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0引言
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的專業技能人才[1],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豐富和變化,反映在招聘過程中,他們更注重對求職者綜合職業能力的考量。因此,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就成為現代職業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成為當前職教改革的重大課題。職校計算機教學必須順應這一趨勢,立足于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具備實施這一能力目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
第一,基礎性條件。計算機基礎是計算機其他專業課的基礎,也是某些計算機衍生學科的基礎,如會計電算化等。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能給學生奠定一定的職業能力基礎,為學生在其他學科中進一步發展職業能力提供保障。
第二,時間條件。當前,職校計算機基礎主要講授一些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教學任務量相對較小,有較于其他學科相對充裕的時間來安排職業能力訓練的相關內容。
第三,空間條件。對于計算機教學,職業院校一般都配備有軟硬件條件相對完善的上機環境,這為教師靈活安排職業能力實訓提供了有利的空間上的條件。本文基于上述條件,結合市場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對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涉及到的職業能力進行了界定,并對如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進行職業能力培養進行了相關探索與實踐。
1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涉及到的職業能力界定
經過對勞動力市場的調研,本文將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涉及到的職業能力界定如下:第一,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指的是從業者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計算機學科的技術能力,是從業者承擔計算機相關崗位工作的知識基礎。第二,基礎能力。基礎能力指的是從業者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積累沉淀下來的普遍意義上的能力和素質。主要包括:
(1)學習能力。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會學”,只有實現“會學”,才能真正的“學會”,學習能力是從業者在工作崗位上進一步接受教育和謀求自身終身發展的重要條件;
(2)語言表達能力。從業者可以精確簡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便于與他人快速、高效溝通,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3)溝通協作能力。從業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相關行業的分工協作、人際交往變得更加密切,這對從業者的溝通協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問題接踵而來而且復雜程度不段升高時,能夠系統地找出問題的原因,以最有效的方式解決[2]。計算機的應用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特征決定了行業從業者必須具備敏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和高效的解決問題的能力;(5)職業道德素質。從業者必須具備起碼的思想道德修養、職業素質、責任意識、敬業精神、主動意識等等。上述能力界定完成了對職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職業能力目標的整合,專業技能和基礎能力之間相互聯系,更符合社會對職業能力的需求。
2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與實踐
2.1基于職業能力目標重構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理論和上機實踐。傳統教學模式下,這兩部分的教學內容設計主要圍繞學科專業知識展開,單純突出了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基于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必須對這兩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
(1)理論知識的重構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部分,根據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除了著重講授專業基礎理論、操作理論外,必須同時貫穿溝通理論、協作理論、職業道德理論、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職業能力理論。教師通過綜合考慮分析,重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體系,有重點多角度地講授給學生,使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自身對職業能力的認知和理解。
(2)上機實踐內容的重構相應地,對于上機實踐部分,根據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除了展開專業知識的實訓外,還必須安排溝通協作訓練、語言表達訓練、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訓練、職業道德規范訓練、職業禮儀訓練等多個方面。教師針對每次課不同的專業實訓內容,安排設置適當的非專業實訓內容,既要安排學生按時按質完成專業知識實訓,又要保障學生系統有效的進行基礎能力訓練。重要的是,上述理論和實踐內容的重構不是理論和過程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以“多贏”為目標的對于相關多個方面的合理配置和優化整合。
2.2基于職業能力目標合理組織教學活動
(1)解讀就業形勢,強化職業能力認識
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首先要重視內因對人的發展產生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學生自身形成對職業能力需求的認識。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不同,它是直接是就業為導向的,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不能脫離學生的就業實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開課之前的準備階段,由教師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應用領域廣泛的特點,使用多種手段向學生詳細解讀當前的就業形勢,包括當前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分析,人才競爭形勢等等,此外,針對如多種行業多種崗位的招聘公告,分析具體的招聘條件,使學生形成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視,以及對崗位要求職業能力的理性認識。當學生認識到所學課程的內容和以后就業息息相關時,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就會被激發出來,這無疑對后續教學活動的組織提供了最重要的條件。
(2)重視講練結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當前,職業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一般都仿照高等教育“理論教學放在教室,實踐教學放在機房”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在課堂上進行長時間的理論課講授或者操作演示;學生則常常是被動地聽、被動的看,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到了上機課,很多學生還是一問三不知,教師不得不再一次對知識點進行講授。這就造成了“知”與“行”的脫節,長時間下來,很多學生無法形成整體的課程認知體系,教師也往往疲憊不堪,教學效率低下。基于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必須改變這一現狀。計算機基礎教學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將“講”和“練”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