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工程訓練信息化中教學手段與實踐的應用的相關內容,工科類的學生比較受到關注這個大家都非常清楚,對于高校工科類的學生也比較重視培養,畢竟近幾年隨著工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對科技性人才的需要,工科類的學生在工程培養上引起了高度重視,本文就是通過對工程訓練運用與管理以及教學手段與實踐做出了詳細的闡述與介紹,且本文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工程訓練;金工實習;信息化;6S管理
引言
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要求工科類學生的工程教育應該突出“工程性”,工程訓練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工程訓練的教學改革也隨之不斷深入,對高校工程訓練中心本身定位而言,除了正常實踐教學,也擔負著指導學生參與各種科技創新活動和學科競賽的職責,這些都對培養學生實際工程能力起重要作用。如何準確、高效、經濟、合理地將工程訓練中心的各種資源充分利用,其內部信息化管理機制與平臺的搭建就顯得至關重要,也是有效保障工程訓練中心完成上述各種職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撐。[1-4]在開放的實驗環境下,為實踐教學提供最優化的教學資源,為教師提供簡便有效的實驗室管理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實踐環境與資源,使學生利用最少的時間掌握基本的實踐操作技能。真正按照企業的生產流程,引入現代工廠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理念和方法,用6S管理辦法安排學生的實習過程,改變老師做一步、學生做一步的傳統模式,將對學生傳統的單一評價標準改變為綜合性評價,有利于學生糾正急功進利的學習理念、浮躁的學習態度、建立多維度、多元化的自我培養意識。
1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改革內容
調研發現,目前高校工程訓練中心都已經著手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建設內容方面,根據各工程訓練中心的培養目標及側重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含教學運行與管理信息化和物資設備信息化兩大部分,本部門需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進行信息化平臺建設。我校工程訓練目前采取的是相對集中的實習模式,學生實習時間相對集中,但每次實習人數多,只依靠老師講解示范,效率低,因此需要優化教學流程,引入6S管理概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的概念。根據教育部對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要求并結合我校工程訓練的特點,對機械制造實訓部進行信息化建設,具體包括:(1)完善教學運行與管理信息化和物資設備信息化兩大部分:教學運行與管理信息化主要針對的是排課系統、網站建設、成績錄入系統、評教系統等;物資設備信息化主要針對儀器設備和各類工具材料。(2)先進制造教學目前已能做到學生由傳統的單一封閉式訓練向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現代工程實訓方法轉變,下一步要繼續進行數控機床網絡的改造,做到學生先在仿真實驗室進行數控編程、運行仿真,經過檢查后程序傳入數控機床操作系統進行加工。(3)在車工教學中,要加入數字化示教系統,改變目前一個老師演示,20多個學生圍觀的現狀,傳統模式下會造成學生看不清老師的操作、不能很好的理解車床的加工過程。(4)在鉗工教學中,強化“6S”管理理論,制作操作流程圖,整頓鉗工工具擺放位置。
2依托信息化建設創新實訓平臺
創新型工程實訓平臺應兼具傳統實訓和創新實訓的功能,[5,6]以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特殊技能、創新思維——綜合創新思維與技能為實驗室功能目標,以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為支撐,以創建學習型實驗組織、柔性化的實驗協作團隊為管理目標,搭建工程技術車間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和以項目為依托的項目實驗室平臺、為促進各實驗室及其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中心建立創新成果共享資料室,用于創新成果與創新方法的展示與共享。創新型工程實訓平臺如圖1。工程技術實驗室主要承接全校學生工程基本技能訓練的教學任務,由具有職技高師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從高等職業師范院校畢業的職技高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職技高師向學生們傳授專業知識,培訓其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同時,兼具通過基本功訓練為創新實驗室和項目實驗室挑選和推送有潛力和興趣的人才的功能。創新實驗室是以訓練特殊技能、培養創新思維為目的的實驗平臺,主要依據競賽和興趣劃分的實驗單元構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實物產品為教學成果的教學培養模式,各基本單元之間的人員可以交叉,主要由學術型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帶隊教師,企業工程師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在選題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引導性的作用。項目實驗室主要通過全校范圍的教師科研項目招募,以及合作企業項目的招募,形成以項目為依托的項目實驗組,該組織是一種柔性化的實驗組織單元,隨著項目招募的成功而產生,隨著項目完成驗收而解散,是一種項目化的管理組織。無論是教師的科研項目,還是企業的產品設計與研發項目,都會涉及到較為廣泛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項目的參與實踐課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和帶隊老師的綜合技能。
3總結
根據調研發現,目前各校機械制造實踐中心信息化建設包含教學運行與管理信息化和物資設備的信息化兩大部分,并不太適應天津工業大學工程教學實習訓練中心的實際發展,在這次教改中加入了“6S”管理理論和數字化監控系統,更好地讓學生參與金工實習;為實現機械制造實踐類課程分專業、分層次教學提供信息化抓手;解決日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帶著問題尋求答案,有較大的現實性、針對性和必要性;基于信息化改革建設創新型實訓平臺。
參考文獻
[1]史敏.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5(2):78-79.
[2]蔣東興,許慶紅,謝矜,等.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一體化思路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3(12):36-38.
[3]錢俊,周繼烈,徐建中.高校工程訓練中心信息化建設的探索和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2):124-126.
[4]朱建渠,王峰,張罡.信息化建設在工程訓練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4):125-126.
[5]郝昱宇.大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培養方法的探討與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2):174-175.
[6]周愛琴.創新工程訓練模式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1-23.
作者:賈文軍 劉健 淮旭國 郭玲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工程訓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天津工業大學工程教學實習訓練中心
推薦閱讀:《應用技術學報》(季刊)創刊于2001年,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科學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主辦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土木與建筑工程、環境與能源工程、材料工程、生物與食品工程、化學工程、經濟與管理工程、工程管理以及相關的交叉學科和相應的基礎理論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技改報告、科技信息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