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了干旱地區農村水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以農村水利普惠于民為著眼點,推動干旱地區農村安全飲水強管理、促長效;以農村水利助力糧食安全為著力點,推動干旱地區旱作農業開水源、促保障;以農村水利綜合技術攻關為突破點,推動干旱地區大田灌溉農業重節水、促效益;以農村水利全方位造福于民為立足點,推動干旱地區河道治理謀全局、促規范等解決對策。
本文源自萬應芳;, 農業科技與信息 發表時間:2021-07-26
關鍵詞:干旱地區;農村水利;短板問題;對策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農村水利工作范圍也不斷向鄉村振興等方面拓展。農業生產的長效化保障、農民生活的高質量發展、農村水環境的綜合性治理已與農村水利工作相互銜接。但是干旱地區農村水利工作目前還存在著四大短板問題,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1 主要問題
1.1 干旱地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后續管理尚待加強
一是安全飲水管理機構不統一,有的地方“九龍治水”,標準各異,服務不統一,水質有差別。二是管理模式與市場對接不完整,還存在公司、鄉(鎮)、水管員相互脫節的現象,供水成本不能相互取長補短。三是核定水價不科學,水價成本不明確。四是政策宣傳不到位,農民節水意識不強,水費收繳不及時。
1.2 常態化水源仍然缺乏
干旱農業有與生俱來的弱勢,一是靠天吃飯有豐歉,二是灌溉設施有短板。因此,缺乏常規性保障性水源是目前干旱農業穩定增收的主要瓶頸。山區發展特色農業需要有配套的水利工程解決雨水少的問題。比如旱砂地的富硒西瓜、和尚頭小麥及小雜糧等都是優質農產品,投入少、效益高、品質優,只需配套一些階段性給水設施,便可解決生長關鍵時期的缺水問題,實現優質高產。
1.3 干旱地區大田農業成本不斷攀升,灌溉節水技術相對滯后
近年來,干旱地區大田(規模化灌區)農業成本不斷攀升,尤其是水利成本。一是糧食作物粗放經營,水費支出增長過快,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嚴重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二是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緩慢,水資源利用率偏低。大部分農民受傳統觀念影響,越是渴望高產越是投入更多的化肥與用水量,既不利于降低成本,又不利于環境保護。
1.4 農田安全保護仍有漏洞
農村的部分耕地靠近沙河,由于沙河治理缺乏統一性,使部分農田受到一定危害。一是沙河采砂不規范,利益驅動危農田。部分砂石料資源比較豐富的旱沙河,河道內的非法采砂現象雖已完全杜絕,但合法采砂企業不規范開采短期行為仍然嚴重,致使河道滿目瘡痍,部分沙河堤岸日久懸空,突發洪水時會危及到兩岸群眾的耕地與房屋。二是沙河管理不規范,權責錯位難監管。根據屬地原則各村的旱沙河由各村承擔管理責任(河長制),但是沙河砂石料的產權已被出售,村干部只有責任而無權管理采砂企業的行為,導致頒發采砂許可證的部門對沙河管理不到位,鄉村兩級部門又無權管理有采砂許可證企業的隨意行為。三是旱沙河缺乏護坡,河道應對突發洪水的能力較弱。由于地方財政資金缺乏,旱沙河的治理易被忽視,河道內部坑坑洼洼,兩岸缺乏堅固的護坡,農田保護難度大。四是旱沙河河道一直存在“臟亂差”問題,嚴重影響農村人居環境。五是旱沙河利用缺乏長遠規劃,治理行動只局限于拆違治亂。有些旱沙河的寬度接近 100 m,個別地方政府曾鼓勵群眾在旱沙河里發展養殖業,但缺乏合理規劃,隨意侵占河道的問題嚴重時又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強制拆遷,引發了諸多群眾性矛盾。
2 對策
2.1 以農村水利普惠于民為著眼點,推動干旱地區農村安全飲水強管理、促長效
一是形成管理機構的新格局。多年來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工程存在多頭管理的混亂局面,不僅造成了跑、冒、滴、漏等現象,而且供水管道破損失修、責任不清的現象時有發生,給廣大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為了改變管理現狀,要在縣水務部門的領導下成立農村飲水管理公司,專門負責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營管理工作。二是探索管理機制的新模式。探索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公司 + 鄉(鎮)+ 水管員”的運營模式,農村飲水管理公司負責供水主管線與總水表、鄉(鎮)水管單位負責村組協調與飲水安全宣傳、村級水管員負責水費收繳與管網巡查維護及戶內設施的有償維修。三是科學制定水價核定的新標準。通過測算工程運行、維護、折舊、人員工資等費用,征求各單位和群眾意見,召開聽證會,科學核定全縣農村飲水的統一水價,確保農村安全飲水集中供水工程實現長期良性運行。
2.2 以農村水利助力糧食安全為著力點,推動干旱地區旱作農業開水源、促保障
一要積極探索旱砂地耕作變水地耕作的路子,積極推行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發展旱沙地高標準農田,把干旱地區農民群眾的產業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統籌化考慮、一體化推進,科學謀劃生產生活新局面。二要積極探索滴水灌溉助力特色農業的路子,大力推行現代精細化農業。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的大好機遇下,要開辟水源,推行精細化節水灌溉,發展滴灌設施農業建設,最大限度滿足干旱山區發展現代“旱 + 水” 農業。三要積極探索種養結合、多種經營的路子,組合發展現代復合型農業。傳統旱作農業發達的山區,往往都有得天獨厚的農牧業綜合發展優勢,要科學規劃用水需求,力所能及地實施骨干水利管網工程,統籌人、畜、田,農、牧、經(經濟作物),種(植)、養(殖)、加(工)相協調的水利保障工作,形成鄉村留人、鄉村富民、鄉村振興的“三位一體”新機制。
2.3 以農村水利綜合技術攻關為突破點,推動干旱地區大田灌溉農業重節水、促效益
干旱地區大田(規模化灌區)農業的出路,不能只停留在農村水利工程的保障上,向節水農業要效益才是更高層次的選擇。一是農技部門要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組建專業化服務團隊。確保農業種植穩產高效,不僅要按照高標準農田要求做好種子供給與病蟲害防治,更要實現灌溉和施肥技術的智能化,最大限度地節約灌溉用水和化肥,發展“雙效農業”。二是地方政府要加快農田水利設施配套改造,發揮水利項目穩增長的作用。在中央加大農業投入的同時,各地政府部門要立足實情、放眼長遠,精準實施農田水利節水項目的配套建設與改造。
2.4 以農村水利全方位造福于民為立足點,推動干旱地區河道治理謀全局、促規范
干旱地區旱沙河雖然常年干涸無水,但仍然承擔著偶發情況下行洪的重要任務。旱沙河河道的規范化治理非常重要,規劃理念決定防汛效果。一要堅持旱沙河的合理規劃,做到防汛工作與土地高效利用相結合。對于寬敞達幾十米,甚至更寬的旱沙河,不能只簡單以拆除違規建筑物作為唯一的治理辦法,要按照有堵有疏的原則,對適宜建設養殖區的地方統一規劃、合理轉讓,積極探索旱沙河科學規劃利用與防汛工作兩不誤機制,劃定畜禽適養區與整治禁養區,讓沙河整治成果與鞏固畜禽養殖業成果并行不悖。二要堅持旱沙河有償性使用,提高沙河治理的積極性。旱沙河需要治理,也需要美化,更需要利用。對于有少量泉水流淌且能夠規劃建設鵝鴨養殖區與澆灌澇壩堤壩區的沙河,及完全干涸但是能夠規劃建成畜禽養殖區的旱沙河,可以進行確權登記,形成使用權與維護權相統一的“使用 + 維護”責任制度,在拆除違章建筑的同時,可以規劃建設高效養殖區,把土地使用權置換成河道與護坡維護的對等義務。三要堅持誰受益誰承擔相應治理責任的原則,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凡是旱沙河內合法采砂的砂石料公司必須全面承擔河道的修復整平責任,誰開采沙河的砂石料,誰就應該承擔河道平整回填與治理任務,由水土保持部門進行跟蹤監督并實施必要的處罰。四要堅持治水先治污的原則,安排專人負責旱沙河的環境維護。設立長期公益性崗位,負責廢舊塑料、破瓶爛罐、腐柴爛草等垃圾的撿拾與轉運、監督及管理,不斷增強當地群眾的自覺性,讓傾倒垃圾的行為越來越少,直到消失。五要加大執法力度,維護旱沙河環境綜合治理。對傾倒垃圾的行為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促進農村旱沙河水環境的持續改善。六要加大資金投入,安排沙河治理專項經費。把河道治理納入到鄉村治理與生態保護之中,建立健全環境長效管理機制。
3 結束語
新發展階段,干旱地區的農村水利工作要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提高農村水利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