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相關
摘 要:本文以60年來上海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為背景,提煉總結出60年來上海在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經驗以及創新。其基本經驗包括:從政治戰略高度的普遍性和專業理性要求的特殊性兩個層面解讀和抓好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構了一套較為完整、系統化的合力做好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通過提高優秀運動員的分辨能力與價值澄清,在意義世界打牢思想基礎,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注重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激發活力, 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其發展對策包括:要進一步明確時發表展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推進工作創新,不斷提升優秀運動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增強教育的創新性、系統性、有效性;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將教練員和優秀運動隊打造成“學習型隊伍”;構建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確保實現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
關鍵詞:上海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對策
一、研究意義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上海體育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先后涌現出李富榮、朱建華、莊泳、孫雯、姚明、劉翔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運動員。特別是上海籃球運動員姚明在國際舞臺樹立了新一代中國優秀運動員嶄新的精神風貌,搭建了中國與世界對話、交流與溝通的橋梁。這些成就的取得的,其因素是綜合性的、多方位的、立體性的,包括政治因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以來,上海堅持對優秀運動員進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和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上海有針對性的強化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理想信念教育,使優秀運動員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其道德品格與綜合素養,不斷抵御拜金主義、名利思想等誘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上海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的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觀點、原則、方法。這些理應加以總結、提煉,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理論,用于推動我國體育基礎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的完備,并進一步提高我國 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60年來上海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經驗
長期以來,上海市認為,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對運動員發揮著導向、凝聚、調節、轉化、激勵等價值功能,是上海體育事業的基礎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戰略地位,同時,上海從優秀運動員終身發展的角度進行工作安排,采取各種措施,對運動員進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1 準確定位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價值,從政治戰略高度的普遍性和專業理性要求的特殊性兩個層面解讀和抓好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
60年來,上海始終把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優秀運動員培養的首位,并把它做為優秀運動隊建設的靈魂和生命線。從政治戰略高度而論,上海市鮮明的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培養“四有”運動員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優秀運動員的事業心、拼搏精神來源于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的有效途徑,”[1]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加強和改進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上海體育事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更關系到上海優秀運動員的成長成才以及全面發展。從專業理性要求的特殊性而言,上海市認為:競技體育這一職業目標的內在挑戰性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優秀運動員對社會有一定影響度,承擔精神文明示范者的社會角色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長期承受持續艱苦的大運動量的專業訓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競技體育的排它性、殘酷性以及塑造超越一般人的的思想品質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優秀運動員長期的單調封閉的專業技能的提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的有限以及未來發展的無限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做保障。因此,多年來,上海市“把運動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當訓練工作、制定運動隊責任書、制定訓練計劃一樣來抓”,明確“各訓練單位黨組織一把手要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由于準確定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從宏觀與微觀、從硬件到軟件、從教練到運動員、從賽前到賽中、賽后等全方位加強了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上海競技體育不斷取得新突破,在不同時代涌現出李富榮、莊泳、孫雯、王勵勤、姚明、劉翔等中國體育的標志性人物。
2.2 科學把握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律,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持續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建構了一套較為完整、系統化的合力做好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
一名優秀運動員的健康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非某一階段以及某一位教練員所能決定的,它受到社會大環境以及家庭、運動隊、教練乃至宿舍等微觀環境的影響,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作保障,這樣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以及有效氛圍。為此,多年來,上海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與導向性、適應性與超越性、層次性與階段性、激勵性與示范性、真實性與可信性以及雙向互動等規律,科學的建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如2006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上海市優秀運動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共有八部分,[2]分別從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標和要求、著力加強訓練中、競賽中以及日常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加強領隊干部隊伍建設、教練員要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堅力量、切實加強優秀運動隊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整體規劃。其完整性與可操作性在全國體育系統并不多見。上海還特別重視運動員道德素養的教育與培養,于2002年下發了《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加強體育道德建設的意見》[3]使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章可循,靠制度保障。
2.3 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優秀運動員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提高分辨能力與價值澄清,在意義世界打牢思想基礎,提升優秀運動員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