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汽車充電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充電站的投資建設與良性運營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必要保障,而充電站的運維保障系統是支撐充電站正常支行的基礎,充電站的運維成本控制顯得特別重要,也是充電運營企業財務成本控制的重要環節,建立運維管理信息系統和科學的全成本控制分析系統是充電運營企業開展充電運營服務、提升運維保障能力、加強成本控制、增加行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盈利水平的必然途徑,也是精益管理理論在充電運營企業的具體應用與實踐。
關鍵詞:運維;全成本;管理系統
推薦閱讀:我國房地產投資項目工程的成本管理
一、充電運營企業開展電站運維保障的業務內容
充電站運維管理體系的內容主要包括充電站上線前驗收調試、設備運行保障與故障恢復,以及設備日常巡檢。
“驗收調試”指充電站建設完成后,根據相關標準對充電設備和施工質量進行外在的檢驗接收,對驗收合格的充電設備進行調試,確定其功能正常,可以正常為車輛提供充電服務。
“故障恢復”指根據運維監控平臺、巡檢或客戶發現的電站故障,派遣技術人員現場解決故障、恢復充電的過程。
“設備巡檢”指根據年計劃、月計劃和周計劃派遣運維人員進行例行巡視,以檢查充電設施運行情況,維護設備性能,確保設備處于可使用狀態。
二、運維全成本管理的要素和內容
運維保障所耗費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外包費用、其他費用。
人工成本主要是指運維工程師在執行電站調試、維修、養護過程中發生的直接人工,可根據其成本動因進行分解。
材料成本是運維工程師在執行電站維修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成本。
外包費用是指需要委托工程施工單位做樁基礎、車擋等基礎維修施工的行為而發生的委外施工費用。
其他費用主要包括設備及其部件返廠維修發生的維修成本、運輸費用,以及其他費用。
三、運維成本管理之現狀及痛點
一方面是充電站發生的運維成本無法可靠核算,原因主要有:
(一)現有的會計核算系統沒有單獨的運維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塊,缺少運維成本管理功能。
(二)在現有傳統的運維人員薪酬管理體系和財務會計核算模式下,運維修繕項目無法準確計算其耗費的人工成本。
(三)現有會計核算系統缺乏責任賠償追蹤機制,充電站的故障特別是實物損壞主要來自肇事司機因對車輛操作不當或駕駛技術低劣等,而導致的人為損壞,這就需要對責任司機進行損失追償;但現有管理系統對追償過程的控制和結果反饋均無法實現。
另一方面運維人員工作效率無法衡量、對運維人員缺乏科學的績效考核手段。現有運維人員薪酬管理機制主要以固定薪資為基礎,對于工作效率、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等均無法科學衡量,對運維人員無法有效考核,不利于充電站的運維保障。
四、運維成本管理系統的建立探討與研究
運維全成本管理是一個全過程、全面的管理行為,主要以工單管理系統為基礎,嫁接上全成本管理模塊,實現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功能。將成本管理全過程植入工單管理系統之中,二者有機的結合,并行運轉。
(一)運維工單管理基本流程
一套完整、科學的運維工單管理系統,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流程和控制節點:
獲取電站故障信息,電站故障信息主要來源于充電網平臺預警信息、用戶反饋、巡檢發現等途徑,企業應當建立起完善的客戶服務、客戶投訴管理平臺,以方便受理客戶相關咨詢、反饋和投訴。
故障原因初步識別,客服人員將所了解到的故障信息、電站狀態等發送到工單管理平臺,運維負責人在初步分析故障信息后,確定維修急緩需求,需緊急修繕的,發起加急工單流程,加急工單在工單分派平臺會被優先分派。
工單的發起,運維負責人收到工單管理平臺推送的故障信息后,將發起工單,并將工單發布到運維工單分派系統。
工單的分派,工單發布到分派平臺后,系統對各運維人員的動態情況進行分析,遵循就近、空閑等原則自動分配工單,完成工作指派。該過程要求建立起一套智能的工單調度系統,通過大數據對各運維人員的即時狀態進行分析,以智動分配工單,確定工單執行人員。
接收工單,被指派的工單接收人員第一時間作出反饋,做出是否接收工單的應答。若因有正在執行的項目而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執行新工單任務,為避免拖延故障恢復時間,可以拒絕接受新的工單,系統將退回的工單重新分配,直到被認領為止。
維修執行,運維人員在執行過程中,將故障信息、診斷報告、解決方案、預計時間耗費等要素即時反饋至工單管理系統。
結果反饋,完成修繕任務后,及時將結果反饋至工單系統,關閉工單任務。
工單執行分析與績效考核,通過工單管理系統,可將人員管理、設備管理、故障分析、績效管理等進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有利于數據的分析和提升管理水平。
(二)在工單系統中植入成本管理功能
將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各種要素:工單任務執行人、接收時間、完工時間、耗費的成本內容、數量、理賠收入等植入到工單管理系統中。成本管理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直接材料的數據來源問題,由于材料成本來自會計核算系統,需要將運維管理系統與會計核算系統進行即時數據對接和共享,否則需要手工將相關財務數據輸入工單管理系統,在工單管理系統中也可單獨使用標準、定額等成本單價。
二是人工成本在每個維修項目的分攤方法,由于運維人員的人工成本主要以固定薪資為主,而薪資又以月度為周期產生,與運維項目沒有直接關系,需要通過工單系統和工時單價完成具體項目的人工成本計算。
首先,工單系統要有完善的工時統計功能,工單任務執行人、接收時間、完工時間等。
其次,制定人工成本單價,可以采用實際工時成本,也可采用標準工時成本。
第三,根據工單執行時間、工時定額計算任務所耗用的人工成本總額、或將實際人工成本按工時分配到所有執行完畢的任務上去。
三是外包工程成本、返廠維修費用等的歸集與核算,包括設備部件返廠維修發生的維修費、往返運輸費等,與電站項目一一對應。
(三)建立理賠跟蹤處理系統
接到實物損壞信息后,需要對事故責任進行追究,尋找肇事責任人,同時組織運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定損,即確定賠償金額,以實際收到的理賠沖抵維修成本;肇事人的承擔方式又分以下情形:
一是肇事責任人獨自承擔損失,金額較小的可以現場解決,現場收取賠償款,工單任務執行人在工單管理系統中輸入現場損壞情況、定損明細,報價標準、賠償總額、支付方式,肇事人及其聯系方式,是否需要發票等信息。
二是肇事人保險理賠,由理賠追償人員與肇事者保險公司協調相關手續,完成保險理賠,以對沖維修成本。
三是訴訟,如果責任人或其所屬保險公司對定損、理賠有異議,且無法協商一致的,可能需要發起訴訟程序,訴訟過程的跟蹤及其結果信息均需納入成本管理系統。
每一種情形的結果直接關系到損失能否順利補償,建立賠償追蹤機制和信息化、系統化管理勢在必行。
(四)成本報表輸出與分析系統
成本管理系統各主要功能模塊搭建起來后,需要對各流程環節產生的數據加工、計算,并生成報表,報表統計維度可以按成本要素、項目任務、成本屬性、工單執行人、肇事單位等進行分類統計,輸出報表。
五、小結
建立運維全成本管理系統,是將過程控制與結果反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事前控制、過程跟蹤、結果分析、持續改進等環節的一個有機閉環,是提高人員績效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員產出、加強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途徑,是提升精細化運維管理水平、提升客戶體驗,增加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秦帥英.創新企業成本管控概念,實施成本與資金聯動機制[J].中國總會計師,2019 (08):116-11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