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現代供應鏈”的概念,文章嘗試給出現代供應鏈的定義。基于此,文章將企業的供應鏈進行拓展,提出供應鏈連接行業而得到行業供應鏈、連接產業園與城市而得到城市供應鏈、連接國家而得到國家供應鏈。文章提出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要素,除了經濟學生產要素之外,還應該有供應鏈五流要素;提出了城市供應鏈在城市發展、城市群發展中的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提出了國家供應鏈在國家間競爭與合作中如何發揮作用的一些問題。
關 鍵 詞:現代供應鏈;行業供應鏈;城市供應鏈;國家供應鏈;供應鏈五流
推薦閱讀:物流優化論文怎么投稿發表
一、引言
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現象,它不受社會的影響;而作為社會科學之一的管理學,受社會的影響非常大,就如企業家馬云說的,企業要為社會解決問題。時代不同,社會問題也有所不同。著名企業家張瑞敏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所謂成功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因此,研究企業管理的管理學,必須緊跟時代:當今要研究的問題就在當今這個時代中。
那么,對于供應鏈來說,當今的時代是個怎樣的時代?帶來哪些挑戰?本文認為,答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1]。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現代供應鏈”的概念,并將之作為培育新動能的六大領域之一。那么,什么是現代供應鏈呢?
解讀“現代供應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現代”。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來看,現代就是“新時代”,筆者認為現代的含義可以從國內形勢、國際形勢和新技術發展三個方面來解讀。
(一)國內形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新時代的社會矛盾進行了全面的解讀,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報告指出了我國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具體困難與挑戰,表明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些問題,必須著力加以解決”。
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五章就“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了具體的闡述,給出了經濟發展總體方針,并從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二)國際形勢
在國際社會上,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全球治理體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項發展策略,這是我國新時代對外政策的三個抓手,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于這三個抓手分別進行了闡述。
“一帶一路”是我國目前對外的主要發展策略,也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點內容之一。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在國際上要“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體系”是我國基于對未來國際形勢的判斷而提出的發展策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這是我國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判斷。基于此,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發展策略。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三章也提到,“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是對我國“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解讀。十九大報告的第十二章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專門的闡述。
(三)新技術發展
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不斷創新的技術發展。新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新時代的供應鏈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前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信息與數字技術是幾乎所有產業都會用到的共性新技術,這些技術的發展與使用,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處的這個“數據時代”(也叫“數字時代”)。它深刻地影響著每個人、每個組織的每個方面,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政治發展。
那么,供應鏈如何擁抱新時代?
二、現代供應鏈的定義
學界對供應鏈的一個經典定義是由李效良教授提出的“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到制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個由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所連成的整體功能網鏈結構”。在此,供應鏈是面向制造企業的、圍繞著物流的,其管理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如果供應鏈的內涵、外延不發展的話,將無法滿足新時代對供應鏈提出的要求。例如,要提高社會各界對創新的關注,需要供應鏈上下游合作創新;要滿足人民群眾在文化、健康、旅游方面的需求,就需要以人為核心的服務業供應鏈。因此,拓展供應鏈的內涵、外延是必需的。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