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塔 166 是以胞質雄性不育系 16-Y300A 為母本,以自交系 16-Y304 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朝天椒一代雜種,屬于貴州珠子椒類型。株型半直立,持續坐果能力強,單株可坐果 60~80 個;果實短圓錐形,果頂圓,縱徑 3.8 cm 左右,橫徑 3.6 cm 左右,果肉厚 0.3 cm 左右,單果質量 20 g 左右;青熟果綠色,老熟果紅色,味辣,易脫水,適宜干制加工,商品率高;抗 TMV,果實 VC 含量 963 mg · kg-1 ,鮮椒產量 1 700 kg · (667 m2 )-1 左右,干椒產量 550 kg · (667 m2 )-1 左右,適宜貴州、河南地區作干制辣椒和腌制泡椒栽培。
關鍵詞:辣椒;朝天椒;國塔 166;一代雜種
陳斌; 張曉芬; 杜和山; 賈志楊; 耿三省 中國蔬菜 2022-01-13
辣椒是我國蔬菜產業中的第一大產業,年產值 2 500 億元左右(王立浩 等,2016,2019)。參考耿三省等(2015)對我國辣椒主產區的劃分,華南嗜辣區主要包括四川、重慶、貴州、云南、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栽培辣椒以線椒、干椒、朝天椒、薄皮泡椒等為主。目前,貴州已經成為我國辣椒的重要產區和辣椒強省,全省辣椒種植面積 36.3 萬 hm2 (545 萬畝),約占全國辣椒種植面積的 1/6;而遵義市的辣椒種植面積就超過 14.0 萬 hm2 (210 萬畝),其中種植面積較大、效益最好的遵義朝天椒為圓錐型朝天椒品種,具體果形有雞心形、草莓形、珠子形、子彈頭形等,主要用作干制辣椒和泡椒加工,市場潛力較大。經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辣椒育種課題組調研,河南地區對該類型朝天椒的需求也逐年增大,但現有的珠子椒品種多為常規地方品種,雖不斷有新品種引進,但產量、抗病性、商品性仍有待提高。為此,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利用辣椒胞質雄性不育系育成了貴州珠子椒類型朝天椒一代雜種國塔 166。
1 選育過程
母本 16-Y300A 是以自有的辣椒 CMS 雄性不育系 1231E(植株生長勢中等,株型半開展,花藥細小,無花粉)為轉育母本,以 2007 年引自廣州的辣椒品種 FS1320(品種名稱不詳,果實扁圓形,果柄向上,縱徑 3.5 cm,橫徑 4.5 cm,單果質量 27 g,青熟果綠色,老熟果紅色,易晾曬成干椒)經 6 代自交分離獲得的穩定自交系 11-292 為輪回親本進行回交,同時 11-292 進行自交,經 7 代回交轉育獲得果實扁圓形的辣椒胞質雄性不育系 16-Y300A 和相應的保持系 16-Y300B。不育系 16-Y300A 植株生長勢較強,株型半開展,100% 不育,抗 TMV;保持系 16-Y300B 的植株特征、抗病性與不育系相同,花器官可育,果實扁圓形,坐果能力極強,單株坐果數 60 個以上,果實縱徑 2.4 cm,橫徑 3.0 cm,單果質量 18 g,味辣,紅椒果面光滑、蠟質層厚,光澤度好,易晾曬成干椒。父本 16-Y304 是由 2011 年從海南三亞市場搜集的辣椒品種 N1425(品種名稱不詳,果實近圓形,縱徑 4.5 cm,橫徑 3.1 cm,單果質量 15 g,青熟果綠色,老熟果紅色,果面蠟質層厚)經 7 代自交分離獲得的穩定自交系。中早熟,果實圓錐形,果頂圓,果面光滑,果柄向上,縱徑 4.8 cm,橫徑 3.3 cm,單果質量 18 g,味辣,青熟果綠色,老熟果紅色,果面蠟質層厚,易晾曬成干椒,抗 TMV,中抗青枯病。 2015 年在北京延慶配制雜交組合,2015— 2016年在海南三亞和北京延慶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組合 16-Y300A × 16-Y304 果實短圓錐形,持續坐果能力強,單株可坐果 60~80 個;2017—2018 年進行區域試驗,命名為國塔 166;2018 年同時進行生產試驗。2019 年 6 月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 辣椒(2019) 110336?,F已在貴州、重慶、河南等地累計推廣種植逾 266.7 hm2 (4 000 畝)。
2 選育結果 2.1 豐產性
2.1.1 品種比較試驗 2015—2016 年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三亞農場和延慶農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露地栽培,三亞農場 2015 年 9 月 25 日播種,10 月 23 日定植,12 月下旬始收,2016 年 2 月下旬采收結束;延慶農場2016年3月10日播種, 5 月 26 日定植,8 月中旬始收,10 月上旬采收結束。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以遵義珠子椒作對照;小區面積 13.6 m2 ,單株定植,株距 45 cm,行距 50 cm,每小區種植 60 株,采用膜下滴灌。試驗結果表明(表 1),國塔 166 鮮椒、干椒產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遵義珠子椒,平均鮮椒產量為 1 833.2 kg · (667 m2 )-1 ,比對照增產 20.0%;干椒產量為 610.1 kg · (667 m2 )-1 ,比對照增產 23.1%。 2.1.2 區域試驗 2017—2018 年在貴州遵義、河南漯河、重慶石柱、云南景洪進行區域試驗,以遵義珠子椒為對照。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小高畦覆膜單株定植,小區面積 65 m2 。露地栽培,貴州遵義 2 月中旬播種,4 月中旬定植,6 月中旬始收;河南漯河 3 月上旬播種,5 月上旬定植,7 月上旬始收;重慶石柱 3 月上旬播種,4 月下旬定植,6 月下旬始收;云南景洪 12 月上旬播種,翌年 2 月上旬定植,4 月上旬始收;采收期均為 60 d (天)左右。試驗結果表明(表 2),國塔 166 兩年平均鮮椒產量 1 721.4 kg · (667 m2 )-1 ,比對照遵義珠子椒增產 15.8%;干椒產量 541.0 kg · (667 m2 )-1 ,比對照增產 18.5%。
2.1.3 生產試驗 2018 年在貴州遵義、河南漯河、重慶石柱、云南景洪進行生產試驗,以遵義珠子椒為對照。露地栽培,小高畦覆膜單株定植,小區面積 0.6~1.0 hm2 ,不設重復。貴州遵義 1 月下旬播種,3 月下旬定植,5 月中旬始收;河南漯河 3 月上旬播種,5 月中旬定植,7 月中旬始收;重慶石柱 3 月上旬播種,5 月上旬定植,6 月下旬始收;云南景洪 12 月上旬播種,翌年 2 月上旬定植,4 月上旬始收;采收期均為 60 d(天)左右。試驗結果表明(表 3),國塔 166 平均每 667 m2 鮮椒產量 2 076.0 kg,比對照遵義珠子椒增產 13.3%,干椒產量 650.9 kg,比對照增產 14.4%。
2.2 抗病性
2016 年 7 月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辣椒育種實驗室進行室內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 煙 草 花 葉 病 毒(TMV)和黃瓜花葉病毒(CMV)采用摩擦接種法,青枯病采用傷根灌注接種法;病情調查及分級標準分別參照國家農業行業標準 NY/T 2060.3—2011《辣椒抗煙草花葉病毒病鑒定技術規程》、NY/T 2060.4—2011《辣椒抗黃瓜花葉病毒病鑒定技術規程》和 NY/T 2060.2— 2011《辣椒抗青枯病鑒定技術規程》。鑒定結果表明(表 4),國塔 166 抗 TMV,感 CMV 和青枯病。
2.3 品質
2017 年 9 月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營養品質實驗室進行品質測定。國塔 166 老熟果 VC 含量 963 mg · kg-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4.8%,可溶性糖含量 2.45%(FW),品質與對照遵義珠子椒(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分別為 852 mg · kg-1 、4.7%、2.33%)相當。
3 品種特征特性
國塔 166 為貴州珠子椒類型朝天椒一代雜種,中早熟,株型半直立,持續坐果能力強,單株可坐果 60~80 個。果實短圓錐形,果頂圓,縱徑 3.8 cm 左右,橫徑 3.6 cm 左右,果肉厚 0.3 cm 左右,單果質量 20 g 左右,青熟果綠色,老熟果紅色,味辣,易脫水,適宜干制加工,商品率高???TMV,果實 VC 含量 963 mg · kg-1 ,是采收紅鮮椒和加工干椒的兼用品種,鮮椒產量 1 700 kg · (667 m2 )-1 左右,干椒產量 550 kg · (667 m2 )-1 左右,適宜貴州、河南地區作干制辣椒和腌制泡椒栽培。
4 栽培技術要點
貴州地區露地栽培根據海拔不同,可于 1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播種,3 月至 5 月中旬定植。重施腐熟有機肥作基肥,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小高畦單株對栽或單株交錯定植,株距 40 cm,行距 40~50 cm,每 667 m2 種植 2 500~2 800 株。培育壯苗,搭設支架以防植株倒伏;開花坐果期追施鈣肥。作干椒生產時,果實需完全著色并充分成熟后采收,建議快速烘干,避免暴曬。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