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由此導致的極端氣象災害頻發,有雷電伴隨的強對流天氣隨之增多。因此做好農村防雷勢在必行。本文先分析了雷電的形成過程與防雷現狀,并從提高農村防雷意識入手,提出防雷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農村,防雷,雷電
引言:我國的雷電災害已成為危害程度僅次于暴雨洪澇、氣象地質災害的第三大氣象災害。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屬于多雷區或強雷區,雷電災害頻繁,損失嚴重。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上千人因雷擊傷亡,雷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甚至數百億元,其中90%以上的雷擊死亡事件都發生在農村。
一、雷電的形成過程
地球磁場言是偶極型的,近似于把一個磁鐵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N極大體上對著南極而產生的磁場形狀。當然,地球中心并沒有磁鐵棒,而是通過“等離子體外核”自轉產生了地球磁場的。只跟地球公轉不與地球自轉。
地球的磁場與螺線管通直流電能形成一個磁場偶極性磁場相似。大家都知道“電生磁,磁生電”。地球自轉,當然等離子體外核也要自轉。等離子體有很多自由電子。外核的自轉也等于自由電子向一個方向旋轉(相當于電流),那么在宇宙空間形成磁場是理所當然的。地球自轉而地球磁場不自轉也證明了這一點。地殼和大氣高度不同、自轉速度不同、切割地球磁場磁力線的密度不同所形成的電壓等級亦不同,相互放電不可避免。
夏季,陽光直射使地面水蒸氣蒸發較多導致大氣電阻率下降。很容易引起云層向地面放電。雷電是一種自然放電現象。雷電是由雷雨(帶電的云層)對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電引起的,它會對建筑物或設備產生嚴重破壞。因此,對雷電的形成過程及放電條件應有所理解,從而采取適當的措施。
在天氣悶熱潮濕的時候,地面的水受熱變成蒸汽導致大氣電阻率下降。這樣雷云與大地之間形成了一個大的電容器。當電場強度很大,超過大氣的擊穿強度時,即發生了雷云與大地之間的放電,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雷擊。有人說,雷電是氣流摩擦而起電形成的。雷電是地殼、大氣切割的磁場而形成的。因為雖然氣流的溫度不同,但它們的組成相差不大,摩擦不可能發生大量電荷的轉移。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然未能完全了解雷電的成因。所謂雷電,就是天空中的某一塊云團與另一塊云團或者與大地,由于所帶的電荷性質相反而產生瞬間劇烈放電的現象。在這放電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強烈耀眼的閃光和震耳欲聾的巨響。
二、農村防雷現狀
1、農民缺乏防雷意識和必要的防雷常識
農民的防雷減災意識淡薄,自我防范意識差,許多人連最基本的防雷常識都不了解。遇到雷雨時往往不及時躲避,或直接躲在大樹、亭子下避雨。
2、農村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生存居住狀況比較復雜,制約了農村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開展。在偏遠山村,經濟條件比較落后,高層建筑少,低矮的民居經常成為空曠地區的制高點。在經濟條件好點的鄉鎮,民房建設過程中,缺少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審核,導致房屋建設不夠科學,沒有防雷設施。還有很多農民在房頂安裝水箱、太陽能熱水器等,這些設施往往沒有接地,存在安全隱患。
三、提高農村防雷意識
1、加強農村防雷科普宣傳力度
據雷電災害資料統計,由雷電災害傷亡的大多數是農民,在農村發生的很多雷擊事件均因缺乏防雷知識釀成的。目前,對于防雷措施薄弱的農村和缺乏雷電防范知識的農民來說,防雷宣傳工作做得還不到位,還有很多需要去完善的方面。氣象部門要加強農村雷電防御知識和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的宣傳,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除了利用電視、電子顯示屏、農村網絡外,還要因地制宜的開展農村集會宣傳、墻體平面宣傳、免費發放防雷科普文章、防雷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讓防雷減災常識深入民心,這樣才能減少和避免雷擊事故的發生,保障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加強個人戶外防雷意識
“三夏”時節,農民在戶外活動的頻率增高,也是雷電高發季。農民外出時應了解當天天氣預報和雷電預警,在雷雨到來前回到安全地帶,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如果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鐘內就聽見雷聲,說明正處于近雷暴危險環境,而又無處可躲時,應停止行走,兩腳并攏立即下蹲,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頭,因為頭部較身體其他部位更易受到雷擊。同行人多時,不要擠在一起,相互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在遭受直接雷擊后傳導給他人,注意不要停留在高樓平臺上,不宜進入空曠處的孤立棚屋、崗亭等。
3、加大地方各職能部門的扶持力度
針對經常發生雷擊事故的地區,地方政府及各級主管部門應做到心中有數,在這些地區加大雷電災害防御科普知識宣傳的同時,政府、民政等有關部門應在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實行政府撥款和村民集資相結合的方法給建(構)筑物設置防雷裝置。
四、防雷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控制的措施
1、嚴控材料質量控制關
一是驗材料三證,二是看材料規格,三是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設計和規范規定的鍍鋅材料。在施工監檢過程中,作業人員往往隨手拿普通結構用鋼筋做幫條焊接,或用普通鋼材代替鍍鋅材料,或以冷鍍鋅材質代替熱鍍鋅材質,這要及時糾正。
2、加強對防雷工程關鍵部位和工序的質量控制
針對施工中易出現質量通病的幾個環節,制定現場檢測預控措施,做到預防為主,動態跟蹤,保證防雷工程的施工質量。
2.1地基接地焊接是接地施工中的第一環節。對于基礎圈梁焊接或樁基鋼筋與基礎鋼筋的焊接、基礎鋼筋與柱筋的焊接,都要嚴格按基礎圖和接地點逐一進行檢查,尤其要對伸縮縫處基礎鋼筋是否跨接連通進行確認。當整個接地網焊接完成后,馬上進行接地電阻值測試,確認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當電阻值不滿足設計要求時,再次檢驗焊接質量或按設計要求補做人工接地裝置。
2.2對以柱筋為引下線的接地網,要求施工人員采用每層按軸線標清每根柱子的位置及鋼筋焊接根數進行施工,防止漏焊或錯焊位置,焊接長度及質量不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等。要對引上點和跨鋼筋焊接質量仔細檢查,并要求對焊接引上線進行定位標識,以防向上層焊錯主筋造成接地中斷錯誤。特別是對于結構的轉換層,由于柱筋的調整,防雷引下線利用柱內主筋焊接引下容易錯焊、漏焊,要進行反復核實。
2.3對于要進行等電位焊接、重復接地的部位,如設備間、變配電室、消防機房、空調機房、電梯機房、給水管、冷卻塔、風機等部位的接地焊接要在施工日記上注明備查、核實。
2.4高層建筑高度45米以上時,每向上三層在結構圈梁內敷設一條25mm×4mm的扁鋼與引下線焊成一環形水平避雷帶或用不少于兩根圈梁主筋焊成均壓環。樓內水平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應與防雷接地焊接,垂直敷設的豎向金屬管道,在其底部和頂部均應與防雷接地焊接。
2.5屋頂上裝設的防雷網和建筑物頂部的避雷針及金屬物體應焊接成一個整體。
3、按規范進行質量驗收。防雷工程應按工程進度及時做好隱蔽驗收。無論自然接地體還是人工接地體以及玻璃幕墻、避雷網格、避雷針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時進行接地電阻值的測試。尤其是接地體或接地網施工完成后,應及時認定接地電阻值是否符合設計規定值。
五.結束語
導致農村雷擊事件頻發的根本原因是農村防雷觀念的淡薄和防雷管理的不到位,其根源是農村防雷基礎設施薄弱和缺乏防雷宣傳教育。因此,在搞好農村防雷減災規劃、逐步完善農村防雷設施的同時,務必要加強農村防雷宣傳教育,要在廣大群眾中普及防雷科學知識,提升農民的防雷意識、防災避險與自救能力,從而遠離雷災。
參考文獻:
【1】董德文,申紅石.農村防雷的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J].硅谷,2009(1):1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343-2004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戎正鋼,白雪波,李金槐.農村雷電災害原因分析與預防[J].臨滄科技,2006(3):32-3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