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要求蔬菜無污染、營養保健,無公害蔬菜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認可,本文主要探討生產棚室無公害蔬菜的技能。
《長江蔬菜》雜志為蔬菜科技類期刊,辦刊宗旨為“促進科研指導生產、服務城市、富裕農村”;編輯方針為“以普及為主,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已形成“栽培技術、新優品種、植物保護、觀察試驗、選種育種、分析與預測”等十多個優勢欄目。本刊發行量始終居同類期刊之首,被農業部譽為“全國蔬菜類期刊中辦的較為成功的一本雜志”。
蔬菜受到的農藥等有害物品的損害,現今人們都愿意吃無公害蔬菜,所謂無公害蔬菜指的是蔬菜中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的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允許范圍內,人們食用后對人體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本文是高級職稱論文發表中的經典農業范文。
介紹了棚室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包括選地、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合理施肥、科學防治病蟲害、采收與包裝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人們對蔬菜的要求已由數量化向優質化發展。,品種多樣。因此,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已呈大勢所趨。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硝酸鹽等各種污染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人們食用后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蔬菜。現將棚室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1選地
選地時禁止在工業“三廢”大量排放地區建棚種植蔬菜,避免廢水、廢氣、廢渣污染蔬菜。且要遠離工礦業的污染源,不受“三廢”的侵害;要求地勢平坦、排灌良好,特別是水質要好,不用污水澆地[1-2]。
2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用抗病蟲、高產、優質的品種,如溫室黃瓜品種中農26、番茄毛粉802有較強的抗性。播前曬種2~3 d,可促進種子后熟,提高發芽率及增強發芽勢,還能殺死種子表面病菌;瓜類、茄果類種子用55 ℃溫水浸種10~15 min,可消毒殺菌。
3合理施肥
(1)合理控制肥料的投入量。由于設施栽培環境相對密封,施入化肥不易淋失,肥效較高,宜多次少量酌情施肥。最好根據蔬菜產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確定適宜施肥量,進行配方施肥。
(2)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充分發揮交互作用,減少生理病害。特別是減少氮肥、磷肥的施用,提高鉀肥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質。實際生產中,對高肥力菜地或在施用高量氮肥時,常施以較高量的鉀肥,以便作物養分平衡,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物對氮的過量吸收。
(3)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無機肥料具有養分釋放迅速的特點,但是需要多次追施,以保證肥料的養分釋放高峰與蔬菜對養分吸收高峰一致,如果施用時間不當、施入不及時,就會出現營養生長過剩或短期營養不足,造成減產。而有機肥料保肥性比較好,可以緩慢釋放養分,保證作物長期的養分需求。一方面將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施用,可以協調養分的釋放速度,提供作物長期有效的營養;另一方面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通透性,為有益的微生物菌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抑制致病菌的存活。
(4)運用配方肥進行施肥,防止土壤酸化、鹽化。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按各種蔬菜對氮、磷、鉀養分需求的適宜比例,施用配方肥。對已酸化和鹽化的土壤進行合理的改良。可以采取雨季開棚、倒茬、加改良劑、換土、增施有機肥、生物肥等措施。有針對性地施用鈣、鎂肥和微量元素,保持養分平衡。
4科學防治病蟲害
(1)農業措施。輪作倒茬和清潔田園,實行2~3年輪作倒茬,前茬作物騰茬后,徹底清潔田園,能有效防治病蟲害。推廣無土或潔沙栽培,可以避免和減輕土傳病害,降低施藥次數,節省肥料。栽培嫁接苗,如黃瓜、西葫蘆以黑籽南瓜為砧木嫁接,能有效防止瓜類枯萎病,并能增強抗其他病害的能力。實行壟作和地膜覆蓋栽培,既可以保墑、提高地溫、降低棚內濕度,加大耕作層晝夜溫差,又能促進根系發育和花芽分化,防止土傳病害。
(2)物理措施。用太陽能進行高溫悶棚消毒滅菌。夏秋季節是棚室閑置期,晴天高溫悶棚5~7 d,棚室內最高氣溫達60~70 ℃以上,可有效殺滅棚內及土壤表層病菌和害蟲。高溫堆肥殺滅病菌和蟲害,農家有機肥因帶有病菌和蟲害,施用前1~2個月將其潑水拌濕,堆積封蓋嚴實,使其充分發酵腐熟,發酵期堆內溫度高達70 ℃,可有效殺死病蟲害,避免有害氣體及燒根等現象[3-4]。擋避和誘殺害蟲,如棚室通風窗口設置細紗網,阻擋害蟲遷入棚內。棚內設置黃油板或黃水盆誘殺蚜蟲、白粉虱等。
(3)生態措施。通過棚室內光照、濕度、溫度、空氣調節,創造有利于蔬菜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發展的生態環境條件,可減少和減輕病蟲害發生,減少施用農藥。例如:瓜類等蔬菜作物的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在高于32 ℃和相對濕度低于80%的條件下,病菌則不產孢子,不發生或發生緩慢。在棚室光、濕、溫、氣調節上,采取上午適當早揭草苫,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并適當通風;經常擦拭棚膜,保持良好透光性;張掛反光幕,增加反光照,從而達到降低濕度,提高棚室溫,減輕生理病害、冷害、凍害。
(4)藥劑防治措施。嚴禁施用高毒農藥,如呋喃丹、甲基異柳磷、殺蟲脒等藥劑。防止亂用、晚用、過量用藥,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對癥對蟲選用農藥。當病、蟲害初發期,要及早用藥,對癥用藥,首先控制中心病株,然后全面施藥防治。這樣既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量,又提高防治效果。提高施藥技術,首先要對癥施藥,按規定的用藥量和稀釋濃度施藥。當2種或2種以上不同類的病害混發時,則需選用對癥的農藥配制混合藥劑來防治。如當霜霉病、白粉病混發時,宜選用混合劑。為避免病菌和害蟲對農藥產生抗性與降低農藥殘留量,不可長期單用1種農藥。要交替用藥,一般1種農藥用2~3次后,就應換其他農藥品種。注意按規定的稀釋濃度、用藥量、施藥間隔時間。切忌天天噴藥和盲目加大施藥濃度和施用量。棚室蔬菜發病重的原因是濕度偏大,如多次噴灑藥液,會增加棚內濕度。因此,為防止病害,又避免增加棚內濕度,要以煙霧劑和粉塵劑為主。例如百菌清煙劑、速可靈煙劑等防治設施瓜類霜霉病、灰霉病等。葉面噴灑無毒保護劑和保健劑,如用金邦植物健生素,可強化植物生理機能,預防病害。施用生物農藥,對蔬菜不產生污染,能提高作物抗病蟲能力,減少病蟲危害及化學農藥的施用。如常用的生物農藥有:用抗毒劑1號防治蔬菜病毒病;用農用鏈霉素防治細菌性病害。
5采收與包裝
適時采摘,果菜類避免碰傷,葉菜類摘去黃葉、老葉,除去泥土。用無污染清潔水清洗,不僅洗凈灰塵、泥土,還可減少有害元素含量。嚴格包裝,避免二次污染,果菜采用托盤保鮮膜包裝,葉菜類用保鮮膜包裝,裝運全部采用塑料筐,防止碰傷影響蔬菜表面質量。
6參考文獻
[1] 楊新華,李文科.保護地蔬菜生產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2] 戴明偉,孫培博,韓玉萍,等.安全菜園建設知識問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3] 徐鴻濤.農業基礎知識[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
[4] 巫東堂,程季珍.無公害蔬菜施肥技術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