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
發展現代農機裝備已成為當前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農機化發展水平和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提高糧食產量的最佳手段之一,現將我省現代農機裝備工作的發展現狀做一總結分析。
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協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是要捋順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實現生產力的基礎與保障。為提高現代農機裝備的保有量,我國實行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通過國家財政補貼,提高合作社組織對國內、外大型農機裝備的購買熱情,采用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模式無疑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但從合作社的發展現狀當中發現:合作社的發展還面臨著機器的選型匹配不夠科學、土地連片經營不夠、管理比較粗放、配套機具質量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問題。要全面統籌的加強生產關系的捋順與管理,真正的讓現代大型農機裝備發揮作用,不流于形式,有效的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的大發展、快發展。
二、現有的小規模農業生產使現代農機裝備無法發揮效能
現在各合作社的流轉土地或代耕土地面積都比較少,土地還不能實現大面積種植,致使大馬力拖拉機無法發揮優勢,發揮不出作業效率高的特點,達不到良好的耕種效果。還有部分合作社配套的現代農機裝備不能滿足當地的實際需要,處在閑置狀態,存在著機器利用率低的問題。建議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地加快出臺相關的土地流轉政策,促進和加快土地流轉進程,加快實現土地規模化種植,讓現代農機裝備發揮作用。在提高現代農機裝備的利用率,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采用標準、科學的農藝進行耕種,使我省的糧食產量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樣既能提高農民的收入,解放勞動生產力,還能更好地發揮農機合作社的作用,實現一舉多得的積極效果。
三、現代農機裝備與小型農機具不相匹配
由于2010年省里補貼大馬力的進口機型比較多,最小的功率也要在180馬力以上,而配套的機具進口的很少,大多數都是國產的,存在著機器與機具的功率、工作轉速以及生產質量等方面不匹配的情況,存在大馬拉小車的情況,由此引起的機械類故障也很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農機裝備的使用。
四、現代農機裝備的保修期過短,個別生產廠家售后服務質量有待加強
由于很多大型農機裝備都是政府部門組織貨源,而不是合作社直接到廠家或經銷商處購買,所以導致廠家對現代農機裝備的售后問題不夠重視,有的用戶甚至對產品的售后根本就不了解,有了問題不知道找誰,尤其進口農機裝備的售后更是不知怎么辦。另外,因農機產品有其特殊性,有效工作時間很少,全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閑置,而配套產品的保修期只有一年,機器的使用量很小,發現問題的機率也很小,這樣就導致很多農機產品還沒怎么用,三包期就過了,生產廠家便以此為由拒絕服務。還有售后不及時、三包配件備貨不充足、服務半徑太遠等方面的問題。
五、現代農機裝備存在的常見故障需要政府引導解決
例如進口產品的燃油問題。由于進口機型的燃油系統基本選用的都是德國BOSCH高壓共軌系統,要求使用-35號的高清潔燃油,而農業耕作時期,-35號燃油在農村根本買不到,而通過運油車長途進油,就會使昂貴的-35號柴油又增加了運輸成本,從而增加了大型農機裝備的使用成本,有些用戶直言成本太高用不起,甚至要求國家給油補,因此廣大用戶對大型農機裝備是既愛又怨,存在著既想用又用不了、用不起的尷尬問題。
六、現代農機裝備的操作培訓少,售后服務網點少
2010年,我省的進口機型配套量比較大,進口產品多采用機、電、液一體化先進技術,而機手的素質普遍都不高,培訓時間短、次數少,達不到很好的培訓效果。在操作當中出現了很多人為問題,而非機器的質量問題,影響了農業生產。另外,進口農機裝備售后服務網點少的問題還有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