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市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財政與金融的強力支持。調研了天津市都市農業發展對財政金融支持的需求特征,結果表明,農戶和農業園區對農業技術的需求是多樣的,需要政府財政與金融對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持,財政和金融合力支持農業發展是今后支農機制創新的方向。
關鍵詞:都市農業;財政與金融;支持;需求
天津作為沿海大都市,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為其快速發展注入了極大的拓展空間和活力,其都市農業發展的活力亦是內地農業無法比擬的。天津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是依托于大都市,服務于大都市,遵從大都市發展戰略,以與城市統籌和諧發展為目標,以城市需求為導向,以現代技術為特征,具有生產、生態、生活等多功能性和知識、技術、資本高度密集特點的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快速運轉的現代集約持續農業。它既有沿海都市對都市農業的依賴性,又有都市農業對沿海都市的依存性。其都市農業的快速、持續、穩定發展,迫切需要多部門的合力支持,需要財政、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構建多部門支農的長效機制。但是,天津對于財政金融支持都市農業發展研究還不夠深入、具體,沒有提出建立財政與金融相互協調的機制,而都市農業的發展,恰恰需要財政金融互相適應,形成合力,共同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因此,筆者在調研活動中開展了天津市農戶、農業園區、農業管理部門等各類現代農業主體的問卷調查、抽樣調查和實地調研,旨在探討天津都市農業發展對財政、金融支持的需求特征,為財政、金融支農提供遵循。
1需求主體——農戶的需求分析
都市農業發展的主力軍-農戶的調研是此次調查的重點。通過對280份農戶調查資料分析表明,百分之百的農戶普遍認為當前農業生產效益比較低,急需政府給予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
1.1迫切期待政府出臺多種農業財政補貼政策
近年來,由于農業生產物資市場價格上漲,導致農民生產投入成本持續走高,但是農產品低端市場價格并未相應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明顯受挫,因此,農戶們迫切期待政府出臺多種補貼政策,是他們盡快能得到社會的平均收益。調查中,80%以上的農戶希望接受直接生產補貼,如農資(水電、化肥、農藥、薄膜等)綜合直補、農機購置直補、良種應用直補、糧食直補、環保直補等。
1.2迫切需要農業金融保險的支持
近些年,自然災害頻發,加之市場波動大,投入高,農產品產量和收益也不一定高。60%以上的農戶認為金融部門的農業保險公司應給予農村大力支持,政府出臺政策大力支持這些公司,讓農戶生產無憂,收入穩定增長。但是農業保險公司的服務范圍、規模小成為制約因素。
1.3農田基本建設是都市農業生產的基礎
農田基本建設是正常農業生產的基礎,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90%以上的農戶指出農業用水井保障程度需要提高,水井需要日常維護。同時,農戶也抱怨生產水電費用太高。近些年,小麥播種面積萎縮,與農業水電費用過高有著直接的關系。另外,50%的農戶提出農田的道路需要整修,零散地塊需要合并等問題。
1.4迫切需要農業技術支持
現代農民的技術需求再近些年越來越高,他們迫切需要政府給予農民教育的大力支持。有相當一部分受訪者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調查中筆者發現,農民對農業技術、農業教育市場需求表現出以下特征。
1.4.1對農業技術需求的多樣性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各業蓬勃發展,特別是隨著科技興農戰略的貫徹與實施,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空前高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調查顯示,在現行政策下,近80%的被調查者認為依靠科技進步是農民致富,發展生產的最主要因素,表現出對農業技術多樣化全面增長的需求。對學校開設的專業最受歡迎的是土壤農業化學、高效作物栽培、植物保護、企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加工等專業,占被調查者的80%。90%以上被調查者認為,農業教育學校應該面向農村培養各方面的實用型專業人才。在農村,由于生產的季節性和農民自身的隨意性,可以從事多種行業,表現出對行業技術的多樣化需求,如家電維修、民用建筑、園藝栽培、農村電氣化、養殖種植等技術,但仍以大農業為主。需要種植業方面的人占50%,畜牧養殖業方面占30%,其他方面僅占20%左右。
1.4.2對農業技術教育需求的多層次性調查顯示,農民迫切希望接受農業技術再教育,并且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所占比重高達95%,表明了農村教育市場的廣闊性。其中,在學歷層次的需求上,希望參加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農戶占被調查者人數的40%,其次為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占32%,希望參加中等學歷教育的僅占15%,明顯低于希望參加實用技術培訓的人數。在農業技術層次的需求上,同樣也表現出多層次,其中以需要“有關名、優、特、新技術知識”為最多,占45%,其次分別為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和農業信息。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地區農民技術基礎較差,現有技術水平不高,更需要一般普及型的技術知識,其比重仍達25%。在農業技術類別的需求上,農民更需要多方面的革新,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新材料、現代農業經營管理以及現代化生產設備等,都是農民需要革新的對象。尤以新技術、新品種最受歡迎,分別占50%和40%;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有32%的被調查者希望采用農業現代化生產設備,改善農業作業條件。
1.4.3對農業技術需要講求實際、實用、實效和可操作性農業教育學校面向農村開展學歷教育,使許多農民子弟以及農民個人取得了中專、大專畢業文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民更需要用真才實學去闖市場,更側重于實際技能的學習,重視能力,但對學歷卻不十分重視。此次調查中,重視農業教育培養實際技能,獲得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人員占45%。對于參加理論學習、技能鑒定考核,可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也有35%以上的人表示不感興趣。隨著農村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民對培訓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有55%的被調查者表示希望各級專家到培訓班授課,傳播農業技術知識,也有42%的被調查者愿意走出去進行跨地區參觀學習。對培訓方式,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聽錄音、看錄像或收看電視臺播出的技術講座或學習技術資料、明白書等形式雖能起到一定的技術作用,但可操作性差,發現問題無處咨詢;而送技術下鄉,現場指導或者多種方式綜合運用等形式最受歡迎,占被調查者的95%。在培訓時間上,多數人希望培訓時間不宜過長,半天到一天的時間較適宜。培訓季節最好安排在農閑季節和根據農業生產技術需要隨季節安排。對于技術培訓的地點,98%以上的被調查者愿意設在鄉村,以方便農民參加學習。
1.4.4農民學習農業知識的目的性強為掌握技術發展農業生產,發家致富或更新知識,勝任本職業務的占絕大多數;為擴大本人尋找職業的能力機會和解決學歷、職稱的分別占15%和20%。取得文憑后,計劃到鄉村企業尋找就業的占13%,計劃爭取招工招干的占12%,計劃進入勞動力市場約占9%,計劃從事商業營銷的占8%。這種學習的明確目的,成為農民渴求農業職業教育的內在動力。農戶對技術、教育的需求也反映了他們需要政府和社會的財政投入的現狀。
小編推薦優秀農業期刊 《山東林業科技》如何發表論文
《山東林業科技》創刊于1971年,初為《林業生產資料》,1973年改稱《林業科技資料》,1979年改為《山東林業科技》,由山東省林業廳主管、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與山東林學會共同主辦;1984年經山東省委宣傳部審批,頒發期刊登記證,準予連續出版,公開發行,16開本,季刊;1988年和1991年相繼獲得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37-1112/S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2-2724;1994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現已出版43卷207期。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