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代農業的發展,綠色農業作為新式農業類型已成為我國重點探究與發展的產業,這對提高我國農業質量與農產品品質具有重大意義。而植物保護技術的應用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綠色農業的發展需求,應用創新的植物保護技術,促進綠色農業的穩定發展,從而創建綠色生產環境。文章重點解析植物保護技術與農業綠色發展的關系,提出應用措施,供業界參考。
關鍵詞:農業綠色;植物保護;技術;應用;發展
農業綠色概念源于綠色環境保護主題,主要指應用現代化的綠色技術實行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生產效益與農業生態環境的良好循環。而植物保護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生態性、統一性,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應發展新式的農業生產種植模式,確保農業綠色發展。由此,解析農業綠色中植物保護技術應用的重大意義,研究農業綠色中植物保護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
1 植物保護與農業綠色發展現狀
我國作為農產品生產大國,具有農村人口數量多、耕地少、水資源不足、農作物復種系數高、耕地應用強度大、病蟲草害頻發等情況。蝗蟲、草地貪夜蛾、小麥赤霉病、玉米螟、稻瘟病等遷飛性、流行性病蟲害形勢嚴峻,影響了糧食生產效益。植物保護作為探究植物病害、蟲害、草害與鼠害等生物的生物學特性、為害規律和防治理論知識的技術學科,等同于農作物的保衛醫生。
我國在植物保護方面做了諸多工作,例如通過病蟲害防治為國家挽回大量糧食損失,確保了糧油的高效供給,對我國農作物生產的意義重大。然而,過度依靠化學農藥、農藥的不合理應用等因素造成了農藥殘留,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時間使用農藥導致出現物種失衡、耕地生態環境被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層與地下水被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給人們身體健康、農作物質量、生態環境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消極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我國農業發展已步入新階段,從化學農業轉變為綠色農業,追求品質與效率,不再過分依靠化學農藥提高農作物產量。
2 植物保護與農業綠色發展的意義
2.1 農業綠色發展的意義
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使社會進步,人們思想也發生改變,對食品的需求不再是吃得飽,而是要吃得健康,社會需要以及生態破壞推動了農業行業向綠色化方向轉型。現階段化肥農藥對土層、水資源等造成的危害以及農藥殘留等問題已然到了不可忽略的程度,發展綠色農業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1]。固有農業以農作物效益為主,忽略了農作物種植中造成的諸多生態破壞,而農業綠色在確保收益的同時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綠色農業提供了幫助,新技術與新設備持續被創新應用,植物保護管理措施也不斷改進,推動了我國綠色健康的現代化農業發展。
2.2 植物保護技術發展的意義
農業綠色是未來農業行業轉型的趨向,對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而生態系統維護、植物保護技術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在遵循農作物生長周期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對植物實施有效管控,充分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整合當代先進的植物保護技術,避免了應用化學產品導致的各種農業生產問題,轉變了農業生產流程中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的情況,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促使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為發展優質農業作出重大貢獻[2]。
3 植物病害的原因
固有農業發展模式盡管可以在初期迅速發展,但其帶來的環境負面影響卻日漸凸顯,霧霾頻發、水資源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司空見慣,轉變發展模式、保護植物、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迫在眉睫。而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對農業生態環境是巨大的挑戰,約束農業良性發展的要素是環境承載的局限性、自然植被破壞嚴重、區域資源損耗與污染物的排放程度加重等。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結構等層面存在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經濟迅速發展以及一些產業與地區盲目開發、無序開發、過度開發、胡亂開發是造成植物病害的關鍵因素。而生態保護認識不足、改革不徹底、制度不完善是植物病害產生的制度因素。堅持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經之路。堅持植物保護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就是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層面和全過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造綠色美麗中國。
4 植物保護技術在綠色農業中的具體應用
現階段我國植物保護技術普遍運用在綠色農業中,其遵循科學、穩定、可持續化生產發展的基本技術準則,整合農業科學思維豐富的技術內容,創新拓展技術方式,實現科學化生產管控流程[3]。在栽培制度層面,我國綠色農業現階段大力推廣免耕栽培,為農民農業實用技術推廣與應用造福。此外,在田間推廣避寒、避雨、避曬以及其他綠色植物保護技術,做到趨利避害、因地制宜,克服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各式問題,實現綠色農業環境下農作物種植高產出、高效益。
4.1 “三誘”防蟲技術
“三誘”技術包含光誘技術、色誘技術、性誘技術,主要是依據害蟲的生活習性與特征研發的綠色物理病蟲害防治技術,符合生態農業的特征與需求,是一種新式的植物保護技術。首先,光誘殺害蟲技術主要是運用燈光引誘的方式實行病蟲害防治,大多數病蟲害具有趨光性特征,如許多昆蟲看見燈光就會向有燈的位置匯集,因此殺蟲燈是一種十分環保的技術,不僅不會產生化學污染,還可以減少防治過程的投入費用。此技術普遍應用于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中,也是人們防治病蟲害的首選技術。應用光誘技術時,種植人員可收集害蟲的尸體當作養殖飼料,很大程度節約了養殖成本。在應用過程中,能依據不同種類害蟲的生活習慣及對光源敏感程度科學設置燈光強度與燈光模式,以提升殺蟲的效果。此外還可以在燈光下面置放袋子,害蟲被殺死后可直接收入袋子中。其次,是色誘殺蟲技術,大多數昆蟲都對黃色敏感,因此種植人員可用黃板來對害蟲實施誘殺,這種技術與光誘技術道理相同,不僅環保成本低,而且能實施大面積的病蟲害治理。為了確保效果,還應對黃板尺寸、高度與位置等進行科學規劃,而且要在昆蟲對黃色敏感階段中應用此技術,才能提升防治效果。最后,是性誘殺蟲技術,利用昆蟲之間交配繁衍后代的方法阻止昆蟲幼蟲的產生,從根源減少蟲卵的數目,從而抑制昆蟲數量的增長,在性誘技術中通常采用干擾性的激素來防止昆蟲交配。
推薦閱讀:農業光伏稅收優惠及會計核算研究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