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動物診療行業的發展,寵物獸藥使用不當的違法行為屢有發生。筆者于 2019 年和 2020 年先后辦理了兩起動物診療機構使用假獸藥案件。對這兩起案件進行分析,從案件辦理的步驟和技巧中,反映出執法人員在獸藥辨別、證據收集、假獸藥處置等方面的能力正在逐步提升。筆者由此對寵物獸藥使用的安全性隱患、執法人員綜合能力挑戰、執法檢查重心調整等層次進行了研判思考,以期對官方獸醫依法行政提供參考。
關鍵詞:寵物診療;獸藥使用;假獸藥;案例
孟宇航; 鄧書; 位紹文; 郭繼海, 中國動物保健 發表時間:2021-11-10
1 案例概況
1.1 案例 1
1.1.1 案情調查 2019 年 4 月 10 日,甲市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在對 A 寵物門診進行現場檢查時,突然發現門診工作人員正匆忙將 2 種藥品從藥品柜中轉移至垃圾箱,疑似掩蓋或銷毀違法證據。執法人員當即上前進行阻止,并隨即對其試圖轉移的藥品進行真偽核對。通過登錄國家獸藥基礎數據庫,執法人員發現上述 2 種分別標稱“Ailep u”的犬貓弓形蟲重組疫苗和律胎素的藥品無獸藥批準文號(獸藥注冊證書),國家獸藥基礎數據庫沒有任何記載。執法人員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該門診部有 4 份處方箋涉嫌使用了上述藥品。
經請示立案后,執法人員對該動物診療機構涉嫌使用假獸藥行為進行繼續檢查核實,對涉案藥品查封(扣押),并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立即停止使用假獸藥。
1.1.2 法律依據 使用沒有獸藥批準文號(獸藥注冊證書)的獸藥,根據《獸藥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二項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假獸藥處理:(二)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經審查批準而未經審查批準即生產、進口的,或者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經抽查檢驗、審查核對而未經抽查檢驗、審查核對即銷售、進口的”,被判定為按照假獸藥處理。
1.1.3 處理結果 經調查 A 寵物門診使用假獸藥一案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獸藥執法有關問題的復函》(農辦政函〔2012〕24 號)的解釋,其行為違反了《獸藥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之規定,根據《獸藥管理條例》第六十二條,經集體討論,作出處人民幣 1 萬元罰款的處罰決定,退回涉案藥品。4 月 30 日,該案結案。
1.2 案例 2
1.2.1 案情調查 2020 年 7 月 30 日,甲市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在對 B動物醫院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現場發現 7 種藥品無獸藥批準文號,瓶蓋或瓶身寫著中文標識名(拜有利、骨克疼〈骨痛消〉、狄波美、麻佛、尿痛舒、痛立定、貓 ω 干擾素)。
經請示立案后,執法人員要求其立即停止使用上述藥品,并對現場查獲的 7 種藥品采取正常強制措施。在進一步的調查過程中,王某向執法人員提供出部分處方箋(16 張),內有上述涉案藥品的診斷使用記錄,處方箋右下角注明診療費用。
1.2.2 法律依據 同 1.1.2。
1.2.3 處理結果 同 1.1.3,執法人員對其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作出處人民幣 1 萬元罰款的處罰決定。8 月 10 日,該案結案,并監督涉案藥品交付診療廢棄物回收機構進行銷毀。
2 案例比較
2.1 對違規藥品的偵查辨別能力有所提高
隨著執法機構執法檢查力度持續加強,個別診療機構違規使用獸藥的行為更加隱蔽。案例 1 中的違規獸藥還擺放在柜臺里,到了案例 2 中,違規獸藥已經放進了無標簽抽屜里。藥品包裝從原先帶有標簽,發展成為只有獸醫可以辨認的“光瓶”或簡單的中文標記。因此,要求執法人員除對藥柜的常規檢查擴展到對藥房及診療區域無標簽抽屜的檢查。
2.2 對獸藥使用證據的收集能力提高
要以問題為導向,學會搜集證據,讓證據會說話。要確認診療機構使用假獸藥,不能僅憑搜查出的假獸藥而簡單定性,而是要通過核對處方箋來鎖定使用假獸藥的違法行為。只有如此,執業獸醫才能在確鑿的證據下承認違規行為。案例 2 中固定的處方箋有 16 份,而案例 1 只有 4 份,且案例 2 中對每一份處方箋均注明診療費用,處方簽與使用的假獸藥一一對應固定,做到“證據 = 診斷 + 用藥 + 費用”,讓收集的證據更有證明力。
2.3 對沒收假獸藥的處置能力提高
相比案例 1,在案例 2 中最大的亮點便是將涉案藥品進行了監督銷毀,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以往案例中對假獸藥的處理是退回動物診療機構,但也會有繼續使用的隱患。鑒于此,案例 2 中執法人員在送達處罰決定和強制決定時,監督診療機構規范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交正規回收機構統一做無害化處理,杜絕了繼續流通使用的可能性[1]。
3 辦案思考
3.1 寵物獸藥使用的安全性隱患
由于受到有效藥物靶向性、手術用藥限制、非食用畜產品等多重因素影響,未經審查批準即生產、進口的獸藥和人用藥仍占據寵物診療行業用藥的不小份額。與《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打擦邊球的行為也屢有發生,造成對正規獸藥市場的沖擊[2]。此外,相關行業對寵物使用違規獸藥的安全性還缺乏足夠的研究,對其危害性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3.2 診療機構違規用藥對執法人員綜合能力提出挑戰
動物診療機構的發展和依法監管,事關動物診療市場和獸醫執業行為,事關動物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查處診療機構的違規用藥,是《獸藥管理條例》在動物診療行業中的再延伸。辦理違規用藥案件,是對執法人員綜合知識的考驗,既要有獸藥機理、藥劑學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證據收集、證據篩選、證據固定的綜合業務素養。對于年輕執法人員來說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同時,學會在復雜案件中培養執法能力,也是每名執法人員業務能力成長的必由之路。
3.3 執法檢查的重心調整
對動物診療機構的執法檢查不僅要包括對其許可資質的常規檢查,更多的是對其獸藥使用、醫療器械和診療廢棄物的規范處理等執業行為的調查。規范獸藥生產、經營、使用市場的行業問題,關乎行業健康發展,也關乎普通百姓的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因此,獸藥執法檢查的重點也要堅持以人為本,既要規范行業,也要關心民生。獸藥安全無小事,百姓食品安全更是大事。心中有這樣的一把尺子,才能更好地執法辦案,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3]。
3.4 建立健全執法協作機制
動物診療相關領域研究大多聚焦于對于機構的開設基本情況及其不合法、不規范診療活動的原因分析和監管對策上。如,審批程序不合理、用藥不規范、廢棄物處理不及時規范等問題。筆者考慮在處理動物診療機構相關復雜案件時,建議強化執法聯動響應、信息共享機制,確保形成工作合力,做到事有人辦、責有人擔。完善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線索通報、定期會商、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強化部門間協作配合。
3.5 加強法律宣貫工作,提高相對人守法意識
根據《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有關要求,依托當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可采取動物診療機構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明白紙、報刊、微信微博、抖音、直播互動等開展相關的法律知識宣傳活動,提高經營者法律意識,規范動物診療活動行為。此外,應開展工作經驗做法、典型案件等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震懾違法行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