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圖書檔案
目前,我國大學出版社已有100多家,占全國出版社總數的18%左右。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大學出版社已經在出版領域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學出版社立足教育,不斷探索和拓寬出版層面,深耕學術領域,為高校的教學、科研和文化建設服務。在加快我國出版產業發展的導向下,大學出版社被推向改制的進程。改制后,大學出版社將被推向市場,直面市場,參與市場競爭,成為市場的主體。大學出版社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的改革與創新為大學出版社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生存壓力。壓力可以激發大學出版社的潛力,改變原先的落后觀念,改革與市場規律不符的制度,不斷謀求發展,創造價值。大學出版社除了要加快內部發展,增強每一位編輯的市場主體意識和競爭意識,策劃特色選題,出版精品圖書外,更重要的是要積極拓展所占有的出版資源,整合出版資源,實現利潤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所謂出版資源,是指與出版產品形成直接相關的各種要素的集合。出版資源是相對于出版物的生產過程而言的,是與產品形成有關的各種要素的集合。[1]因此,出版資源是一個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的集合體。出版資源可分為核心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資源。核心資源,即直接構成出版物使用價值的知識內容的來源,通常稱其為選題資源;其他生產要素資源是形成除產品內容之外出版物其他直接生產要素的資源。
一、選題資源
什么是選題?學者做研究需要確定選題,期刊需要根據自己的學術風格選擇每期的選題,出版社出版圖書也需要好的選題作為支撐。就出版社而言,選題是編輯在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為適應社會、讀者需要而提出的出版方向。一個出版單位的生存質量和發展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對選題資源的開發能力和占有程度。選題是出版活動的首要前提,沒有好的選題資源,何談出版?大學出版社對選題資源的爭奪表現為高校教材資源的爭奪。目前大學出版社在教材資源的競爭中主要體現在大學公共課教材和高職高專教材。由于一種課程教材的版本繁多,所以教材之間的可替換性越來越強。一種教材如何能在眾多教材中脫穎而出?大學出版社應注重教材的后續服務建設,使教材全方位適合現在的教材市場和教師的教學需要。所以,高校教材資源的爭奪已逐漸表現為教材后續服務的競爭。為此,大學出版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在教材后續服務方面的競爭力。首先,為教材提供的配套電子教參和教學課件的內容既要精益求精,又要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其次,要及時跟進教學的網絡資源服務,為教學提供更多的、與教學緊密相關的課外資源;再次,依托自己學校的威望與學科優勢,立足高校,積極組織專家學者出版品牌教材和精品教材,占領教材市場,強化自己在圖書市場的競爭力和輻射力。
二、人才資源
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競爭的實質也就是人才的競爭。出版人才是指那些在出版理念上敢于創新,能夠把握、跟蹤社會文化思潮變遷與讀者閱讀興趣變化的人才;也是指政治強、作風硬、業務精、善經營、懂高科技的,能夠應對復雜情況與局勢的復合型人才。人才成為出版社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誰能擁有高素質的人才,誰就有優勢和主動權。因此,出版業的人力資源競爭更為激烈,出版社要搶占市場,首先要爭奪人才。出版人才資源在今后出版產業化和出版市場國內外競爭中具有戰略性的突出地位與作用。因此,出版社必須擁有一支有能力、能競爭、善經營的高素質出版團隊。然而,目前出版業面臨人才缺少、人才儲備不足的局面,這更顯出版人才的珍貴。為此,大學出版社首先應重視人才的培養,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良好環境,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次,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完善職工的培訓機制,全面加強員工的在職教育培訓,給員工創造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更新員工的知識庫,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再次,注重編輯結構的合理化,培養多能編輯。可以利用多崗位輪換制,通過多崗位的實踐,培養懂編輯、懂營銷、懂市場的全方位人才,比如,策劃編輯、版權貿易編輯、數字技術編輯等。
三、作者資源
出版社要出版精品,就要有一批好的作者。在出版的整體流程中,作者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出版社選題策劃的執行、落實和完成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作者的參與和支持。作為大學出版社,不僅擁有廣大的受眾市場,而且也擁有大量高智商的作者資源。而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有不少學者出現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難于靜下心來著書立說,而大量“職稱書”卻紛紛涌現。因此,高質量的稿源開始緊缺,優秀的作者成為各大學出版社爭奪的焦點。如何保證高質量的稿源?大學出版社應擁有豐富的優秀的作者資源。一個高質量的作者群體,是出版社的資本。從出版社自身的角度來說,要增強競爭優勢,樹立企業品牌和誠信。作者都希望把自己創作的作品交給有實力、有影響力、有誠信的出版社出版。所以,出版社要吸引優秀的作者,還必須自身硬,加快自身的發展。編輯是出版社的核心生產力。一本書誕生的每一個環節,編輯都要親歷親為、全程參與。[2]另外,與作者交流最多的還是編輯,編輯的人格魅力、素質等將直接影響著與作者的交往。所以,編輯的能力與素質是爭奪作者資源的關鍵,大學出版社應注重編輯隊伍的建設。首先,編輯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能與作者在交流時產生共鳴,能就書稿提出相關的修改建議和意見,得到作者的認可和信任,使作者能夠放心地把書稿交給編輯操作。其次,編輯在與作者交往時,要以誠信為本,取得作者的信任。因為出版社所從事的活動為商業活動,所以誠信為前提,要尊重作者的權利。再次,要建立作者信息庫,與作者保持長久的聯系,慢慢建立深厚的友誼。第四,編輯要隨時掌握作者的教學、科研情況,及時了解作者的科研進展。
四、信息資源
廣義的出版信息資源是指出版物的信息內容以及出版活動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的集合。出版信息資源是已經生產出來的出版物,是可以繼續開發、利用的信息資源;出版信息資源不是消耗型資源,而是再生型資源;對出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能隨心所欲地盲目進行。出版信息資源一直貫穿于出版過程的始終,時時刻刻影響著出版社的經營行為。出版的資源,也就是選題創意,來源于出版信息資源。若出版社能掌握并科學地分析信息資源,就能在出版物市場中掌握主動權,處于優勢地位,對建設暢銷和長銷圖書至關重要。要想占有廣泛的信息資源,就要及時捕獲最新最快的信息,快速地形成好的創意。目前,大學出版社的編輯一部分是由教師崗位轉換過來的,一部分是出版社根據自己圖書生產方向招聘的理工科或者文科類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還有很少一部分是出版專業的畢業生。這樣的編輯結構更適合于圖書的編輯加工工作,但他們往往對市場缺少認識,對信息沒有機敏的感知能力,缺少出版創新能力。所以,對大學出版社而言,培養編輯的信息感知、加工處理和使用能力,占有足夠多的信息資源,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首先,及時捕獲最新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研究成果,并據此提出新的出版選題,及時將之轉化成新的出版物。其次,要占有充分的市場信息,比如圖書市場的銷售熱點、本社各種圖書的銷售情況、與本社圖書類似的圖書的銷售情況及市場評價等。再次,加大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使信息資源在重組中轉化成更多的精神產品。比如,對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進行整理、加工、組合、編排,使本來分散的信息變成集中的信息,使本來只有個體效應的信息變成有整體效應的信息,從而促進信息資源的擴大和增值。第四,了解讀者的需求信息,推出在內容組合和表達形式等方面都適應讀者需要的出版物,繼而在此基礎上引導讀者,促使讀者接受更高層次的出版物。最后,出版社還應重視信息資源的管理和網絡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