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核心進行研究,先闡述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意義,然后以此為依據,提出:準確定位改革目標、科學選擇改革對象、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考評督導體系、加強輿論引導力度等,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策略,其目的在于促進我國經濟飛速發展。
本文源自今日財富,2020(20):12-13.《今日財富》(半月刊)1985年創刊,是由內蒙古新華報業中心主管、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經濟類刊物?!督袢肇敻弧冯s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是財經管理、金融研究、教育科研和相關經濟科研類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主要介紹、探討和研究財經管理、金融研究、教育科研等問題,推進經濟、教育、科技理論建設和實際應用水平,加強經濟教育科研管理,為我國的經濟教育和科技事業服務。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明確提出: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完善產權制度的重要性,并把其內容作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兩大核心點。其中要素市場化配置指的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實現方法,不僅能提高我國資源配置效率,還能促使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诖?針對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展開以下分析。
一、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意義
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僅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還能優化整體經濟結構。對此,針對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意義,展開以下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通過促進要素市場化配置,不僅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還能推動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針對此,在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背景下,可以通過合理調節要素的方式,確保要素市場實現均衡發展,避免出現供應短缺等問題的發生。同時,在競爭機制背景下,應當對生產效率高和要素回報高的企業,擴大其規模和吸引更多生產要素,從而促進要素向生產效率高和競爭力強的企業實現聚集。此外,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具有創新活力和發明新技術的企業,會在競爭中吸收更多的生產要素,從而提高要素市場效率,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有助于優化整體經濟結構
若是從經濟發展規律方面,對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展開分析的話,要素構成變化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基礎。通過促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僅能提高勞動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還能讓人力資本在生產中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尤其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密集使用勞動力和土地要素等產業,應當讓位于密集使用技術和人力資本的產業,促使我國產業結構的根本力量得到有效提升。此外,伴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不斷深入,土地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回報,將會處于正常水平,并且勞動者報酬也會在國民收入中得到有效提升,從而解決當前結構失衡的問題。
二、影響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主要因素
影響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阻礙因素,主要體現在壟斷行為、政策干預等多個方面。因此,將針對影響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核心因素展開以下分析。
(一)壟斷行為
眾所周知,競爭作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關鍵,但在當前壟斷市場結構中,如果企業發展行為無法得到有效管理,就會出現資源配置結果無效率的現象,尤其在要素配置環節,因壟斷存在引發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所實施的壟斷行為,包含:售出生產要素時運用壟斷高價,在購進時運用壟斷低價等方式,進行擾亂要素市場的正常秩序;
第二,同一要素市場中,存在競爭關系的企業之間達成壟斷協議,包含:控制要素銷售價格和數量、規劃銷售區域等,都會對市場的正常運轉造成影響;
第三,具有標志性質的企業實現壟斷行為,包含:人為調整指標,助長價格上漲預期等,都能達到推高要素價格的目的。以上內容是壟斷行為的體現。
(二)政策干預
基于現代化發展背景下,雖然我國經濟體制正在不斷深化改革,并且逐步確立了競爭性市場環境,但仍有部分行政主體和決策部門,缺少公平競爭意識,甚至還普遍存有違規給予優惠政策的現象發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歧視性政策優惠。所謂歧視性政策優惠指的是,充分反映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對不同企業和市場主體設置的歧視性政策?;谄缫曅哉邇灮荼尘跋?同一行業中的也獲得生產要素成本會不同,所以極易產生要素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現象;
第二,限制競爭的行政行為。所謂限制競爭的行政行為指的是,相關部門制定的政策,會直接限制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捆綁交易、指定交易和強制壟斷等,其中捆綁交易是指政府在沒有正當理由下,借助政策或文件在某項交易中搭售商品;而強制壟斷是指濫用行政權力,要求市場主體通過達成壟斷協議的方式,排除和限制相關市場競爭。一旦在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期間,出現政策干預問題,必定會對要素市場的公平競爭造成影響,嚴重的話還會損害合理配置要素的市場機制。
三、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策略
在掌握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意義的背景下,結合影響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因素基礎上,提出:準確定位改革目標、科學選擇改革對象、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考評督導體系、加強輿論引導力度等,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策略,并通過以上途徑,促使我國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一)準確定位改革目標
準確定位改革目標,是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關鍵,同時也是促進改革發展的重要指揮棒。但是根據實際現況可看出,并沒有在改革總體方案中,準確提出量化目標要求,該種行為不是說不需要,而是希望各地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明確目標定位。針對此,各地應在堅持轉型升級總目標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而樹立可行的具體量化目標,并保證目標定位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二)科學選擇改革對象
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并不是指把所有企業一時間內納入到改革范圍,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面”。如果在改革期間出現改革“面”擴展太慢的問題,就是代表改革并不深入,且改革效應較低,不僅會阻礙改革實現進一步發展,同時還會導致企業之間的要素配置失去平衡;如果在改革期間出現改革“面”擴展太快的問題,則是會讓很多問題頻繁出現,其原因是并沒有對眾多問題進行充分考慮,從而影響改革實施效果?;诖?要想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除了需要準確定位改革目標以外,還應當在改革對象選擇方面,有序推進和逐步擴大,從而推動改革成功。
(三)完善改革政策措施
一般情況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會牽扯到很多經濟領域方面的部門,要想在此背景下擴展改革,則是需要從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入手,加強組織領導,通過組織領導機制的方式,開展統一部署、統籌謀劃和系統推進等工作。與此同時,還應當創設具體的實施方案和過程,確保每項工作職責都能落實到個人,從而完善工作推進落實機制。此外,還可以通過創建改革成效實時跟蹤分析系統的方式,綜合采集目標實現進度指標,促使發展動態和改革問題實時掌握,進而強化統籌推進力度,發揮改革應有效應。
(四)健全考評督導體系
基于現代化發展背景下,相關部門和市區,應當針對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加大支持。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應把指導意見中提出的相關支持政策和內容等,在擴展改革地區的過程中進行落實;
第二,應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現狀和職責,為改革提出全新的發展思路和落實措施,從而解決改革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
第三,從事于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相關領導人,應當與相關部門加大溝通聯系,并在有效溝通的過程中,加大對改革情況的跟蹤督查力度,促使改革問題得到高度重視,最終確保問題能被有效發現、分析和解決;
第四,應健全考評督導體系,最好能通過第三評估或社會評價的方式,針對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實際成效和效果進行評估,并把發現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及時上報給相關省政府。
(五)加強輿論引導力度
輿論作為人在某個時間與地點,對某行為公開表達的內容,是不同信念、意見和態度的總和。由于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會牽涉到多家企業主體的自身利益,所以需要在改革期間,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在考慮全面因素的前提下,做好改革工作。
針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輿論引導力度:
第一,做好宣傳計劃和宣傳方案,并以定期的方式,及時宣傳改革的相關進展情況,促使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能對此持有理解和支持的態度;
第二,針對專題性政策加大解讀力度,并向群眾及企業宣傳正面的典型案例,促使企業對改革有期望,并引導企業積極主動參與到改革中;
第三,在信息時代下,要想正確引導輿論,以上方式遠遠不足,還應當創建輿情監測和研判機制,通過該機制創建,有效分析、處理改革中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降低因片面理解現象的出現,出現惡意炒作行為,最終為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具有創新性強和涉及面廣等問題,屬于一項系統化工程,要想實現效率目標、改革成功,則是需要在遵循市場秩序和規范的前提下,以及掌握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意義的基礎上,通過:準確定位改革目標、科學選擇改革對象、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考評督導體系、加強輿論引導力度等策略,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確保市場配置資源得到基本保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