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為研究對象,采用查閱文獻與實地踏查、樣方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其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統計,以了解濕地植物組成現狀。結果表明,研究區域內共有植物290種,隸屬69科191屬。為此,該研究提出了契合有效、持續穩定的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策,為該濕地公園的生態恢復與保護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富錦;濕地;植物資源;保護對策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維持區域生態平衡、涵養與補充水源以及生態凈化等功能[1-3]。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為了迅速有效地獲取利益,對濕地資源過度利用、盲目開發,使地球上大部分濕地資源遭到破壞[4-6]。中國濕地退化現象亦非常突出,71%的濕地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威脅,天然湖泊已經從20世紀50年代的2800個下降到當前的2350個,濕地面積減少11%[7-9]。因此,對于濕地資源的調查、分析以及保護對策的研究已經迫在眉睫。鑒于此,筆者以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為研究對象,對濕地公園內植物資源組成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了解濕地植物組成現狀,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以期為盡快恢復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和濕地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參考。
1 研究地概況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地處于黑龍江省富錦市西南方向50km處,黑魚泡滯洪區內,占地面積2200hm2。地理坐標為131°41′02.8″~131°46′09.2″E,46°53′18.8″~46°56′18.5″N,整體形狀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濕地公園北至黑魚泡滯洪區的北副壩,東至黑魚泡滯洪區的東副壩,西至永陽屯,南鄰友誼縣。位于松花江沖積平原三江平原腹地,地勢低平,地貌景觀為典型沼澤化低濕平原,具有顯著的生態文化性和生物多樣性。從東到西長度約為6.5km,由南至北寬度約5.9km,平均海拔高度63m。
2 研究方法
參照王瑩等[10]的研究方法。初期使用文獻檢索法,查閱《中國植物志》《中國植被》《中國濕地研究》等文獻資料。在掌握所檢索文獻的基礎上,采用觀察法、野外實地踏查、樣方調查、資料收集等方法,對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植物種類組成進行詳細調查統計。隨機設置98個正方形樣方,根據植物不同的生活型,設置樣方面積與樣方個數均不同的樣方。其中,單個喬灌木樣方面積為225m2(15m×15m),共設置28個;單個灌草木樣方面積為64m2(8m×8m),共設置20個;單個草本樣方面積為9m2(3m×3m),共設置50個。采用Excel 2020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制圖。
3 結果與分析
3.1 濕地公園的植物資源 將前期查閱文獻與后期實地踏查、樣方調查相結合,富錦國家濕地公園內共有植物290種,隸屬69科191屬。由圖1可知,按照植物所在科的種類數目進行排序,依次為:毛莨科11屬31種;傘形科24屬24種;禾本科15屬21種;菊科13屬19種;唇形科13屬16種;薔薇科11屬15種;莎草科6屬14種;玄參科6屬10種;十字花科9屬9種;豆科5屬8種;蓼科2屬7種;牤牛兒苗科2屬7種;紫草科4屬6種;柳葉菜科3屬6種;百合科4屬5種;香蒲科1屬5種;鳶尾科2屬5種;龍膽科、燈心草科各3屬5種;莧科1屬4種;大戟科、槐木賊科、藜科、澤瀉科各2屬4種;堇菜科、報春花科各2屬3種;蘿摩科、石竹科、睡蓮科各3屬3種;浮萍科1屬3種;茄科、敗醬科、虎耳草科、遠志科、菱科各2屬2種;小二仙草科、谷精草科各1屬2種;葉蘋科、桑科、蕁麻科、馬兜鈴科、楊柳科、馬齒莧科、金魚藻科、防已科、罌粟科、茅膏菜科、蒺藜科、蕓香科、鳳仙花科、錦葵科、藤黃科、瑞香科、千屈菜科、杉葉藻科、夾竹桃科、花蔥科、馬鞭草科、小貍藻科、車前科、茜草科、忍冬科、葫蘆科、桔梗科、黑三棱科、眼子菜科、水鱉科、鴨跖草科、雨久花科各1屬1種。
3.2 存在問題
3.2.1 資源過度利用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是在原市級黑魚泡濕地自然保護區基礎上建成的,當時部分區域被開墾成耕地,圍堰交錯,植被遭毀,野生動植物資源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水土資源流失程度加大。近年來,受經濟快速發展的迫切需求對濕地資源利用程度提高的影響,濕地生態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減弱,對濕地生物多樣性造成了較大威脅。
3.2.2 水體富營養化 濕地內大部分區域受人為因素影響,N、P等營養鹽進入到濕地水體,引起濕地內水體溶解氧能力減弱,部分生物出現死亡現象。而且富錦國家濕地公園內水體面積較大,人為管理控制十分困難,浮游藻類繁殖過度現象嚴重,形成水華,對濕地植物多樣性造成了較大影響。
3.2.3 當地居民環保意識薄弱 當地居民環保意識薄弱的原因主要包括部分群眾生產力水平較低,對環境危害的認識不足甚至不知、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較低等。學校教育、社區組織的活動中關于環保教育的宣傳較少,公園內游客時常出現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這些都使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著極大的威脅。
3.3 保護對策
3.3.1 管理部門應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 當前,我國雖已制定了一些涉及濕地保護管理的規章制度,但這些規章制度難以全面適應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環境情況,且程序較為復雜、操作難度較高。因此,盡快制定完備的、與當地環境保護相契合的法律法規已經刻不容緩。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擴大當地生態資源保護區面積,同時加大對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管理力度、加強科學教育。
3.3.2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健康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因此,加強宣傳力度是增強人民群眾環保意識的有效途徑。建議當地政府部門在電影院、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播放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宣傳片,印發宣傳手冊,在公園內醒目處樹立宣傳牌以及建立官網、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提高人們對濕地植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認清保持良好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推薦閱讀:植物油光譜模式的識別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