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底層框架,但由于自身生命周期短、創業初期資金周轉緊張、融資難度大等特點約束了普遍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讓一些優質的項目、優質的企業在萌芽之中死亡。盡管我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中小企業技術改革,中國人民銀行也一再降準①降息,但中小企業融資缺口依然十分巨大。論文基于中小企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各銀行的信貸要求等方向出發,討論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應該關注的重點,引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信貸;融資
推薦閱讀:建筑企業成本管控研究
1 引言
在企業經營中,人員管理是大腦,而資金運作是血液。大腦指令錯誤容易導致企業的崩盤,而血液不通則容易影響企業的存續。資金是企業的命脈,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很多大企業沒有發展起來、沒有成為龍頭企業時都可能會因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導致創業的失敗,例如,我們熟知的阿里巴巴,早期也因資金問題一度去到清算邊緣,而蔡崇信帶來的4次融資為當時的阿里巴巴注入了強而有力的生產血液,才有如今的電商帝國。
中國從不缺乏創新的理念,但很多優質中小企業未能發展起來就因資金短缺而無奈停止經營。一個優質的企業在發展起來之前首要就是解決生存問題,要說人員是出師打仗的將士,那資金絕對是口糧,是三軍打持久戰的必需品。作為創業企業,哪怕經營方針是正確的,項目是優質的,前期的物質和人員投入都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更何況每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更需要投入龐大的試錯成本。
2 中小企業目前的困境
2.1 我國中小企業近幾年的發展進程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依然步履維艱,中國產業信息研究網發布《2018年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及融資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日本、歐洲的小微企業生命周期可以達到12年,美國的小微企業生命周期達到8年多,而中國的小微企業只有短短的3年,在人口眾多、經濟落后、技術裝備差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我國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產業。根據對全國418869個鄉級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單位固定資產吸收勞動力的統計分析,固定資產原值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396515個,占94.66%,其單位固定資產所吸收的勞動力相當于固定資產原值1000萬元以上企業的4.3倍;固定資產原值1000萬元以下的工業企業占全部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固定資產的20.9%,而吸收的勞動力達到全部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勞動力的53.3%。同時,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多數利用傳統技術進入農、牧、漁等傳統行業,所以我國中小企業的產出規模都比較小,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
“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重大機遇。隨著改革的深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推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舉措的加速實施,中小企業發展基本面向好的勢頭更加鞏固。通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行政審批、投資審批、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將更加優化[1]。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市場和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但機遇往往也是挑戰,企業的變型調整,傳統企業體制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改革過程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