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隨著英語教學法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學習者特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學習風格是學習者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典型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并影響整個學習活動。因此,了解和掌握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并在教學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將對教學和學習特別是高職英語教學和學習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構成個體學習風格的要素中,感知學習風格是最重要的(Reid,2002)。
一、學習風格概述
“學習風格”這一概念由美國學者塞倫(H.Thelen)在1954年提出,長期以來沒有形成一個能為人們普遍接受的定義,中外學者對學習風格都給出了不同的解釋。目前,國內對學習風格比較認同的定義是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一貫、典型、獨具個人特色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學習風格具有獨特性、穩定性和兼有活動與個性兩種功能的特征。
二、感知學習風格分析
感知學習風格是從感知角度即學習者感知信息通道傾向的不同對學習風格進行分類,主要包括視覺、聽覺、體驗和動手操作等學習模式。學習者往往在某一種學習模式上表現較為突出。視覺型的學習者主要通過視覺信息進行學習,如通過看書、圖片、視頻、黑板或屏幕上的學習內容,把要學習的東西在腦海中組成圖像和片斷,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聽覺型的學習者比較容易接受聽覺信息,如通過聽課、聽錄音或參與討論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體驗型學習者通過親身體驗如參與課堂活動、實習活動、角色扮演等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動手操作型的學習者不善于從書本接受知識,而要借助實際操作進行,通過動手如動手嘗試、做實驗、制造模型等來練習和理解來獲得最有效的學習成果。
三、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等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學會學習,首先要對自己的學習風格有較全面和準確的掌握,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找出并分析其學習風格,在教學中注意學習風格的共性和差異,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目標。
1.向學生引入學習風格的概念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學習風格不甚了解,也就無法找到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自己的學習風格,并根據學習風格的不同分類進行綜合分析,培養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揚長避短。如視覺型學習者在學習時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觀看視頻、帶圖解的詞匯記憶手冊等手段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習風格選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不同的學習者有不同的學習風格,教師在教學策略的選取上要盡量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需求。視覺型學習者由于對直觀材料的記憶力強,善于通過接受視覺刺激開展學習,因此要創造豐富的視覺學習環境。在教學材料的呈現中,盡量多地提供圖片、圖表、視頻等視覺學習材料。聽覺型學習者善于通過接受聽覺刺激進行學習,因此要呈現豐富的聽覺學習材料,如使用聽說教學法或設立聽說課。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習者的聽覺,對要求完成的任務進行口頭講解,課堂上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演講、聽錄音復述等活動。體驗型學習者善于通過親身體驗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他們在做中學,在教學活動中多提供分角色表演及模仿等活動,以利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如可以讓學生觀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片段或根據所學內容分角色表演,小組選出代表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英語詞匯接龍等。動手操作型喜歡操作性的活動如通過做筆記,在學習材料上劃線,親自動手操作等來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可使用教具進行配合。
3.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教學手段多樣化和綜合運用
在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上,一方面要盡量同時照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另一方面要針對學生的短處,采取彌補性的措施使學生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在教學中要以大多數學生的需要為依據,兼顧其他學生的需求。同時,教育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針對學生的短處,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面對不同學習任務時有良好的應對策略。如目前英語教學以聽覺和視覺為主要教學方式,適合體驗型和動手型的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手段相對較少,一方面要盡量提供適合的學習素材和教學手段,另一方面學生也要積極調整以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方法。
總之,感知學習風格只是學習風格的一種分類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發現其學習風格的特點,培養學習策略。在教學手段和策略的選擇上既要照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又要發現學生的短處,即采取與學習者風格不一致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面對不同的學習任務時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