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業前面。3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考察調研時強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同類型的群體、企業,不同行業都會受到影響。黨中央在研究的時候,特別想到了中小企業,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的組合拳,會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予以一些調整,避免中小企業受到根本性的影響,能夠盡快地恢復到好的狀態。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數量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還提供了大量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當前,精準施策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幫助其渡過難關,事關中央“六穩”方針政策的執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據清華大學朱武祥教授近日對全國1480家中小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60%以上的中小企業賬面現金能夠支撐的時間不超過2個月;同時,31.6%的被調查企業預計本次疫情對公司營收的影響在50%以上。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市場需求下降。疫情導致的企業復工時間長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市場,一方面已經簽約的訂單無法完成,另一方面總體市場下降導致整體需求不足,形成惡性循環。二是資金鏈問題。一方面,廠房租金、工資、利息等必須支出,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業務量急劇下降、成本大幅提升也使得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而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少歷來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疫情期間無效的成本支出、漫長的資金周期、高額的融資利息等問題讓企業經營步履維艱,問題更為突出。三是勞動力問題。很多中小微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其生產經營大量依靠勞動力,因此疫情極大地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用工及招工。為此,應重點從以下三方面精準施策:
優化經營環境,降低中小微企業生存成本。要降低運營成本,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區塊鏈+政務服務”,進一步壓縮企業項目審批時間,以“減程序、減時限、減費用”為目標打通“最后一公里”,進行審批流程簡化、資源整合、數據共享、業務聯動,并運用各種信息化手段,對受疫情影響納稅申報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延期納稅、網上納稅等便利。要加大財稅支持,一季度,很多中小微服務型企業可能沒有任何業務來源,沒有開票和應繳增值稅,所以除對一季度稅費減免外,還應重點對2019年存量稅費進行減免,才能真正為其減負。國家或省級層面應設立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專項扶持資金,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企業的支持。對因疫情導致企業遭受重大損失的中小微企業,實行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要降低要素成本,降低中小微企業房屋租賃、用電、用水、物流等成本,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地方政府對減免租金的業主給予適度財政補貼。
創新金融產品,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主導建立小微企業數據庫,建立小微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補充機制,使金融機構能及時拿到企業的真實信息,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健全授信盡職免責機制,鼓勵基層機構和員工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在內部績效考核制度中落實對中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的監管政策,強化考核激勵,合理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完善續貸政策安排等方式,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鼓勵銀行提前主動對接企業續貸需求,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針對性地滿足中小微企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不同類型的融資需求。對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數據加大分析和挖掘力度,積極開發應收賬款融資等產品;針對有核心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探索創新知識產權質押+保險公司擔保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同時,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加強對企業各類經營數據、交易數據、管理數據的分析、整合和挖掘,通過確立數字化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變革,打造完備的數據基礎,構建數據倉庫,將數據作為發現價格、評估風險、配置資源的重要平臺。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支持資管產品和保險資金通過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等方式積極參與中小企業紓困,支持其發展。
完善公共服務,破解中小微企業用工難題。農民工是城市化進程中的生力軍,也是中小企業用工的主力軍。基本公共服務內容涵蓋較多,包括醫療、教育、養老等,從農民工日常生活來講,首先是居住的問題。應啟動農民工安居工程,讓農民工有比較穩定的住所,居住成本相對低一點,既幫助中小微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又幫助企業真正留住所需人才。要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實現勞動力在行業、城鄉和地域之間的自由流動,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加強職業教育,適時開展職業培訓,培養和培訓數以萬計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農民工的技能素質,緩解就業壓力。要進一步穩定用工隊伍。一方面返還失業保險金,階段性延長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鼓勵協商薪酬、調崗輪休等。另一方面,對以傭金、提成、計件等方式獲取勞務報酬的群體,如網約車司機、外賣送餐員、家政服務人員等,因他們的工作性質以線下為主,預計未來收入會受到嚴重影響,應予以重點關注,降低或減免這些群體的個稅,減輕其負擔。
推薦閱讀:企業管理方面專著出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