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是農業大國,第一產業發達,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農村產業的發展成為了大眾新的關注點。由于氣象災害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與發展,建立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十分有必要,本文通過農村常見的氣象災害入手,分析當下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研究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問題;對策
《熱帶氣象學報》的前身是《熱帶氣象》,1984年創刊以來,學術水平和編校質量不斷提高,辦出“熱帶氣象”的特色,在交流熱帶氣象學術成果、促進我國熱帶氣象學術繁榮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社會效益顯著,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1 引言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為國家自立和社會安定奠定了基礎。對農業生產提供農業氣象服務,建立高品質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是新時期黨和政府對農村建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是針對農村地區由氣象導致的自然災害進行預防和及時處理,從而提高氣象災害應對能力,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破壞力,保證農村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推進。
2 農村常見的氣象災害及危害
2.1 暴雨山洪
我國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每年6-8月,全國各地迎來了汛期,雨量大,時間長,極容易引起強降水和山洪。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由暴雨山洪帶來的農業經濟損失高達幾十億,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發展。暴雨引起積水成澇,土壤中過多的水分,造成農作物缺氧,從而減少收成。
2.2 干旱
干旱多發生與春季和夏季,是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干旱使土壤水分不足,農作物因缺水而減產,從而帶來糧食問題。同時,干旱季節容易造成人口、牲畜飲水困難,旱災后容易發生蝗災,引發嚴重的饑荒。干旱極大程度影響了社會穩定,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
2.3 雷電
雷電是伴隨著閃電和雷鳴的一種放電現象。在農村,由于地形開闊,樹木成林,村民缺乏安全意識,加之,往往防雷設施不到位,雷擊給人和牲畜帶來嚴重的生命威脅。雷擊還容易引發森林火災,后果極其嚴重,因此,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做好防雷工作尤為重要。
2.4 高溫
在夏季,氣溫過高,人體便會出現不適感,因此會減少農作物的種植,加上,高溫下農作物不易存活,容易出現枯萎死亡,造成了農作物減產,降低農戶的收入。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高溫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影響甚大。
2.5 寒潮霜凍
短時大幅度的降溫極易引發大風、霜凍等農業氣象災害,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寒潮在短時間內強降溫,農作物難以抵御,容易發生凍害。在天氣由陰轉晴的晚上,地面出現結霜現象,往往會無聲息的凍死農作物,造成較大減產,因此,在農業生產中一定要做好防凍工作。
3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存在的問題
3.1 難以發揮主體作用
現階段,我國氣象服務在農業技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據調查顯示,農業氣象服務供給方面還存在比較大的失衡問題。在偏遠地區,受地理因素及通訊網絡的影響,很多農民無法及時收到氣象預警信息。基層氣象部門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服務的針對性,不能在農業生產中起到精確指導作用,導致區域農業生產對氣象預警信息的響應失效,農業經濟發展緩慢[1]。
3.2 欠缺資金支持
建設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要實現“組織機構、精細預報、自動觀測到鄉”,“應急預案、風險調查、科普宣傳、氣象信息員到村”,“信息發布落實到戶”以及“災害防御、災情收集落實到人”的目標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持,而建設防御體系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但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缺乏支柱型產業,主導產業發展規模小,農民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政府財政收入有限的,對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更是不足,從而也制約了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