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常見的無損檢測技術進行對比研究,優選性能更優越的無損檢測方法。分別采用射線檢測技術(RT)、傳統超聲檢測技術(UT)、超聲波衍射時差法(TOFD)和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PAUT)對同一對接焊縫進行無損檢測,從定量、定位、定性等方面探討其優劣勢。TOFD檢測對缺陷定位、定量的準確性和適用性具有獨特優勢,且具有操作方便、檢測快捷、靈活性強等特點,在四種無損檢測方法中性能最好。后續應繼續探索提高其檢測精度的途徑,并加強其缺陷定性可行性的研究。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99年,是由電子科技大學主辦的刊物。本學報主要反映學校學科建設、教學科研成果以及管理水平的高級社會科學學術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引言
近年來,我國工業快速發展,對各類生產服務設備、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無損檢測技術是檢測以上性能的常用技術[1-7]。本文對四種常見的無損檢測技術——射線檢測技術(RT)、傳統超聲檢測技術(UT)、超聲波衍射時差法(TOFD)和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PAUT)開展對比研究,從定量、定位、定性等方面對相應技術的優劣勢進行探討。
1 試板與設備
1.1 試板
試板上有厚度為30 mm的20#鋼對接焊縫。焊縫長度為300 mm,采用手工焊接,坡口為X型,檢測面打磨合格。試板編號為HA-030-02。
1.2 設備
(1)RT檢測,采用XXQ-3005型X射線機;
(2)UT檢測,采用武漢中科HS600型超聲波探傷儀;
(3)TOFD檢測,采用以色列ISONIC 2007超聲波探傷記錄儀;
(4)PAUT檢測,采用以色列ISONIC PA STAR 型超聲相控陣檢測系統。
2 方法與結果
2.1 RT檢測
采用柯達膠片和前、后屏厚度均為0.1 mm鉛箔
2.2 UT檢測
UT檢測技術等級為B級。耦合劑為機油,試塊型號為CSK-IA/IIA-2,探頭型號為2.5Z10×10K2。補償為 4 dB,評定線靈敏度為φ2×40-18 dB。
2.3 TOFD檢測
根據NB/T 47013.10-2015標準,選擇尺寸為Ф6 mm的晶片、頻率為5 MHz的探頭、角度為60°的楔塊。靈敏度設置是在試板母材上將直通波波幅設置為滿屏的40%~80%。TOFD檢測盲區覆蓋圖如圖2所示。在對比試塊上測得表面盲區為6.5 mm,計算得底面盲區高度為1.6 mm[8]。TOFD檢測圖譜如圖3所示。
2.4 PAUT檢測
檢測探頭所使用的晶片數為32個,每個晶片寬度為0.5 mm。晶片為一維線性陣列排序,探頭頻率為5 MHz。一次波和二次波通常可對檢測區域進行全覆蓋[9]。
3 討論
檢測數據整理如表1所示。結合檢測圖像和檢測數據,展開如下討論:
(1)RT檢測由于是將缺陷投影在膠片上,故對缺陷的長度定量較為準確,但無法確定缺陷高度及其在試板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射線檢測后期成本高,檢測效率低,且射線輻射對人體有傷害。
(2)UT檢測中的超聲波通常是由一個壓電晶片產生的,只能產生一個固定的波束,其缺陷長度的定量準確性不如RT檢測。UT檢測對缺陷在試板厚度方向上的定位較為準確,偏差在5 mm內,但由于缺陷信號與表面反射信號難以區分,故對表面成型差的焊縫存在一定的盲區。由于不能得到缺陷的直觀圖像,使得定性困難,故必須依靠大量的實踐經驗,不斷驗證和總結,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判斷。超聲檢測成本低,檢測效率較高。
(3)TOFD檢測由于是利用缺陷端點的超聲衍射波傳播時間差等信息來定量、定位評價缺陷,故具有檢測效率高、靈敏度高等特點。其在缺陷的長度、深度和高度檢測上具有很高的精度,偏差在2 mm內。但由于其表面盲區較大,故通常需要補充超聲波或爬波檢測,對于結構復雜的工件不能實現有效的定性檢測。TOFD檢測設備投入較大,但檢測成本低,檢測效率高。
(4)PAUT檢測得到的扇形掃查和C掃描圖像中,缺陷長度與實際偏差在3 mm內,對缺陷與焊縫中心線的距離定位非常準確。通過比較可見,PAUT檢測具有獨特的優勢。由圖4和圖5可知,缺陷在試板厚度方向和焊縫寬度方向上的定位、定量更為直觀,準確性更為可靠。PAUT檢測前期設備投入較大,對操作人員檢測技能要求很高,但檢測成本低、操作方
4 結論和建議
PAUT檢測對缺陷的長度、深度、高度均具有較高的檢測精度,且能夠檢測缺陷距離焊縫中心線的距離,在四種無損檢測方法中性能最好。后續還需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1)PAUT檢測對缺陷高度的檢測準確度略遜于TOFD檢測,應探尋降低檢測過程中干擾因素的途徑;
(2)PAUT檢測只能大概了解缺陷的形狀和走勢,應加強其缺陷定性可行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方發勝, 李新蕾, 莫永興, 等. 大厚度半焊滿焊縫TOFD檢測方法
[C]// 2013遠東無損檢測新技術論壇. 2013: 76-78.
[2] 譚育二. 相控陣超聲波檢測在機車牽引電機機座焊縫探傷中的應用[J]. 金屬加工: 熱加工, 2014(14): 72-74.
[3] 鄭輝, 林樹青. 超聲檢測: 第2版[M]. 北京: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8.
[4] 強天鵬. 衍射時差法(TOFD)超聲波檢測技術[M]. 北京: 中國
[5] 肖武華, 孔令昌. 相控陣檢測技術在缺陷定位、定性、定量準確性的探討[J]. 河南科技, 2013(14): 32-33.
[6] 李奎元, 孔令昌, 肖武華. 金屬材料相控陣檢測缺陷定位、定性、定量準確性分析與比較[J]. 無損探傷, 2012, 36(3): 11-14.
[7] 薛永盛, 李玉軍. TOFD檢測上表面盲區的討論[J]. 無損探傷, 2014, 38(4): 41-43.
[8] 白艷, 邢濤. TOFD技術檢測盲區的研究[J]. 森林工程, 2010, 26(4):50-52+63.
[9] 肖武華, 孔令昌, 李明陽. 相控陣檢測技術在缺陷定位、定性、定量中的準確性[J]. 中國特種設備安全, 2013(8): 24-26.
[10] 周正干, 彭地, 李洋, 等. 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中的全聚焦成像算法及其校準研究[J]. 機械工程學報, 2015, 51(10): 1-7.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