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精河縣為例,對其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展開研究,精河縣地下水存在面積不實,計量不準,水費計收困難等問題。為此,本文作者提出了地下水資源管理建議,對地下水開發利用進行了規劃,完善計量設施建立信息平臺和水質。控制好水污染動態監測系統,以土地確權帶動初始水權工作,積極培育水市場,建立水資源交易平臺,建立地下水的開發、節約、保護和污染治理于一體的管理系統。
【關鍵詞】地下水資源管理,精河縣,合理化建議
1 精河縣水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情況
精河縣有精河、大河沿子河、阿卡爾河、托托河四條河,共計有地表水資源 9.6086 億方。地下水天然補給量 0.5689 億方,水資源總量為 10.1775 億方。精河現有中型水庫 2 座,工程化渠首 4 座,現有機電井 1138 眼,形成蓄、引、提多種水工程。既有獨立的河水灌區、又有獨立的井水灌區,還有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混合灌區,給水資源統一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對 2010—2014年五年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地表水五年平均值為 24050 萬方,地下水五年平均值為 15662.02 萬方,五年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平均值為 39712.02 萬方。以 2000 年為基準年,開采地下水均衡法對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進行評價,其地下水資源總補給量為 3.66 億,其中地表水轉化補給量為 3.0914 億,地下水天然補給量為 0.57 億。
而現有的開采量多年平均達 42.79%,最大年份開采占到 70%左右。地下水嚴重超采。“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如下:到 2030 年精河縣用水總量控制在 3.084 億方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 0.64 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 100%。地下水的現狀需要壓減很多的用水量,以實現資源、環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2 地下水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取水審批手續辦理把關不嚴,管理不規范。由于地下水管理的取水審批最初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批,取水審批程序及管理不是很規范,造成現有的 1138 眼機電井有近 40%的存在手續不規范問題,計量設施的安裝和水資源的收取也很不到位,不利于地下水資源的有效管控。
(2)土地面積不實、土地性質界定模糊。灌區管理單位收費和管理的重點是水利工程所能控制的地表水,地下水在 2013 年以后逐步納入規范化管理。開始逐眼井進行合法性分類摸底調查,由于清理的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難度。現掌握的 1138 眼機電井分布在全縣各個鄉鎮村隊,井的取水人及承包戶不固定,給土地摸底調查帶來一定的難度,所以現有的種植面積主要根據土地承包合同,再結合糧棉補貼補充完善核實各類土地面積。再就是土地性質國有土地和二輪承包地的界定問題。所以存在土地面積不實及性質界定模糊等問題。
(3)計量設施不完善、水量的精度無從談起。現有機電井 1138 眼,原有的近 600眼計量設施由于冬季要拆除,春季要重新安裝,且在運行中每年要歸零,由于運行維跟不上幾乎報廢有待更新,所以地下水的實際取水量只能根據泵的出水量和掌握的種植面積進行推算,精度無從談起。
(4)資源水費的收取難度較大。由于計量設施不健全,不能嚴格執行按方收費,只能根據掌握的種植面積實行按畝收費。資源水費的收取畢竟是新生事物,加上近幾年經濟不景氣,農戶拒繳水費的情緒較為嚴重。雖然出臺了“井電雙控”政策,但執行仍有一定難度,水的主動權不掌握,所以水資源費征收也有一定難度。
3 如何強化地下水資源管理有如下幾點建議
(1)認真做好精河縣地下水資源綜合評價工作。目前地下水資源量運用的是 2000 年的成果,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幾年來大量的水土開發及城市生活用水量的提高,地下水的徑流補給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對地下水資源量進行修正和重新評價,和 2000 年成果進行比較,補充地下水水質監測評價、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編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綜合規劃,為“三條紅線”制定提供更為科學的數據,同時對現有的區域根據評價成果,劃定超采區、富水區及限采區,便于對地下水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
(2)強化全面管理,建立責任制。地下水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每項工作都要實行定人、定責任、定時限、定獎懲,確保各項措施的順利實施。
(3)完善地下水計量設施及動態監測設施。現有 1138 眼機電井要盡快安裝超聲波測流儀或電磁式測流儀,并建立信息化平臺,做到以水控井,實施遠程控制,不交水費啟動箱項不能運行,瞬時流量及累計水量都能在信息化平臺上看見,機電井的開啟也能遠程控制,地下水的計量精度得以提高,而且便于執行按方收費,使水費的計收公開透明,有利于水費的回收。所以安裝計量設施實施信息化管理,真正把水的主動權掌握在管理部門許多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加強地下水動態監測,根據各控制管理分區多年的監測資料,分析其地下水動態變化規律,為不同時期地下水保護和管理目標確定地下水控制關鍵性水位提供依據。
(4)加快土地確權工作為地下水初始水權建立奠定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明晰產權,實現資源的高校配置。在水資源管理中,只有明晰了初始水權,并建立實現水權價值的交易機制,才能促進水資源的高效配置,同時促進資源擁有者積極實現水資源價值,有效利用調動節水的積極性。而目前地下水的 95%以上主要是農業用水,如果土地確權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把初始水權確認給農戶,農戶可以通過節水把節約的水資源交易給更為高效的工業,農戶可以從中受益,通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水權、水市場交易,起到資源、環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的目的。所以土地確權工作是初始水權建立的基礎。(5)強化地下水資源保護盡快完善地下水污染監測網絡信息系統。
1)加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宣傳、教育,讓社會公眾和各級政府了解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2)盡快查明地下水污染狀況,制定和實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重點是查明污染源及時切斷污染源。現有的幾大污染源是農藥過度使用,工業廢水不達標排放及垃圾場防滲不達標等。這些都要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要不斷通過法律和技術手段進行規范管理。
3)盡快建立地下水污染監測網絡信息系統,實現對重要飲用地水源水質的實時監控,加強地下水污染機理和防治技術研發,建立一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為今后大規模實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技術方法和積累寶貴經驗。
4 結語
地下水管理是集地下水資源的調查與評價,開發利用規劃、合理配置、節約保護、污染防治及監督管理等組成的復雜體系,它是政府對地下水資源管理的職能的系統體現。涉及到自然、人、社會、政治、經濟及技術多方面多層次因素,集技術性、政策性、社會性為一體的工程,所以需要社會、政府和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來完成。
相關閱讀:地下水論文發表在哪個網站好?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