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信息化技術在各行各業迅速發展,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府部門必須通過信息化手段 來更加高效的指導城市發展,服務民生。規劃行業作為城市管 理的龍頭,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好城市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結合了鹽城規劃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分析當前規劃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對未 來城市規劃發展模式進行了思考。
本文源自建筑實踐【2020年第29期】《建筑實踐》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國建筑學會主辦的國家級建筑專業的學術期刊,同時也是中國建筑學會會刊,將真實記錄我國建筑業發展成就和最新動態。廣大讀者和業界期待本期刊走向世界,與世界同行交流,介紹中國城鄉建設成就,展示中國建筑師和建筑學人的風采。這將成為歷史賦予本刊的使命。
關鍵詞:大數據 云計算 規劃信息化數據資源
一、引言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概念孕育而生。對國家而言,大數據意味著國家治理體系的重 構、變革與升級一場管理革命,產生新管理模式(安德魯·麥卡菲、埃里克·布林約爾松,2015)。
國家管理是由一個個城市組成,城市的管理的龍頭是城市 規劃。因此弄清楚新環境下城市規劃信息化如何發展對城市管 理尤為重要。本人認為對城市發展而言,大數據是城市經濟發 展的方向和新的產業模式。對于城市建設而言,大數據是指從 “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轉變。對城市規劃而言,大數 據是增添城市底蘊,提升城市居住環境的基本保障。信息化對于城市而言,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手段。
三、鹽城規劃信息化發展情況
鹽城規劃信息化建設在起步較早,在全市多個行業中走在前列。目前已經形成了 1 套標準、建成了 2 個機房、積累了 3類數據庫(地上、地面、地下)、建設了 6 大軟件系統建設(基 礎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地下綜合管網管理系統、一書三證審批 系統、三維仿真輔助決策系統、規劃一張圖系統、OA 辦公系統、 檔案系統等),為規劃信息化向智慧型、高效性、魅力型管理 夯實了基礎。
四、鹽城規劃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資源問題
1、要盡快完成城市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由于鹽城建市較晚,前期數據化技術手段及信息化工具尚未普及,以及對歷史資料留存的忽視,導致了大量的城市變遷 過程文化資源、社會資源、生活生產資源數據的缺失。影響城 市歷史底蘊的展現,城市發展的脈絡模糊。
2、加強城市現有數據資源的整合、完善 現有鹽城市“數字規劃”數據,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亟需
對數據進行規整、統一管理、統一更新機制:
(1)數據坐標系統不統一,多個坐標系數據共存;
(2)格式不統一,CAD、GIS 共存;
(3)規劃審批過程中未達到圖文一體化,只對單個案件進 行獨立審批;
(4)規劃審批過程中未達到規劃相關部門之間協同共享;
(5)數據管理分散且各個數據庫獨立管理。
3、數據更新速度尚未適應城市發展需求
一方面,鹽城作為年輕城市,城市化速度快,城市拆遷、新建建筑體量大,城市規劃不斷向外擴充,但是城市的基礎數 據資源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 220 平方公里范圍內,尚未覆蓋 市轄區范圍,和城市總體規劃范圍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 全市測繪水平有待提升。雖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數據更新動 態機制,但是落地實施的方案較少,測繪企業的測繪成果質量 差距較大,不能全部達到數據質量成果要求。
(二)系統應用問題
已經建設完成的 6 大系統,大多適用于數據管理。對使用 人員專業性具有一定要求,且大多成果屬于涉密成果,成果保 密性要求較強,在應用推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還不能滿足一 般規劃人員、普通市民的使用需求,系統亟需加強推廣應用。
(三)數據共享問題 一是數據共享模式單一,數據共享的方式還主要通過專線直連。二是數據共享單位局限,數據資源主要為政府部門服務, 共享范圍窄。
五、促進鹽城規劃信息化發展的解決辦法
(一)做好信息資源的統籌管理 1、歸檔和整理已有數據資源 一是做好日常電子檔案資料整理,加快完成電子檔案的信息錄入。二是開展中心城區核心建筑單體信息采集工作。根據 竣工測繪成果、地形圖、影像及歷史審批檔案等資料,集中對 建筑單體及項目地塊紅線成果進行標準化加工,實現主城區核 心區域內現狀建筑單體及項目地塊紅線數據成果全覆蓋。逐步 將紅線圖、審批檔案、單體信息電子掛鉤,做到檔案隨時追溯, 歷史隨時翻閱。三是做好信息分類收集,適當收集規劃審批管 理過程中產生的文檔、音頻、視頻等格式的文件。為信息化后 續發展,早作準備。
2、進一步做好基礎數據完善 按照城市界限范圍,做好城市基礎數據采集計劃,做好宿遷地形圖數據全覆蓋,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3、加強對測繪隊伍的業務指導 舉辦城市規劃測繪管理行業會議,以技術交流、研討的形式提高全市測繪隊伍水平,以便為城市數據資源更新提供源源 不斷的動力。
(二)做好應用系統的推廣 一方面要統籌管理好已有業務系統,如地下管線系統,進一步在規劃編制、方案設計中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據業務 需求,開發完善適應性廣、專業性弱、操作簡單、保密要求低的業務和便民服務系統,如規劃一張圖系統的信息資源系統及 電子報批系統等,以面向服務、面向公眾為準則,擴大成果的影響力,讓一線工作人員和普通百姓能夠真切的享受到信息化 帶來的優勢。
(三)做好信息資源的推送和共享 要緊跟我市大數據建設腳步,采用高效、合理、共建、合作的模式將數據緊密融合。做好與網上審批系統、多規平臺的 數據對接,通過數據推送的方式完成信息的無縫對接。并探索信息共享的合作模式,盡可能的挖掘數據資源,嘗試對外提供 專題定制服務。
(四)做好信息資源的安全保障 一方面要做好地形圖、影像、地下管線等涉密數據的安全
管理,嚴格按照保密法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積極探索在與其他 單位以及涉外國家合作中涉密數據處理方法。二是做好網絡備安全管理,做好網絡運轉的保障。
(五)尋求信息資源的合作支撐 加強與技術院校及專業規劃測繪院的技術交流合作,提高基礎數據與專業數據的更新能力。探索共建共享的技術資源和數據資源互助,理論研究和一線實踐,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
六、未來規劃信息化發展方向的思考
(一)轉變思想,探索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 李克強總理強調“數據資源是基礎性資源,更是重要的生產力”。因此信息產業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興重要產業。信息資源面臨著開放、共享的必然趨勢。鹽城規劃已經擁有著全市較為豐富的數據資源。這些資源必須要源源不斷的注入新鮮 血液,否則資源也終將變成死水。資源的更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支撐。通過這幾年建設情況來看,由政府獨立承 擔,成本較高。因此,要探索出更加高效的資源利用合作模式。
大數據環境下,可以利用 ppp 的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合作模式, 盤活數據資源。利用社會力量保證數據資源的生命力,節約信息化建設成本,同時也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二)做好“標準件”的定制準備,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 服務
數據資源就是生產力。資源的配置應該更加的高效、合理。
未來發展可以嘗試采用“標準件”定制的方式,根據用戶需求, 對數據資源進行加工,二次開發系統成果,以專題數據等形式向不同部門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形成健康、高效的活力環。
結束語
城市規劃信息化不僅可以提高正常的規劃業務工作效率,還能提高市民服務水平。提前做好規劃信息化思考,做好發展謀劃,將為城市管理帶來強勁動力、和經濟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安小米,大數據時代的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國外數字連續性戰略及借鑒。智慧城市, 2014,10(2): 06-09
2、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周濤譯《大數據時代 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