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水產資源論文
2004年,我國內陸水域和海水養殖產量高達3209萬t,占全國漁業總產量的65%[1]。然而,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也對天然漁業資源造成長遠的不利影響,對其進行分析,可尋找有效的途徑,以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水產養殖業概況
我國作為傳統的漁業大國,過去主要依靠天然漁業資源來滿足人們對魚類及其它水生動植物營養的需求,漁業產量也主要由捕撈產量決定。1985年起,我國確立了以水產養殖為主的漁業發展戰略,使沉睡多年的淺海、灘涂、河流、湖泊、水庫、低洼鹽堿地、采礦塌陷區等養殖適宜區得到了合理開發和利用,擴大了水產養殖規模,優化了漁業生產結構,減少了對天然漁業資源的沖擊與破壞。至1988年起,養殖產量首次超過捕撈產量,達到904萬t[1],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漁業大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并持續至今,為世界漁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一)內陸水域養殖
近年來,我國在養魚塘生態系與食用魚養殖技術、稻田養魚生態系與綜合技術、冰下水體生態系與魚類安全越冬技術、魚類養殖種類結構與養殖方式、內陸大型水域魚類增養殖應用基礎理論與綜合技術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從而實現了我國淡水魚類養殖的快速發展[2]。2004年,我國內陸水域養殖產量達到1892萬t,占全國養殖漁業總產量的59%,占全國漁業總產量的39%;其中:魚類1721萬t、甲殼類123萬t、貝類19萬t、其他29萬t[1]。
(二)海水養殖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廣大海洋科學家和水產學家的智力支持下,海水養殖業實現了舉世矚目的藻、蝦、貝三次產業浪潮[1]。2004年,我國海水養殖產量達到1317萬t,占全國養殖漁業總產量的41%,占全國漁業總產量的27%;其中:魚類58萬t、甲殼類72萬t、貝類1025萬t、藻類147萬t、其他15萬t[1]。在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種苗人工繁育、人工餌料、水產機械、冷凍加工業、漁業貿易和物流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并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2004年全國至少有449萬從事養殖的專業勞動力[1],并有相當多的勞動力兼職水產養殖業和相關產業。我國作為一個養殖漁業大國,2003年養殖產量占世界養殖總產量66%[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幾年來,漁業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對我國水產養殖業提高質量、優化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做好天然漁業資源保護。
二、我國水產養殖業對天然漁業資源的不利影響
雖然,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水產品的供應量,促進了市場繁榮,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也對保證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從目前發展狀況和趨勢看,水產養殖業也對天然漁業資源造成相當大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養殖業對內陸生態環境與沿岸資源造成相當大的沖擊與破壞,對天然漁業資源狀況造成長遠的不利影響。潮間帶和沿海濕地是許多魚類、貝類的重要的育成場所,形成沿岸或近海的優良漁業資源。由于這些區域被開辟為養殖塘場,導致沿岸生態系統功能喪失,一些近岸天然水產品產量快速下降。另一方面,魚藥濃度超標或富營養化的養殖廢水排放,導致下游水域中的有毒藻類生長,貝類大量死亡,同時也對下游水體和地下水造成長遠的不利影響。第二,由于盲目引進水產養殖品種,造成生物入侵。一般地講,入侵種類適應性強,在我國廣大地區很容易找到適宜繁殖的水體,而且,在我國自然界通常缺乏限制其發展速度的天敵。因此,如果對此估計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種的結果就可能弊大于利,必將打破現有的食物鏈平衡,威脅土著魚類的生存,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對我國天然漁業資源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目前對我國造成危害的入侵魚類主要有鳙、?虎魚、麥穗魚、食蚊魚、鮐?和甲殼類克氏螯蝦等[4]。第三,養殖魚類外逃,把病害帶到天然水域,對野生魚類造成毀滅性打擊。另外,外逃的養殖魚類與野生同類雜交繁殖,產生的混種魚類可能不適應野生環境,致使野生魚類種質下降。第四,采用鮮活餌料養殖造成的不利影響。近海網箱養殖一直沿用鮮活餌料,甚至連新興起的抗風浪深海大網箱也使用小雜魚和非食用魚作餌料,導致對天然幼魚和非食用魚資源的大量捕撈,造成資源枯竭,使位于食物鏈上層的其它魚類大量減產,直接影響漁業資源修復行動效果。同時,由于我國養殖餌料利用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殘余的餌料和魚類代謝物沉積在海底,會緩慢釋放出大量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再加上網箱這種高密度養殖方式,抑制了海浪的作用,使表層海水無法交換[5],養分停留在表面,在高溫下很容易發生赤潮危害。第五,對資源增殖和環境管理改良重視與支持不夠。我國僅有小規模的對蝦、海蜇、刺參、貝類等海洋種苗和內陸水域部分種苗增殖放流,與日本、北大西洋沿岸國家等先進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
三、實現我國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鑒于上述問題的存在,并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關于“積極發展水產業,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的要求,水產養殖與天然漁業資源保護與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必須特別關注和認真思考解決的問題。因此,水產養殖業只能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好天然漁業資源的前提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適度擴大漁業資源供應量,同時,為漁(農)民增收和加快農村發展做出貢獻。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水產養殖業平穩、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正處在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水產養殖業發展,是促進漁業增長方式轉變、保證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一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保護廣大漁(農)民發展水產養殖業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二是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對自然水域、灘涂要在開發利用的同時,做好保護工作,發展水產養殖業要充分考慮養殖區的承載能力,建立水產養殖業與自然相對平衡的關系,確定合理的養殖規模、養殖方式,力求做到資源利用與保護和諧統一,逐步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養殖結構和消費方式,全面提高資源利用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