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 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對磚混結構裂縫的形式和結構容易發生的部位進行分類,并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根據裂縫產生原因不同提出了部分防治措施。
關鍵詞: 磚混結構,裂縫,解決措施
磚混結構是混合結構的一種,由鋼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構件構成的混合結構體系。磚混的承重構件主要是墻(雖有構造柱,有圈梁,但其作用是加強整體性,不是承重),傳力方式是樓板傳力給墻, 墻以線荷載的形式傳給基礎。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或低層的建筑。磚混結構住宅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磚”指的是一種尺寸統一的建筑材料,也有異型粘土磚。“混”指的是由鋼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鋼筋混凝土配件, 與磚做的承重墻相結合,可以稱為磚混結構式住宅。
1 磚混結構的優點
1.1 由于磚是一種普遍的標準化構件,其對施工現場和施工工藝的技術要求不高,而且其生產原材料的地理分布范圍廣,加工簡單,任何只要有基礎加工設施的地區都可生產,原材料的來源非常廣泛。
1.2 和鋼筋混凝土以及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其所需要的水泥和鋼材相對來說比較少,可降低制造成本,節省材料資源,減少投入比例,對于資金要求不高。
1.3 磚混結構具有很好的結構強度,有很強的抗壓、抗震效果,穩定性較高,能夠很好地滿足建筑安全結構和功能的需求。
1.4 對于磚混結構的施工現場、施工技術以及施工設備要求都相對簡單,施工人員很容易操作,完成施工任務。
(5)磚混結構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穩定性,可以有效的抵御空氣腐蝕,并且其較強的隔音效果和保溫隔熱功能非常適合房屋建設中使用,因此,在大多數住宅建設中人們都習慣于使用磚混結構來達到穩定性、安全性、實用性的效果。
2 磚混結構裂縫的分類
根據多年來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積累的經驗, 并閱讀相關資料,對磚混結構的裂縫做如下分類:
2.1“八”字形裂縫
此類裂縫主要表現為房屋頂層橫墻和縱墻的“八”字形裂縫。此類裂縫多發生在橫墻的外端和縱墻兩端的角部或第一個門窗洞口上方,從頂層樓板或圈梁底向下斜方延伸,寬度常在0.2mm 以上。
2.2 水平裂縫
此類裂縫主要表現為屋頂磚砌體女兒墻水平裂縫,該裂縫有兩種表現形式:(1)女兒墻根部沿房屋的縱向和橫向分布的水平裂縫,裂縫寬度靠端部大,中間小,南向及西向比北向及東向嚴重;(2)磚砌體女兒墻有外錯的根部水平裂縫,在裂縫以上的女兒墻和下邊的墻體有向外錯開現象, 此類裂縫的產生是由于屋頂保溫層漏雨或施工時充水,嚴寒冬天保溫層結冰凍脹,或由于剛性鋼筋混凝土防水屋面面積較大而未留伸縮縫,并且與女兒墻頂緊連接,夏天太陽照射下受熱膨脹,造成將女兒墻外推,產生外錯的水平裂縫。
2.3“X”形裂縫
此類裂縫主要是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下,磚墻受剪所引起的剪切裂縫,該裂縫寬度較大,長度較長。
2.4 斜向裂縫
此類裂縫的形狀特征隨不同部位、沉降差異量的不同及凍脹程度不同是不一樣的。如圖1(a)所示的裂縫,是由于外縱墻與山墻相交角部地基較小范圍局部不均勻沉降引起的;如圖(b)所示的裂縫,是由于房屋端部較大范圍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的。此類裂縫一旦出現,其寬
度可達0.5~20mm 以上,嚴重影響房屋的安全性、抗震性等,同時在感官上也給人們留下了非常不良影響。
3 磚混結構墻體開裂問題的解決思路
3.1 墻體與頂層檐下或頂層圈梁之間裂縫的防治措施.鑒于墻體與頂層檐下或墻體與頂層圈梁之間的裂縫問題,以及結合裂縫產生的原因,此種裂縫的防治措施如下:
(1)頂層屋面保溫隔熱功能的增強,可采用性能較為優越的保溫隔熱材料,并結合合理的施工手段,提高保溫隔熱功能;
(2)在建筑頂層圈梁與砌體之間的交界面涂抹兩層油氈加滑石粉,提高墻體結構的變形彈性,改善變形的約束條件,這樣一來,結構的變形應力就會減少,并加強頂部砂漿的質量和集中碎磚填充質量的控制,提高磚砌體的抗裂能力;
(3)為減少混凝土伸縮現象對墻體的影響,可以在混凝土的部分分塊上,留置一定數量的伸縮縫,尤其是長條形的建筑墻體,長度在規定的范圍之外時,務必在不影響墻體使用功能和外觀的前提下,設置溫度伸縮縫,如果已經產生裂縫,可用水泥漿進行填補,并對面層進行重新粉刷。
3.2 針對窗臺周邊墻體的三種類型裂縫問題,提出以下對應的問題解決思路:
(1)縱墻上部兩端的裂縫的防治措施是,由于該裂縫產生的原因是溫差影響,而窗洞洞口屬于薄弱的環節,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要使用耐高溫和耐低溫的砌筑砂漿,同時運用相關的技術手段,提高砌體的抗溫差的能力,如果發現已經存在裂縫,則可采用水泥砂漿補縫,然后在補縫位置的面層重新刷粉。
(2)底層窗臺墻的中部、窗洞口的兩個角處裂縫的防治措施,在窗臺墻的頂部采用配筋的砌體,控制地基反壓力的反梁作用力和磚砌體的溫度收縮應力,提高砌體的抗裂能力,雖然這種裂縫一般不會對建筑物的安全構成威脅,但如果不加處理,將會影響墻體部分功能作用的正常發揮,如果發現存在裂縫,要及時采用水泥砂漿補縫,并在補縫位置的面層進行重新刷粉。
(3)底層窗間墻裂縫的防治措施,在設計的時候綜合考慮砌體的強度,做好施工質量問題引起的承載力不足的準備工作,一方面是窗間墻斷面的加大,砌筑窗間墻的時候盡可能使用整磚,另一方面是預先留置穿墻管線的通道,避免由于砌筑后打鑿管線通道而降低砌體的整體強度。如果已經出現裂縫,則在底層窗間墻的兩面夾鋼絲網,并用高標號的水泥砂漿灌縫補強;如果裂縫嚴重,則要采用擴大斷面、增加扶壁柱、抽磚重砌等方式進行裂縫處理。
3 .3 其他裂縫的防治措施如下:
(1) 下部縱墻八字形裂縫和單方向斜裂縫的防治,綜合分析建筑物所處位置的地質情況,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建筑的布局、結構的選型,并在適當的位置布置沉降縫。如果已經發生不均勻沉降,則在沉降穩定后,灌注水泥漿于沉降縫里面,將鋼筋網片貼敷在墻面上,然后粉刷水泥砂漿,再用穿墻拉筋、細石混凝土、水泥砂漿等加以固定。
(2)梁端底部局部墻體結構裂縫的防治,為了減緩梁與砌體的變形差異,應該在強度不足之處加設梁墊,如果大梁的荷載比較大,除了以上措施,還要在墻體上橫向配筋;窗間墻留置一定寬度,寬度不足的窗間墻,用加扶壁進行加固。
(3)新舊建筑物的接縫處不均勻沉降斜向裂縫的防治,采用分段施工、設置臨時加固支撐、地下連續墻等綜合防治措施,要根據持力層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門設計,然后制定合理懸挑基礎等施工方案。
總 結
房屋建筑墻體裂縫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影響因素多、控制難度較大,當然有些裂縫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混合裂縫。只要采取全過程控制的方法,選用材料得當,設計合理,加強施工管理,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和操作規程,就能大大減少墻體裂縫產生的可能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