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動畫教育論文
航空工程的先驅者、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馮•卡門教授有句名言:“科學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師創造未來的世界。”這句話說得極是!其實,科學家通過研究亦能帶給人類未來的世界,歷史上的每次科技進步都帶給人新的生活。但這只是說了人類文明中的物質文明,在說到人類文明的另一半——精神文明時,還可以再加一句:“藝術家創造精神世界與未來的世界。”工程師給人類提供一個什么樣的生存環境,應該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而工程教育正是培養這種工程技術人才的專門教育。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與更新越來越快,工程技術對經濟與社會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而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直接決定工程技術的水平和發展速度,決定了國家的工業競爭力。因此,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都在大力推進工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力爭培養出更高質量的人才,以保持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除了工業以外,西方的文化產業,比如動漫及其周邊產品,也給其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增長點,而日本的動漫產業的產值更是趕超汽車工業。如今在中國,政府也正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以尋求新的經濟與文化增長點。作為創意文化產業一部分的動漫產業,也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今天的動漫產業,尤其是動畫,其內涵越來越寬泛,邊界越來越模糊,技術成為手段,越來越具有工程化的特點,動漫藝術家或工作者也像工程師那樣,必須具備很強的創新精神、實際動手能力和商業開發意識。硅谷推崇備至的便是濃厚的工程師文化,其精髓就是很強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商業意識。從這點來講,動畫人才培養也就與工程師的培養十分相似了。
工程教育改革著重解決“面向工程實際”的問題,培養層次、結構體系與人才類型的問題,教育與產業結合、與企業緊密合作的問題,教育中的創新教育問題。與工程教育改革要點相對應,動畫人才培養也需要注意面向實際動畫生產制作與創作問題、人才類型與結構體系問題、校企合作與產學研結合問題、創新能力培養問題。天津大學動畫專業教學改革即以此為要旨,充分吸收和借鑒工程教育改革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動畫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全面的改革和創新,突破傳統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局限性,本著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宗旨,強調突出生產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筆者從培養方案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入手,結合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產學研結合、效果跟蹤、學生就業、企業反饋、制度建設、管理環節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改革探索,全面闡釋天津大學動畫專業如何解決動漫人才特色培養問題。
一、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
以工程教育改革中要解決的培養層次、結構體系與人才類型的問題為參考,在借鑒歐美與日本等成功的動漫教育模式以及傳統藝術院校因材施教的工作室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經過大量的校、企調研,結合幾年的實踐探索,天津大學動畫專業著手大力進行教育改革,將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為“通識教育加工作室方向培養”,同時輔以大量的藝術、人文、管理、設計,甚至部分工科課程等方向的選修課程,再加上第二課堂的研究、創作方式。所謂“通識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大一、大二年級將動畫所需的造型基礎課程、動畫基礎與專業課程、動畫理論課程、技術類課程、公共課、選修課基本修完,使學生對動畫藝術、創作、制作、理論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打好后續學習、提高的基礎。通識教育階段課程加強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加強課程設計環節,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創作、創新能力。工作室培養階段重點放在知識技能融會貫通與提高創新上,請企業的一線專家走進課堂,教學方法由“聽中學”改為“做中學”,側重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藝術表達能力的訓練。工作室階段突破傳統的工作室培養的局限性,強調校企聯合培養和對學生的因材施教、發展其個性,具體措施是整合實踐環節,保證企業介入(時間的開放性)和培養方式的多樣化(空間的開放性)。工作室培養階段是真正的校企合作生產實訓與研發,學生原創實驗、畢業設計(論文)的階段。在大二下學期,本著雙向選擇和服從調劑的原則,學生通過選報方向和考試、調劑進入相應的工作室。工作室分為二維工作室、三維工作室、定格工作室,以及大四的綜合工作室。各工作室針對各自的培養方向進行課程結構與內容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意愿,結合大一、大二的專業基礎課程,將企業項目引入教學,由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以教學大綱為本、以生產標準為基準,共同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共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特色培養。工作室培養模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的同時,也鍛煉了教師隊伍的生產實踐能力,保證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學校參照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工程師培養思路,結合動畫專業特點和培養方案對教學大綱作了充分調整,進一步圍繞動畫制作所需知識與技能,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使各部分和各階段課程相互搭界、相互銜接。因此,學生的學習有了一條明確的主線貫穿始終。具體的造型基礎課程、動畫基礎與專業課程、動畫理論課程、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專業選修課的知識點被整合、相互銜接,使學生的實戰技能、理論基礎、創作能力得到全面鍛煉與提升。工作室課程內容全部實訓化,重視每名學生的個人實戰能力、團隊合作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課堂點評、師生互動、評價與改進環節被加強。在作業成果提交方面要求:創作與設計理念貫穿化、基礎作業作品化、設計作業專業化與標準化、創作作業專業化與規范化,所有作業均為實物化與電子化雙版本。
二、通識教育階段課堂授課與創新能力培養
通識教育階段課堂教學完全注重對學生理論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方面,三大基礎課程注重動漫基礎與構成的知識,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動漫造型素質與表現能力培養,完全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造型基礎課訓練內容與方法。優點是使學生從以前的造型觀念與技能向動漫造型觀念與技能轉變,通過一定的創意設計訓練,教學直接與后續的角色設計、設計稿、運動規律、中間畫、原畫、場景設計、美術設計等課程內容教學掛鉤。在接下來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理論課、技術類課程中,教師由淺入深地對動畫相關知識、技能、行業標準、流程與要領進行系統講授,此部分教學除了理論與技能的傳授,更加偏重創意和設計的訓練,特別是每門課程結束時的設計考核,更是將每門課程的知識點作系統的串聯與展開。同時,我們要求學生每門課程的大作業(考核與考察)要按照企業做項目時的各個分項目的策劃書和冊頁的標準,這種與企業生產標準對接的做法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做好“預演”。專業理論課程圍繞市場、策劃、管理、營銷、推廣、劇本、創作、導演、概論、賞析、動畫史、藝術概論等展開,結合學生的專業和選修課學習,進行細致、專業的研究總結。在動畫片臨摹課程中,學生分組做相同的片段臨摹。通過臨摹,學生一邊學習優秀動畫片的創作與制作經驗,一邊將個人的專業學習進行系統的串聯與總結,一邊對優秀動畫片的生產流程和制作標準有了基本掌握與了解。技術類課程以功能使用入手,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講解,指導學生練習,結課時以課程設計進行總結,使學生在總結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此部分的專業課、理論課程大多是由有多年動畫片生產經驗的專家帶領專職教師共同授課,在教學的同時保證了教師梯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