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節,豬最常見的疫病主要有豬瘟、仔豬副傷寒、喘氣病、豬流感、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等。豬瘟、喘氣病、豬流感、傳染性胃腸炎等由病毒所致,只能用疫苗預防。副傷寒和黃白痢由細菌所致,可用疫苗預防,也可用藥物治療。
推薦閱讀:《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是由河南省畜牧局主管,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畜牧獸醫學會主辦,河南畜牧獸醫雜志編輯出版的畜牧類綜合科技期刊。
豬病預防關鍵在免疫。目前,除豬流感和傳染性胃腸炎外,其余各病都有預防用疫苗。豬瘟疫苗預防期限為1年,副傷寒疫苗為6個月,喘氣病為8個月;預防仔豬黃白痢的雙價苗效果也不錯。仔豬副傷寒侵害2~4月齡的仔豬,1月齡以內和5月齡以上的豬很少發病。
除按時注射各種疫苗預防豬病外,另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搞好圈舍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的抗病能力。豬圈內勤換勤墊,圈舍周圍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堿水等消毒。飼料要多樣化,常喂些胡蘿卜、白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平常做好豬舍保暖,有條件的還可罩上塑料暖棚等。
一、豬霉形體肺炎
(一)癥狀
該病潛伏期一般為11~16 d,最長的可達30 d。此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型以仔豬和懷孕、哺乳母豬多見。突然發病時可出現頭下垂、精神不振,呼吸為60~100次/min,張口喘氣,并發出哮喘聲,咳嗽少而低沉,黏膜發紫,體溫變化不大,死亡率較高,病程7~10 d。
慢性型是由急性轉為慢性,發病初期為短而少的干咳,久之可變為連續痙攣性咳嗽,尤其以早晚和運動及進食后或氣溫驟變時最為常見。病程可拖2~3個月甚至半年,雖然死亡率不高,但其生長發育緩慢。此外,還有隱性型,即全身無明顯變化。
(二)防治
防治時可肌肉注射豬喘平,每日2萬~4萬單位,連續5 d為1個療程;鹽酸土霉素1~1.5 g,1次肌注,7 d為1個療程;氫富馬酸鹽肌注,每日1次,劑量為11 mg/ kg,連用5 d;1 g枝原凈粉劑溶于4.5 kg飲水中,讓豬自由采食,一般連服7 d,有較好療效。
二、豬流感
豬流感多發生于冬春兩季,春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該病發病率高,潛伏期2~7 d,病程7天左右。如果在發病期管理不當,則易發生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豬的病死率,故應重視對此病的防治。
(一)癥狀
豬突然發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不食,常橫臥在一起,不愿活動,呼吸困難,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
(二)治療
1.對本病無特殊藥物,只有采用對癥治療的藥物來減輕病情,避免繼發感染的發生??稍囉脧头絾徇鞍逅{根沖劑,用量可根據豬的體重和藥品的含量確定。
2.服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防細菌感染。
3.對病重豬可合用青霉素和鏈霉素,肌注,每天2次,連用5 d。
4.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菌素,比例為0.2%,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仔豬水腫病
仔豬水腫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斷乳后仔豬的一種腸毒血癥。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多發,流行較廣泛,致死率高達80%,給養豬戶造成很大的損失。
仔豬水腫病主要發生于斷乳仔豬,尤以斷奶后5~15d生長快、膘情好的仔豬發病最常見。主要原因是斷奶后飼料突然改變,引起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此外,生活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飼料中單純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是致病因素。
(一)癥狀
該病發病突然,暴發初期常見不到臨床癥狀病畜就突然死亡。發病稍慢的,早期表現為精神沉郁、不食,眼瞼、頭部、頸部和肛門等部位水腫,有時全身水腫,指壓留痕。病初有神經癥狀,表現為興奮、轉圈、心跳增快、震顫、共濟失調、叫聲嘶啞;后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 h死亡,多數在1~2 d死亡。年齡稍大的豬,病程5~7 d。
(二)防治
1.安維糖腹腔注射。用安維糖注射液,每頭豬腹腔注射40~60 mL,在注射過程中,藥液要加溫至與體溫相近。在治療的同時,停喂精料,加喂青料,加強運動。
2.選用地塞米松磷酸鈉、磺胺嘧啶及維生素C注射液,大劑量注射。時時應用痢菌凈拌料喂食,起預防作用。
3.缺硒是發生水腫病的一個誘因,可采取補硒預防水腫病??捎?.1%亞硒酸鈉按體質量1 mL/ kg肌注,每日1次,連用3 d。
4. DM423菌粉防治仔豬水腫病。每天每頭用DM423菌粉(促菌生)1 g,連用3 d。
5.配合利尿緩瀉排毒,用速尿針劑肌注;灌服鹽類瀉劑如硫酸鎂、硫酸鈉、人工鹽和大黃末、碳酸氫鈉,每日1~2次,連用5 d。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