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觀需要,橋梁墩、臺身的混凝土表面質量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討橋梁組合鋼模板的設計施工及貼膜的應用。
《混凝土世界》(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主辦,是我國混凝土材料與工程行業的綜合性期刊。內容涵蓋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解讀與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行業標準與質量技術規范、指南;國內外混凝土材料與工程科技發展導航;市場需求動態信息與展望;國內外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動態與新技術、新產品等。
1工程概況
組合鋼模板因體積小、重量輕、拆裝方便而得到廣泛使用,但也因使用其澆注的混凝土外觀質量差而受到限制。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以下就沈陽市老道口斜拉橋工程的經驗作一介紹。
沈陽市老道口斜拉橋位于沈陽市原老道口橋北側,橫跨沈山鐵路、長大鐵路、沈陽站鐵路編組場,是沈陽市東西快速干道的咽喉,是連接鐵西區和和平區的交通要道之一。老道口橋主橋為獨塔雙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斜拉橋。主孔跨徑120m,橋面寬度32m,梁高3.16m,分上、下兩層通行,上層為機動車道,下層為非機動車道。塔柱從橋面以上高度為69m。斜拉索為單索面豎琴型,主梁斷面為單箱五室的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主塔用C50鋼筋混凝土,墩臺身為C40鋼筋混凝土。由于該橋地處沈陽市中心,為增加城市景觀效應,并方便市民,設計除機動車輛在上層橋面通過外,下層非機動車道兩端引橋采用螺旋展線,并增設景觀設計,設有綠化景點,供市民休閑娛樂。
按合同要求,墩臺身混凝土應一次灌筑成形。混凝土表面質量要求達到平整、光潔、無模板拉筋、無明顯接縫痕跡。本橋兩個邊墩尺寸為高7.889m、寬22.50m、厚3m,施工模板應屬于大面積模板。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大面積模板若采用普通組合鋼模板,模板的剛度太弱.模板一般需要加設拉筋,而且模板的接縫較多,平整度較差。若制造整體大模板,由于本橋只有兩個邊墩,模板周轉次數太少,一次投人費用太高,在以后施工中又很少能有類似尺寸橋梁結構的利用機會。經過方案比選,決定利用現有的組合鋼模板(定型通用模板)進行改造。
2模板改造設計方案
要保證大面積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模板必須具備一定的平整度、剛度及足夠的光滑度和面積。利用自有的3015(長150cm、寬30cm)、6015(長150cm、寬60cm)及4515(長150cm、寬45cm)定型組合鋼模板進行改造,增設萬能桿件桁架做模板的后背支撐架,增設I200a型工字鋼做模板的后背支撐肋,以增強模板的剛度。將幾塊小模板組成一塊大模板,小模板間用M12×50螺栓、Φ12穿銷及U型卡連成一體。在其表面粘貼1.0~1.5mm厚整塊不銹鋼板,以增強模板的整體性、光滑度和平整度。
2.1邊墩尺寸
墩尺寸見圖l。圖中括號外為0#邊墩尺寸,括號內為2#邊墩尺寸,無括號數字為兩者公用尺寸(下同)。
2.2模板配置
(1)正(背)面(見圖2)
在寬度(22.50m)方向上:
每層水平(模板豎向布置)布置37塊6015和1塊3015模板,成型模板全寬為37×0.6+l×0.3=22.5(m)。
在高度(0#臺身高7889m.,2#臺身高7739m)方向上:
布置1.5m高模板5層,不足部分用4515模板(水平放置)接高一層,放在最下層。模板配置高度為5×1.5+l×0.45=7.95(m),比0#臺身設計尺寸高出6.1cm,比2#臺身設計足寸高出21.1cm。混凝士澆注高度按沒計標高控制。
上五層模板每層用小模板組成的大模板為9塊寬2.4m、高l5m(用4塊60cm×150cm小模板組成),中間加一塊寬0.9m、高1.5m大模板(用1塊60cm×150cm+1塊30cm×150cm小模板組成)。最下一層模板用15塊45cm×150cm模板組拼,水平放置。由于成型后用土掩埋,不露在外面,模板面不用粘貼不銹鋼板。
(2)側面模板(見圖3)
側面模板分上部垂直部分和下部傾斜兩部分。
上部垂直部分:尺寸為300cm×346cm,按300cm×360cm配置。采用兩層高360cm(150cm+210cm)大模板,大模板配制采用150cm×150cm(26015+3015)及150cm×210cm(26015+33015),在挑梁位置選用舊模板,以便鉆孔插入預埋筋。
下部傾斜部分:尺寸為寬300cm×斜長450cm。布置3層(高3×150cm=450(cm)6015板,每層5塊(寬60cm×5=300cm),共計15塊。每層5塊小模板組成一塊大模板,每塊大模板用5塊6015小模板組成高1.5m、寬3m的大模板。
(3)挑梁模板布置
挑梁部分,待墩身混凝土成形之后二次澆筑。挑梁鋼筋在墩身側面模板上鉆眼預先埋好。(4)背墻:由于受主梁縱向預應力張拉的影響,背墻需要兩次澆注,模板兩次安裝。
本方案巾不考慮背墻的模板方案。
2.3模板支撐設計
2.3.1支撐布置
緊貼模板外側用C型槽鋼(兩根對扣,屬模板配套鋼肋)或Φ55鋼管按常規方法連接成整體,縱橫交叉加固一道。然后再在外側利用I200a型工字進行特殊加固。C型槽鋼或Φ55鋼管和模板間用模板的配套鉤頭螺栓(M12)、扣板連接緊固,鉤頭螺栓間距≯50cm,C型槽鋼或Φ55鋼管間距、數量按常規布置。工字鋼和C型槽鋼(或Φ55鋼管)間用特制鉤頭螺栓(M12)、扣板連接緊固,鉤頭螺栓鉤在模板的肋板身,鉤頭螺栓間距≯100cm。I200a型工字鋼水平布置(從下往上排列)間距100cm。
2.3.2支撐肋強度檢算
(1)對于柱體,流態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可按公式①計算。
P1=kγH①
式中:P1一—混凝土的側壓力,kN/m2;
k——修正系數,當混凝土中不加外加劑時k=1,當混凝土中加入緩凝劑時,k=1.2;
γ——普通混凝土的容重為24kN/m3;
H——混凝土的有效壓頭高度H=0.22+24.9V/T。
其中,V為混凝土的澆注速度,根據實際情況取V=0.6m/h,T為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根據工期安排,0#臺身4月10日能澆注混凝土,2#臺身5月下旬澆注混凝土,T取25℃,則:P1=kγH=1.2×24×0.8×176=23.55kN/m2:
(2)工字鋼抗彎強度計算[!--empirenews.page--]
模板除承受流態混凝土的側壓力外、振搗棒對模板產生的集中振動荷載取P2=4kN/m2。另外,傾倒混凝土時對模板產生的水平沖擊力取P3=2kN/m2。,(P2,P3取值依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故工字鋼所受的力為P=P1+P2+P3=29.55kN/m2。方案中外側工字鋼的支撐跨距為2m,令2m間距的工字鋼所能承受的最大力為Pmax,依據下面公式:
Mmax=qb2/10=Pmaxab2/l0②
σmax=Mmax/W=Pmaxab2/10W=170MPa③
式中:a=0.75m,b=2m,W=2.37×10-4m3,將其代人式②、式③中,則有:
Pmax×103x0.75×22/10×2.37x1010-4=1.7×108
解得:Pmax=134.3kN/m2,則有Pmax>P,可知方案中工字鋼的布置是滿足施工需要的。
(3)撓度檢算
根據《老道口橋涵施工驗收規范》標準,墩臺身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用兩米靠尺檢驗,不得大于5mm。因此,取2m間距工字鋼允許撓度[f]=5mm,則2m間距工字鋼由受力產生的側向最大撓度為fmax:
fmax=Pab4/150EI=29.55×103x0.75×24/(150×2.1×l011×2.37×105)=0.5mm,
由fmax<[f],可知按撓度計算同樣滿足施工需要。
2.4萬能桿件支撐架設計
萬能桿件支撐架設計拼裝見圖4。
N型萬能桿件組拼最小斷面尺寸為2m×2m,組拼長度(或高度)為2m的整數倍。N2(∠120×120×10)為豎向主桿件,長2000mm。N5(∠75×75×8)為桁架斜拉桿件,長2418mm。N4為水平連接桿件(∠75×75×8),長1730mm。
3施工技術措施
3.1模板質量驗收標準
模板質量驗收標準見表l。
3.2施工技術措施
(1)接縫防漏漿措施:模板接縫處用密封膠條粘貼。.
(2)轉角模板連接措施:
表1模板質量驗收標準
a.兩側斜面模板,前(背)面模板與兩側斜坡面模板連接方法,用前后模板夾側面模板,先在前(后)面模板上按設計尺寸放線,然后按模板連接結構尺寸需要鉆Φ12.5螺栓孔,用M12×50螺栓連結。為防止短螺栓連結不牢,每隔60cm用通長螺桿連接。斜模板處支撐,需按設計尺寸焊制型鋼支撐架。
b.兩側垂直模板,與前(背)面模板接觸處加設角模連接(直角拐角模一邊的連接孔距不合適,需按本方案重新鉆Φ12.5孔),采用M12x50螺栓、u型卡連結。
(3)大塊模板組拼措施:組拼大模板時應先搭設作業鋼平臺,將小塊模板擺放平整,拼成技術設計尺寸規格的大塊模板,模板間用M12x50螺栓、u型卡、L型插銷連接牢固,必要時采用電焊加固。為增強鋼模板的剛度,保證模板在作業、搬運過程中不變形,在平臺上連接C型槽鋼(或Φ55鋼管)。模板面的平整度嚴格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然后粘貼(電焊)不銹鋼板。大塊模板組拼之后,要面對面存放,特別注意保護板面,以防碰壞。
(4)不銹鋼板粘貼措施:不銹鋼板往鋼模板上連接,是采用黏合劑將不銹鋼板粘貼到組合好的鋼模上,沿周邊用點焊機點焊牢固。不銹鋼板的下料尺寸應嚴格控制,嚴防尺寸不足。連接的牢固程度應保證水泥漿滲透不進去。
(5)整體組裝措施:下面第一層模板組裝時,應嚴格控制中線、水平標高,調整準確后,再往上組裝,避免全部模板組裝后再調整(此時調整難度大,容易損壞模板)。組裝一層加固一層,模板內側用10cm×10cm方木支撐,禁止用硬性構件支撐模板,以防損傷模板。工字鋼與萬能桿件間用l0cm×l0cm方術或型鋼支頂,支點應放在萬能桿件的結點處。
(6)萬能桿件組裝措施:在萬能桿件組拼前,現場技術人員要用水平儀將其基礎抄平,位置測量準確。組裝時基礎要墊牢、墊平,螺栓要擰緊,嚴格按照圖紙施工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