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農業技術論文發表了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發展方法,中國有機農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論文探討了有機農業的現狀和特點,通過提高農業水平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那么有那些農機的發展方法呢?論文進行了如下總結。
摘要:為了實現循環、持續利用有限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傳統形式的農業生產必然會向有機農業轉變。發展有機農業可以提高市場生產力,給市場創造一個良性競爭力的空間。
關鍵詞:農業技術論文,有機農業,有限資源,技術要求
步入信息現代化的社會潮流中,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有著質與量的高度要求,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大多數人對綠色天然、無污染的有機產品有著強烈的追求。為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有機農業的生產標準,必須改善有機農業的生產環境,改變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達到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的有效發展。
1有機農業的現狀
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者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牧飼料添加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農業。有機作物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平衡,使農業生態維持穩定。近年來,有機農業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應用推廣,其種植面積也在逐年遞增,其市場也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持續擴大。中國的有機農產品市場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目前有機產品在中國以植物類產品為主,而動物產品相當匱乏。而在植物類產品中,中國有機茶葉、大豆和大米,成為中國植物類產品中出口的主要商品。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在國際市場中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2有機農業的特點
2.1安全飲食,利于健康
傳統的農業會噴灑一定量的農藥,而化肥農藥的使用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但是殘留在食物表面的農藥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僅如此,噴灑農藥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給人類帶來生活隱患。現在,許多疾病發病率的大幅上升與環境污染以及個人飲食衛生有極大的關系。而有機農業生產出的是安全、純天然、零污染的食品,不僅品質好,還有利于保證人體的健康。
2.2減輕環境污染,恢復生態平衡
眾所周知,給作物噴灑的化肥農藥含有磷、氮等元素,當其殘留物大量流入江河時,會造成湖水富營養化,嚴重影響魚類的生存,進而影響生態平衡。當污染過于嚴重,會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因此,更加劇了對海洋、湖泊的污染。而且在使用化肥農藥的同時,會選擇性殺死一些抗藥性低的害蟲,而存活下來的害蟲會產生更強大的抗藥性,引起病蟲的再度猖獗,而農藥的用量、頻率增大,會導致惡性循環。相反,改用有機農業安全、減輕污染,有利于恢復生態平衡。
2.3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加外匯
有機農業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無污染的綠色產品。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農產品的生產要求更高,不僅是對生產環境有嚴苛要求,還對種植方式以及質量控制要求越來越高。發展有機農業、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是長期目標。
2.4增加農場就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有機食品的市場價格比普遍產品高20%~50%,有的會高出一倍以上,其利潤是可觀的。有機農業是集人類勞動與人類智慧于一體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型人才的加入。因此,發展有機農業不僅可以減少失業率、增加農村就業率,還能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3有機農業的發展方法
要加強對有機農業的宣傳,通過各種渠道,比如新聞、報刊、廣告等傳媒形式,向人們展示有機農業產品的安全性、可信任性,提高人們對有機農業的認識。
3.1加強對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由于在有機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化學物品,因此高科技裝備要和精湛的生產技術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只有通過高科技來解決好一些技術問題,才能使得有機農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下去。
3.2大量資本下鄉,土地增值盈利
隨著有機農業的大力發展,土地價格一路飆升,但是真正增值盈利的是土地上的項目。農村規模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經之路。因此,引入大量資本下鄉,是發展有效農業的有效方法。
3.3人口逆流
許多農村人為了養家糊口到城市務工,而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其承載力也漸漸飽和。現在,許多地方把旅游景區建設在農村,因而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聚集在了農村,包括來農村旅游、觀光等等。農村市場一直不飽和,這為工商資本在農村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機遇。另外,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國家大力提倡生態環境循環、可持續的農業發展形勢,而有機農業注重環保、綠色循環,一方面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另一方面也為別的產業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從而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口進農村,帶動打工人員回鄉創業。
作者:郭昌賢 單位:濉溪縣鐵佛鎮農林技術服務中心
推薦期刊:《植物保護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62奶奶,是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主辦的一種綜合性學術期刊,1986年征集在中國農業大學。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