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貿易物流
一、引言
匯率是開放經濟條件下重要的經濟變量,匯率水平及其變化會通過貿易、投資等多種渠道對一國經濟的內外均衡狀況、經濟結構及增長模式產生重大影響。現階段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相對落后,匯率的金融市場傳導機制受到抑制,同時,外商直接投資仍然集中于加工制造業,這些現實決定了貿易渠道仍然是我國匯率傳導機制的主要途徑。
在宏觀經濟學中,匯率通過貿易渠道影響一國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匯率貶值會給貿易收支帶來什么變化,成功的貶值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以及貶值的貿易條件效應等。此后,經濟學家又把匯率引入出口需求函數分析匯率對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這種分析發現,對那些出口導向戰略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早期而言,無疑是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條捷徑。但貶值促進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在經濟實現起飛之后會產生許多問題。問題的根源在于貶值促進經濟增長是一種短期行為,不能通過改善一國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現階段,如何正確對待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問題已不能簡單以貿易收支和短期經濟表現作為參照系,而是應該更加著眼于長期利益。換言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水平應該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相適應。本文正是基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結構調整來分析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長期產出效應。
一、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影響長期產出的機制
一個國家的長期產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要素數量、生產要素質量及其在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的配置狀況。而要素數量(特別是自然資源)總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單純依靠要素投入實現產出增加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必須轉向依靠要素質量與要素使用效率。經濟的長期產出水平必須建立在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基礎之上,產業結構在本質上反映了一個經濟體的供給能力。但是供給面的變化一定要順應需求方面的變化,因為所有的供給最終都要服務于需求。通常來說,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高級產業部門產品與服務的需求較低一級產業部門的需求彈性大,為了適應這種來自需求結構方面的變化,產業結構必須作出合理的調整,否則經濟的長期產出能力將受到限制。
對于我國來說,由于出口需求在總需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出口需求的變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而出口需求除了受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各國貿易政策等影響外,主要還是受到相對價格即匯率水平的影響。研究表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化會影響出口需求的反向變化。馬丹、許少強(2005)通過考察中國外貿收支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得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貶值能夠改善中國的貿易收支[1]。盧萬青、陳建梁(2007)的研究表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將下降0.12個百分點[2]。但這種反向變化影響的是出口需求總量,而在出口需求總量中,作為初級產品與工業制成品,或工業制成品中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或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中的高技術知識含量的尖端產品對實際匯率的變化反映方向與反映程度是不一樣的。通常來說,較高級的產品因實際匯率提高需求下降較少,而較低級產品的出口需求也不會由于實際匯率下降而提高較多。這樣以來,通過本幣貶值獲得短期經濟產出增長會導致不合理的價格體系,不合理的價格體系必然產生一個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進而影響經濟的長期產出水平。本文運用計量模型從定量的角度考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化對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
二、模型的建立與實證分析
1.變量的選取
出口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出口商品的價格與出口市場的收入水平。在國際價格完全或接近完全傳遞的條件下,實際有效匯率(REER)無疑對出口商品價格具有決定性作用,本文把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I)作為影響出口額一個重要解釋變量是恰當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年度數據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提供的月份實際有效匯率指數進行簡單平均計算得到,由于我國在1994年以前匯率市場并不統一,多重匯率并存,因而本文所有數據都是始于1995年。出口市場的收入水平不能直接得到,本文用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WGDP)來代表出口市場的收入水平,其年度數據來源于聯合國。被解釋變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按SITC分類的數據。SITC把國際貿易商品分為10大類,其中0-4為初級產品,5-9為工業制成品,工業制成品中,SITC6與SITC8是勞動力密集型商品,SITC5與SITC7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本文重點分析出口總量、初級產品、工業制成品及其各組成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量與之間的關系。
2.模型的建立與回歸結果
用OLS對總量及各分類產品回歸,DW值最大不超過0.51,表明模型誤差項存在嚴重的正自相關。同時,觀察殘差自相關結構可以發現,自相關函數與偏自相關函數為一階截尾,由此,應該在回歸方程中增加一項。另外,總量及各分類產品的當期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系數均沒有通過t檢驗,而滯后一期的t值顯著,這也與實際相符合,國際貿易一般都是先訂立合同后出口,實際有效匯率當期變化并不會對當期的出口量產生影響,而通常具有一期的滯后效應。因此模型最終修正為:lnexpi,t=β1,ilnWGDPt+β2,ilnREERIi,t-1+β3,iAR(1)+μi其中,i=all、c、g、l、kt、SITC5、SITC6、SITC7、SITC8,分別代表出口總量、初級產品、工業制成品、勞動力密集型產品(SITC6+SITC8)、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SITC5+SITC7)、SITC5、SITC6、SITC7、SITC8。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別對出口總量、初級產品、工業制成品、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SITC5、SITC6、SITC7、SITC8進行回歸,得到實證結果(見表1)。
3.實證分析
總體而言,世界經濟增長仍然是影響我國出口最主要的因素。由實證分析可以看出,各分類商品的出口收入彈性均大于1,這也與我國在全世界出口貿易中占比不斷提高相符。同時,世界經濟增長對工業制成品出口的影響(彈性為1.430)要超過對初級產品出口的影響(彈性為1.339),對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影響(彈性為1.424)要超過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彈性為1.414)。從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對各分類產品出口的影響來看,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額下降,而且這種影響具有滯后效應,這符合J曲線效應。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對各分類產品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變化還具有結構效應。具體來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會導致工業制成品相對初級產品更小幅度的下降,這說明人民實際有效匯率升值雖然會造成出口下降,但會提高工業制成品在總出口的占比較,優化出口貿易結構。進一步,從工業制成品出口的內部結構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導致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相對勞動力密集產品相對較小的下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工業制成品出口的內部結構。另外,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化對SITC5出口的影響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