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體育
育教師只是傳授競技技術和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人發展,實施素質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學校體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否認,我們的學校體育比過去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離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為此,筆者試圖結合本地學校體育的實際和本人的教學實踐,探索如何在學校體育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在學校體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實施索質教育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包括身體素質、J合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生活技能的教育。其中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方面素質的教育(如思想道德教育、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學校體育中如能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以及比較系統的保健知識、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具有終身體育觀和終身健康觀,從而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較強的杜會適應能力,為其它方面素質的教育打下基礎。因此,我們應當重新審視學校體育的作用,充分認識到它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二、學校體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1、轉變觀念,樹立素質教育思想
在我市的農村學校,體育課的開課率極低。據了解,有些小學干脆不開體育課。有的小學雖然開設體育課,但只是“放羊式”的。而在城鎮,學校體育由于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競技的傾向非常突出,一味追求競賽的成績、追求名氣,只抓校代表隊幾個體育尖子,對他們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一切為了金牌,為了名次,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工作的開展,忽視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和身心素質的提高。這使很多學生,特別是女生認為學校體育與我無關。有的學校對學生的體育活動不鼓勵,不提供條件,不積極指導,為了方便管理學生,往往有諸多限制:課間不準打球、跑跳;放學后和節假日不得在學校進行體育活動。這些做法挫傷了中小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昔日的一些男學生見到我時,感慨地說:“如果當年學校沒有那些‘禁令’,我就會?;貙W校打球,不至于在外頭野了”。
在目前的學校體育中,不少學校的體育教學還是停留在身體素質達標和競技評價這一層次上。在教學目標上,體育教師只是傳授競技技術和技能,并沒有重視學生長遠的整體素質的提高。體育教師應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真正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理解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正確的教學發展觀以及綜合的教學質量觀。
2、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在許多中小學生的眼中,體育課是單調乏味的。
無非先由教師示范動作,接著學生模仿練習,然后就是測驗或考試,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甚至逃避上體育課。在農村的學校,體育課則一般是放羊式的“自由活動”。筆者認為,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人體育游戲,保健體育、生活體育等內容。既充實教學內容,又為學生今后“終身體育”打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依靠簡單重復訓練來維持學習活動,這樣會導致學習質量的下降,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不能真正體會學校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愉悅,談不上精神的滿足和能力的發展。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其中審美教育的因素:如體操動作的姿態美、協調美;田徑項目的剛勁美、節奏美;武術的舒展大方,動靜有致、形神兼備。體育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還可以找幾個學得好的同學為大家示范,產生榜樣的作用,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值得注意的是,體育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境,這樣才能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3、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
體育與德育是相互影響、互相滲透的,而并非相互排斥。體育教師應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各種能力。在體育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陶冶情操,磨煉意志,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跳箱時,教師要著重鼓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勇于戰勝困難,超越自我。在教學生學習籃球、足球、排球等項目時,教師要在講解戰術和技術配合的同時,結合本校球隊和我國選手實戰的例子,強調集體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以及培養他們力爭上游,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師還要適當引導學生體驗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受的啟發教育以及精神因家所產生的積極作用,以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體育教師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的不良表現,更要善于捕捉他們心靈深處的閃光點,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體育課結束時,他們往往把手中的體育器具一丟,馬上集隊,老師一聲“下課”后,他們便一哄而散,去買飲料零食。吃喝完了,有些同學把包裝紙隨手一扔,便揚長而去。而有的同學則歇默地幫助老師收拾體育器材。這時我會抓住這個有利的教育契機,含蓄地批評前者,熱情地表揚后者。如果我把這些情況向班主任反映,自己不去教育學生,收到的教育效果反而不理想,也使體育課喪失其應有的教育功能。體育課與其它學科相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某些思想道德和品質。如團結互助、協同配合、相互尊重、公平競爭,還有機智果斷,不怕苦不怕累等心理品質。
4、爭取學校、家庭、社會的支持,形成體育的合力
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學校、家庭、社會合作的教育。體育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社會、家庭同樣是體育的渠道,三者在青少年的成長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從不同側面影響粉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