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驗證不同葉面肥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開展了不同種類葉面肥在小麥上的噴施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噴施不同葉面肥均有增產效果,氨基酸類葉面肥比腐植酸類葉面肥增產效果更明顯,且氨基酸類葉面肥和腐植酸類葉面肥混合施用較單個葉面肥施用增產效果顯著。
關鍵詞 葉面肥;冬小麥;植物學性狀;產量
《農業災害研究》是在較高層面上反映中國農業災害研究與技術成果的學術性刊物,由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主辦,安徽吳楚科技文化傳播公司提供技術支撐。
葉面肥在我國的使用歷史悠久,已在農作物生產中廣泛應用。許多研究表明,施用葉面肥有促進作物生長、補充作物營養、預防作物早衰、提高作物產量、改善產品品質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作用[1-6]。為驗證不同型葉面肥在小麥上應用的實際效果,完善本地區小麥施肥指標體系,為科學施肥提供依據,特設計本試驗方案。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興化市大鄒鎮新莊村進行。供試土壤為勤泥土,土壤質地為重壤土,含有機質21.5 g/kg、有效磷12.2 mg/kg、速效鉀110.0 mg/kg,pH值7.6。
1.2 試驗材料
供試肥料:世紀農豐,由江蘇春泉肥料有限公司生產;興欣牌安利素,由江蘇農林生化公司生產;寧糧牌葉面肥,由江蘇寧糧生物有限公司生產;春泉八八三,由江蘇春泉肥料有限公司生產。供試作物:小麥,品種為揚麥15。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CK):無肥區,噴水,無肥;處理2:世紀農豐施肥區(腐植酸類葉面肥);處理3:興欣牌安利素施肥區(氨基酸類葉面肥);處理4:寧糧牌肥料施肥區(氨基酸類葉面肥);處理5:春泉八八三葉面肥施肥區(氨基酸類葉面肥);處理6:春泉八八三和世紀農豐混合施肥區。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6.67 m2。區組設置按土壤肥力遞變的方向設置,一個區組要保證在一塊田內,而且土壤肥力要均勻一致。小區間拔除麥苗,以形成10 cm左右的區域進行間隔。
1.4 試驗過程
先劃區施肥,再旋耕,然后播種,最后開溝蓋籽。基肥施用配方肥(22-12-6)600 kg/hm2,平衡肥施尿素90 kg/hm2,拔節孕穗肥施尿素187.5 kg/hm2,葉面肥施用劑量均按照推薦用量。除葉面噴肥措施外,各項管理措施一致。每個小區單獨收獲,單獨計產,對小區的產量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檢測處理間的差異是否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小麥植物學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各處理有效穗為474.0萬~487.5萬穗/hm2,最高為487.5萬穗/hm2,最低為474.0萬穗/hm2,處理6比處理1多12.0萬穗/hm2,增幅為2.5%。各處理每穗粒數41.6~42.6粒,最高為42.6粒,最低為41.6粒,處理6比處理1多1.0粒,增幅為2.4%。可見,小麥生育后期噴施葉面肥對有效穗和每穗粒數均影響不大。
由表1還可以看出,各處理千粒重變幅33.12~35.98 g,最高為35.98 g,最低為33.12 g,處理6比處理1多2.86 g,增加幅度為8.6%;處理3、處理4、處理5均為氨基酸類葉面肥,平均千粒重為35.17 g,比處理1多2.05 g,增加幅度為6.2%;處理2為腐植酸類葉面肥,比處理1多1.01 g,增加幅度為3.0%。可見,采用不同葉面肥對小麥粒重都有增重效果,其中以氨基酸類葉面肥比腐植酸類葉面肥增重效果更明顯。
2.2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小麥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6>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2>處理1(CK),其中產量最高為7 472.5 kg/hm2,最低為6 548.5 kg/hm2。處理6產量最高,比處理1高924.0 kg/hm2,增加幅度為14.1%;處理3、處理4、處理5平均產量為7 133.5 kg/hm2,比處理1高585.0 kg/hm2,增加幅度為8.9%;處理2產量比處理1高181.5 kg/hm2,增加幅度為2.8%。可見,采用不同葉面肥對小麥都有一定的增產效果,氨基酸類葉面肥比腐植酸類葉面肥增產效果更明顯,而氨基酸類葉面肥和腐植酸類葉面肥混合施肥區產量最高。
對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及平均值多重比較檢驗發現,處理間F值=60.189>F0.01=5.64,表明處理間產量有極顯著差異;重復間F值=0.02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將腐植酸類葉面肥和氨基酸類葉面肥混合施用,對小麥的增產效果最佳,而單獨施用腐植酸類葉面肥的增產效果不如單獨施用氨基酸類葉面肥的增產效果。葉面肥主要通過增加千粒重來達到增產的效果[7],腐植酸類葉面肥和氨基酸類葉面肥混合施用的最佳配比有待試驗進一步驗證。
4 參考文獻
[1] 丁文,郭茶枝,洪文思,等.高樂葉面肥對作物抗逆性的影響[J].福建農技,1997(1):34.
[2] 王靜,馮國華,王來花,等.抽穗期噴肥和殺菌劑對強筋小麥徐麥27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0):161-163.
[3] 趙廣才,常旭虹,楊玉雙,等.葉面噴施不同營養元素對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1(4):20-25.
[4] 周吉紅,曹海軍,朱青蘭,等.不同類型葉面肥在不同時期噴施對小麥產量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2,5(36):140-145.
[5] 趙光.小麥施用神農和惠普達葉面肥的產量效應[J].安徽農學通報,2014(41):76-77.
[6] 魚彩彥.葉面施肥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3,12(33):30.
[7] 陳曉燕.不同葉而肥對清豐縣冬小麥產量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3(9):6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