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現狀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額 2 468.3 億美元,同比增 8.0%。其中,出口額 760.3 億美元,減 3.2%;進口額 1 708.0 億美 元 ,增 14.0%;貿 易 逆 差 947.7 億 美 元 ,增 32.9%。從農產品出口來看,中國主要農產品出口依然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其中水產品和制成品金額最多,其次為蔬菜與水果。進口方面,占中國農產品出口份額最多的是畜產品和食用籽油,其次是水產品和水果。中國農產品貿易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因此做好檢驗檢疫工作十分重要。
梁志玲; 李凱兵; 李新芳; 張建鋒; 袁淑珍; 魏霜,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發表時間:2021-11-18
2 日韓農產品進出口檢驗檢疫情況 2.1 日本
日本作為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其國內生產 的 農 產 品 大 約 只 占 到 農 產 品 消 費 總 量 的 40%,市場大約 60% 的農產品需要依靠進口。因此,日本政府十分重視食品安全,也出臺了相應的食品檢驗檢疫制度。日本檢驗檢疫制度包括“監控檢查”和“命令檢查”。通常情況下,監控檢查下客戶先辦理通關手續,在少量抽查并確認獲取無安全隱患的前提下,允許報檢貨物辦理通關手續進入日本市場。“命令檢查”則是針對違反《食品安全法》概率較高的食品所采取的檢查制度,對確定為命令檢查的產品采取批批檢驗。檢查結果出來前,貨物被停留在港口不允許辦理入關手續。
2.2 韓國
按照 WTO 規則,韓國基本取消了對農產品進出口的硬性管制。在實際操作中,韓國則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利用檢疫、衛生標準等多種非關稅措施對進口農產品進行有效控制。韓國幾乎把所有的農產品都置于質量安全和檢疫法規保護下,部分商品甚至需要符合 4~5 項法律法規的嚴格要求。目前有效實施進口限制的法規與措施主要包括轉基因加工食品標識制度、家禽肉檢疫制度等。
3 進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與質量提升策略
3.1 推進檢驗檢疫標準化
檢驗檢疫工作需要在農產品出口屬地管理基礎上,建立進出口農產品“公司+基地+市場+標準化”的立體監管模式,從而有效實現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監管,保證檢驗檢疫評定合格過關。第一,風險分析標準化。部門要實時跟蹤國家市場動態,了解監測方法、標準的變化,明晰各個國家對各類農產品的要求,把握質量關鍵控制點。另外,對于出口產品,還需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出口品種、水源土壤、用藥情況等的風險評估,依照風險低、中、高來明確檢驗檢疫監管頻率,做到動態監管。 第二,過程監管標準化。部門要著重對出口農產品的種養殖、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領域進行檢驗監督,引入電子、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全程無縫隙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2 科學開展檢驗檢疫監督管理
相關部門科學開展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可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備案管理。進口農產品需要有國外產品生產經銷商備案,還有國內產品收貨人備案。出口農產品可引導其到檢驗檢疫機構備案,驗證發現未經過屬地檢驗檢疫機構注冊備案的種養殖基地、加工產生產的農產品,需依照產品風險、企業誠信、進口國安全衛生規定等來評估風險再受理。第二,溯源管理。在信息化時代下,進出口農產品都可依托電子監管系統,來實現對農產品的溯源管理。借助大數據、云計算技術,能夠溯源查詢到進出口農產品的種養殖基地備案、產品名稱、數量等,及時發現問題并追查,為檢驗檢疫工作提供支持。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