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茶文化論文
2012年2月,由福建動漫企業投資制作的全球首部茶文化主題原創動畫片《烏龍小子》第一系列《喊茶之旅》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引起業界關于茶文化尤其是福建茶文化與動漫產業聯系的高度關注。《烏龍小子》以茶文化為創意,以動漫系列產品為開發手段,除開發影視動漫作品外,還延伸開發了茶文化動漫產業系列項目,包括“將茶文化與網絡休閑娛樂進行融合的綠色兒童社區”———茶園物語、位于海峽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烏龍小鎮、兒童動漫樂園、烏龍小子主題生活館等,初步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茶文化動漫產業鏈。
一、茶文化動漫產業的性質、特征與界定
根據文化部等三部委聯合文件定義,動漫產業是指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包含動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制品、舞臺劇和基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茶文化動漫產業是動漫產業與茶文化產業的延伸交集,筆者結合動漫產業定義將其界定為“以涉及茶主題文化元素的創意為核心,由文化產品、主題形象、品牌和衍生品等組成的組合經濟集群產業”,是動漫產業和茶文化產業的交叉子集。究其特征,具有知識經濟和注意力經濟的全部屬性,具備覆蓋群體廣、市場需求大、產品生命周期長、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國際化等特點。
二、動漫介入茶文化產業經營開發的現實意義
(一)茶文化產業創新產業結構的需要
茶文化產業滋生于文化傳統與茶業經濟。縱觀世界產業發展現象,存在有兩種比較成熟的產業盈利模式,即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茶文化產業屬于前者。目前國內茶文化產業經營常見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系列模式,其主要形態集中于廣為熟知的“**茶文化藝術節”、“**茶博會”等為代表的大會經濟,以及以“印象大紅袍”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經濟,其主旨是通過各類茶文化活動,宣傳、推廣、吸引、推動區域茶業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產業附著于茶業經濟,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多屬“賺吆喝”型經濟,產業獨立性不強、延伸附加值較低。茶文化動漫產業屬交叉領域,二者的互作用模式可以描述為“以市場化為核心、產業化為導向,通過動漫內容策劃、制作與衍生品的設計和開發緊密結合,開展茶文化內容創作于產業運營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是以涉茶創意主題和動漫技術為支撐主體,服務和推動茶文化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并運用茶文化產業的盈利反哺動漫產業的成長,進而推動二者整體衍生事業的共同發展,形成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互助與循環。其盈利點有動漫文化產品、主題形象、品牌、版權交易和衍生產品的形象授權、廣告、教育培訓、商標權益收入、茶文化動漫主題旅游等等。
(二)有效營銷茶業經濟的載體與通道
近年來,茶產業作為中國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茶產業經濟規模蒸蒸日上,但其在全球占比效益卻未與規模成正比例相關,相比國際知名茶業品牌如“立頓”、“立亨”、“阿薩姆”,其在全球范圍的熱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文化營銷水平和品牌化優勢;國內的“統一”、“康師傅”等茶飲在全國范圍的良好市場占有率也得益于其邊緣品牌效應。就目前大陸地區缺乏國際甚或全國影響力的茶業品牌的行業現狀,動漫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文化輸出和品牌營銷渠道。
(三)國產動漫產業破局突圍的有效途徑
《2010中國動漫產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分析表明,目前全球動漫產業產值2288億美元,與動畫相關的衍生產品產值超過5000億元,該報告認為我國至少有5億人口是動漫市場消費者,市場價值驚人。囿于人才瓶頸,我國原創動漫在國際動漫市場中的影響力不大,產業層次相對較低,破局突圍一直是業界振興民族文化,打造動漫強國的強烈愿望。在“內容為王”的文化經濟時代,歷史悠久、題材豐富、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動漫素材,茶文化首當其沖。于國產動漫產業而言,通過挖掘、創新茶文化的動漫表現形式,策劃、運作產業經濟并利用其盈利反哺產業、企業的成長,進而推動茶產業、茶文化產業、動漫產業三者的多贏發展不失為現階段產業破局突圍的有效途徑。
三、茶文化動漫產業的宏觀環境分析(PEST)
(一)國家層面大力支持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國家重視并大力扶持國產動漫產業發展,主要措施可歸結為政策與資金、限制與扶持:①2006年國務院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動漫產業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八大文化產業門類之一;②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均為動漫產業設立了獎勵性政策,除對重點企業進行經費劃撥外,還積極為動漫從業企業提供稅費優惠;③國家鼓勵各地開播動畫頻道并抬高國外動畫片播放門檻。此外,茶業是我國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其產業發展歷受國家政策重視。受惠于茶產業與茶文化產業的緊密互動作用,茶文化產業發展普受各級政府的垂青、扶持,紛紛出臺政策、劃撥資金扶持茶文化產業發展,各級政府組織開展的各類“茶文化藝術節”、“茶博會”等就是很好的佐例。
(二)茶業經濟規模大、量比效益低,文化與品牌需求旺盛
目前我國還沒有國家級影響力的茶業知名2012年第2期吳嚴超:茶文化動漫產業經營空間分析品牌。2009年我國涉茶企業7萬余家左右,茶葉農業總產值達460億元,年增長幅度在10%以上,其產業經濟規模不可謂不大,但比對世界知名品牌———英國“立頓”,其茶葉年銷售數量曾經達到全球茶葉貿易量的四分之一,年產值約230億人民幣。除卻產品因素,文化與品牌的缺失是我國茶業經濟量比效益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恰恰是這種因素的存在,給予新時代背景下茶文化動漫產業以富足的成長空間。依托與文化產業經濟與茶業經濟需求,茶文化動漫產業的盈利點廣泛分布于產業鏈中,屬于受政策歡迎的綠色GDP行業,行業成長性好,經濟產出高、可預見的附加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