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比較文學文化論文
本文作者:汪太偉 單位:貴州大學人文學院
1.研究會組織機構的建立健全、教學研究隊伍的壯大及其對教學體系的促進
四屆中國比較文學教學年會的召開,一方面建立健全了研究會的組織機構,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隊伍的壯大和教學體制發展的實效,而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和比較文學研究會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
1.1組織機構的建立健全
1995年11月,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國際比較文學教學教材學術研討會在煙臺大學召開,煙臺會議通過了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章程,確立了研究會的宗旨:致力于提高比較文學教學、研究的水平,促進、協調、組織比較文學教學、研究在學校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學術交流,為培養年輕一代的開放意識、全球意識與比較觀念,為中國的文學事業面向世界服務。研究會掛靠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研究會選舉陳???岢ぃ?蹕妝搿⑿惶煺瘛⒊略競臁⒚險巖鬮?被岢ぃ?⑵蓋肜主煸啤⒅煳??⒘中闈濉⒘魏杈?⑿煬┌病⑺錁耙ⅰ⒙?禱?⑷鈉M子為顧問;劉象愚、劉獻彪、陳??⒊略競臁⒊瑪亍⒚險巖恪⑿惶煺瘛⒄懦芯鍘⑿煅鍔形?N窶硎隆5?007年的第三屆年會,研究會又聘請樂黛云等8人為顧問,選舉了理事52人,常務理事21人,并進一步健全了組織機構,增設了學術委員會、組織委員會、出版委員會、聯絡委員會等四個委員會,具體了各組織機構的分工。
1.2教學研究隊伍的發展壯大
1995年參加首屆年會的比較文學專家、學者、教師以及出版工作者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共計60多人。2007年的第三屆年會,到會代表約160多人,參會人數規模為四屆年會之最。2009年的第四屆年會,擬出席年會的代表已有260多人,實際出席90多人。代表分布于全國22個省,4個自治區和4個直轄市的80多所高校及相關研究機構,這充分表明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隊伍的日益壯大,比較文學教學和研究在中國已經構筑了堅實的基礎,教學交流的平臺也日益寬廣。
1.3比較文學多層次教學體系的建立
在首屆比較文學教學研究年會上,陳??淌謐雋頌馕?侗冉銜難Ы萄?欽餉叛Э菩送?⒋锏幕?頸Vぁ返謀ǜ媯?ǜ娑員冉銜難в裳⌒蘅胃奈?匭蘅我約霸謚泄??⒈冉銜難?檔缺澩锪艘笄械鈉詿?T?003年的第二屆年會上,陳??岢ぴ凇蹲呦蛺逯蘋?凸娣痘?返墓ぷ鞅ǜ嬤兄賦觶?泄?冉銜難Ы萄а芯炕岢閃⒁延?年,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在這期間進入了穩健發展的階段。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作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的一個專業委員會,為推動比較文學的教學,向教育部提交了關于加強比較文學教學的三點建議書,為教育部考慮有關問題、制訂有關文件時提供了必要的參考。在此環境下,比較文學已成為高校中文系的必修課,許多學校建立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不少學校新建了比較文學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在教學體制上,比較文學不僅在大學本科教學中普遍開花,而且已經擁有了十幾個博士點,幾十個碩士點,四川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創辦了比較文學系,北京大學和四川大學還設立了國家級重點學科基地。[2]在2009年的第四屆年會上,陳??岢ぴ凇豆娣痘?攵嗲??mdash;——本科比較文學教學的反思與前瞻》的報告中指出,自1978年以來,通過對比較文學專業人才的不間斷培養,為學科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了新生力量,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多層次的完整的比較文學教學系統。一是研究生教學和比較文學系;二是大學本科教學;三是高校理工科和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的啟蒙性教學。到2009年,招收比較文學研究生的院校有94所,本科階段開設比較文學課的院校有160所,另外,浙江工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理工科大學也開設了比較文學課程。陳??岢ぶ賦觶?ldquo;這樣一個體系,為比較文學教學廣泛、持久、穩定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3]
2.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對教材建設的推動
2.1教材編寫的細致磋商與精誠協作
在1995年的首屆年會上,陳??岢そ檣芰?984年以來中國在比較文學教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亟需深入討論與解決教材編寫、學科定位等問題。[4]該屆年會集中討論了中國比較文學的教材建設,并重視對國際比較文學教材的借鑒,尤其是孟華、盧康華、劉向愚等人,他們分別對比較文學發源地的法國和比較文學活躍的美國等國家的教材狀況進行了專題介紹,為我國比較文學的教材編寫提供了國際視野。通過對國際和國內比較文學教學教材狀況的討論,會議決定編寫三套教材:一套適合中學教學用的比較文學導讀本;一套適用于師院、師專及電大的教材;一套適用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學的教材。首屆年會的召開,團結了中國比較文學界的核心力量,為中國比較文學的教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接推動了《比較文學》這部本科生、研究生比較文學教材的出現。這部教材的編寫成功,經歷了嚴謹的編撰過程。1996年6月中旬,在蘇州大學舉行了該書初稿的討論會,1996年8月,大部分撰稿人就《比較文學》編寫中的問題進行了細致的磋商,1996年11月中旬,又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了該書的定稿會。這部教材的編寫,是在對已有的國內外教材審視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探討和磋商而確定的,顯示了自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成立以來,中國比較文學教材編寫的集體智慧和嚴謹學風。正如陳??淌讜凇侗冉銜難А返暮蠹侵興?賦齙模?ldquo;1995年11月下旬,在煙臺召開的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上,我們接受許多與會代表的建議,決定編寫一本能夠反映比較文學現狀、適合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比較文學教材。……這次編寫工作得到了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和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的大力支持。許多執筆者都是學會和當前學界的活躍人物,他們各有自己繁忙的工作,但都樂于放下手頭的工作,擠時間為本書撰稿,并及時交稿。正因為如此,才保證了編書工作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并且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所以我們說,這是中國比較文學界通力合作的產物,是集體勞動的結晶。”[5]如此精心細致的編撰,使得教材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季羨林先生稱贊這部《比較文學》教材為“預示著繁花似錦的比較文學研究的春天即將來臨”。[6]《比較文學》經蘇州大學推薦申報,獲準列入國家教委“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規劃,自1997年出版以來,重印l0多次,一度成為各高等院校的主要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