體現在當今的環境危機之中,所以它遭到了有機馬克思主義深刻的批判。有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民主觀的批判主要體現在對為市場服務的民主和歐洲式的社會民主之上,同時有機馬克思主義提倡的是一種為了共同福祉的民主。
首先,有機馬克思主義對為市場服務的民主進行了批判。資本主義的代表者弗朗西斯·福山認為 “自由民主制是最好的制度,因為它能保護財產所有者的權利不受外界侵犯”[1]131。有機馬克思主義則認為,這種制度使得政府只強調自由主義的個人權利,把資本主義的民主變成了一種為自身利益出發的個人統治。在這種民主下每個人都無視國家、人類文明和地球所有生命的核心價值職責,結果導致了嚴重的社會不公平甚至是全球性的災難發生。有機馬克思主義由此得出結論,以市場為主導的民主是富人的民主,這樣的民主不僅不會考慮窮人利益,而且還會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造成破壞。
其次,有機馬克思主義還批判了一種歐洲式的社會民主。這種歐洲式的社會民主通過增加政府對于公民的社會服務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來試圖建構一種“完美”的民主。對于此種“完美”的歐洲式的社會民主,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以社會為導向的個人政策緩和了資本主義最痛苦的一些消極影響,但是卻沒有帶來那種必要的系統性改革”[1]136。這樣的民主變革方式并沒有突破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局限性,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局仍然被手握巨大資本的公司和個人所把控。富人不會為了窮人的利益而做出犧牲自己的行為,他們依然為了自己而謀利。因此,歐洲式的社會民主依然是少數人的民主,它保障不了窮人的利益和自然長遠的發展。
有機馬克思主義在批判了為市場服務的民主和歐洲式的社會民主后,提出了一種以共同福祉為目標的民主。在有機馬克思主義看來,共同福祉的實現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變的基礎上的。這種改變方式有兩種:第一,必須實現權力的下放。當前的資本主義政權由上層握有重大資產的人所把控,而處于下層的工人階級和窮人們因無法掌握權力而致使訴求難以實現。所以“只要權力不是真正與人民共享,就沒有真正的民主的存在”[1]137。第二,必須要樹立一種以共同體為基礎的民主觀念,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建立與之配套的組織也十分必要。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共同體主義一直不斷地對自由主義制度的弊端做出積極回應”[1]138。所以,面對今天愈發嚴重的生態危機,建立一種有機馬克思主義式的共同體概念民主尤為重要。
五、對資本主義正義觀的批判
資本主義何來正義?正義來自于一個能夠保障個人自由、人權以及實現民主的社會。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正義從來不是針對窮人來講的。正如有機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我們批判這種資本主義的正義觀,因為,一方面,它對工人不公平,另一方面,它也導致了日益嚴重的環境災難。”[1]217 由此看出有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正義觀進行批判的必要性。
首先,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了資本主義持“右”立場的正義觀。“右”立場的正義觀來自于資本主義體系下對正義的三個不同立場的劃分。除“右”立場外,還有“中間”立場和“左”立場。第一,持“右”立場的人認為正義就是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就是說通過自己辛勤的付出而有所收獲就是正義的,但是將自己所收獲到的東西去幫助他人卻非公平之舉,這表達了一種利己的正義。第二,持“中間”立場的人認為正義是將人人放置于一種“平等”的狀態之中。他們認為這種“平等”主要體現在將所有資源平均地分配給每一個人,這種觀點并不符合發展實際。第三,持“左”立場的人認為正義即是將一些社會價值最大化。這種觀點將分配原則放在了整個社會層面,是較為合理的。在這三個立場之中,“右”立場觀點可以代表資本主義體系中大部分人的觀點。“右”立場觀點由來已久,在近代早期歐洲對正義的看法中多數人認為:“富人們努力奮斗,因此他們有權利得到他們所應得的一切利益。假如窮人掙的錢不足以養活自己的家庭,那只能說明他們太懶惰了。”[1]143 由此看出,“右”立場的正義是獨屬于富人的正義。
其次,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分配正義。資本主義理論中的分配正義一直遵循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即“各盡所愿,按市場分配”。這種正義觀之所以遭到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是因為“每個人自由決定他投入市場的時間和金錢,以及工作的努力程度。然后市場決定他能不能得到回報、得到多少回報——這就是所謂的正義”[1]217。這里的問題有二,一方面是“各盡所愿”滋生了一些資本家的貪婪,讓他們忽視了對于社會應有的責任;另一方面是以市場進行分配忽視了工人的必要需求。相對于馬克思正義觀理論中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來說,我們要的是能考慮到人們真正生存需要的資源分配體系。
有機馬克思主義提倡一種更加系統、長遠的正義觀念。對于資本主義所倡導“得其所應得”的正義觀,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造成一個人貧窮的原因不僅僅限于勤勞這個因素,還包括一個人所處的國家、成長的環境、教育背景、文化程度、性別等因素。所以我們要批判甚至摒棄資本主義對于正義的定義進而構建一種更為合理的正義理念。這種正義理念至少要包含三個主要特征:第一,避免任何“強行將多個和諧在相互沖突的原則縮減至一個,而排除所有其他的標準”[5]的現象,即我們不僅僅要分配正義,還要一個可以容納多個相互聯系的正義理論系統。第二,要對不正義的事實進行深刻剖析,并在剖析之后依據所得結果構建正義理論,這樣才能在構建正義的過程中不斷擴寬視域和擁有多個可轉換的視角。這要求我們在加強對不正義的認識過程中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分析尤為必要。第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同處于一個共同體之中的每個個體間所受到的不正義的對待也是有差別的,因而,不正義是具有紛繁復雜的形式的。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重新調整相關共同體間的關系,這可以通過消除體系性的壓制或者重新分配資源的措施來實現。有機馬克思主義以上三個理論有助于我們對于正義的構建與實施,當然馬克思的正義思想“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給了我們對于正義構建的奮斗目標。只有打破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思想,從整體的視角出發,正義的目標才能實現。
六、結語
通過探討有機馬克思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的批判及其對替代價值觀的建構,筆者認為,樹立整體思維和有機生態思維,發展“綠色”權利,追求以共同體福祉為目標的民主,構建更加系統、長遠的正義觀對于緩解和應對當代資本主義世界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具有一定作用,也對其他國家應對生態危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問題。因為這些替代價值觀并沒有觸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身,只是建立在改良資本主義基礎之上。為了追逐高額利潤,資本主義必然會不斷加大原材料和能源的開發,從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生態災難。因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問題,必須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滿足全體人民真正需要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制度。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