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德育論文
本文作者:李金鐲 單位:肅寧職教中心
目前的中專職校學生大都是擠不上普通高中教育的初中畢業生。這些學生進校起點都比較低,在小學、初中階段,由于種種原因,他們逐漸成了學習上、品行上暫時落后的群體。他們學習自覺性差,厭學、拒學,甚至逃學,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差,散漫放縱,不服教育,經常滋事違紀,在宿舍里、食堂里、校園內常常因小事動輒打架斗毆。他們經常頂撞辱罵師長,心理封閉,缺乏愛心,集體觀念淡薄,以自我為中心,抽煙,喝酒,談戀愛,上網吧,損壞學校公物,等等。這是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即將踏上社會,但不能自立于社會,而地方經濟建設又需要他們。因此,他們是所有未成年人中最需要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群體。中職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世界觀與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社會公德、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最佳時期。面對這樣的受教育群體,怎樣才能做好德育教學工作?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教師,如何根據當代中職生的現狀進行德育教育,是我們在教學中面臨的主要課題。
一、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是:
我的教育理念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把德育工作滲透到教學工作中。種好自己的“責任田”,教育好每一位學生。我的體會是:成為學生的朋友,當好學生的教練,做學生的嚴師。幫教學習困難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應該做好每一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教工作。我所說的學習困難學生是指那些“上學不讀書”的學生,這在當代中職生中占有一定比例,人在學校且不聽課,布置的作業不做,呆夠時間就回家……此謂“上學不讀書”。我是一位專業課教師,每天與中職學生打交道,深知“上學不讀書”群體的苦衷,坦白說,我還挺敬佩他們的:他們對學習已經沒有興趣,上課好像聽天書,除了睡覺就是說話,吃東西喝水無所不為,時不時遭老師批評和“白眼”……這樣的日子還能一天天熬下來,其意志力還真讓人不能小看。
(一)我們對這些學生的行為形成作了調查和分析,發現其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四方面:
1、自身因素。自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學校逐步形成學習習慣差、紀律觀念弱等,而這些不良習慣沒有得到及時輔導和矯正,阻礙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良好行為的養成。同時學生因知識、思考能力的有限,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對教師一般的教育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學校因素。教師的不負責、教育手段陳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處理問題不公正、學習上的困難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課業負擔繁重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同學的嘲笑冷落使他們產生自卑感……
3、社會因素。網絡游戲、不健康的書刊、充滿暴力的影視……引誘著孩子,使缺乏自制力的學生不想學習。
4、家庭因素。家長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過分溺愛;有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隨便打罵孩子;有的家長則對孩子放任自流,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從不過問;有的父母離異、家庭破裂,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
(二)、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教策略:
1、愛的策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愛,會給“學困生”撐起一片自尊的天空。教師要包容“學困生”的所有缺點,從感情上親切他們,興趣上引導他們,學習上啟發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讓“學困生”體會到老師時時刻刻都在愛護、關心他們。
2、輔的策略。由于“學困生”的素質天賦以及其他形成原因的不同,導致在輔導過程中花費了艱苦的勞動卻收效甚微。作為教師,要切忌煩躁和蜻蜓點水,應一個知識點、一道習題耐心地講解,作分別輔導,指點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不厭其煩地“授之漁”。
3、助的策略。通過結對子活動和異質分組,使學生之間有互助與協作,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困生”改進學業,也可使優等生進一步得到鍛煉,使“學困生”在互助氣氛中體會平等,體會助人和學習的快樂。
4、激的策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要充分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鼓勵,循循善誘。并以此為突破口,激發“學困生”前進的信心,還可安排他們做教師的小助手,幫助老師收、發作業本,也可安排他們跟好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5、督的策略。學校積極為家長搭建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舞臺,家長們走進課堂,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行為,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底,然后有的放矢地協助任課老師督導孩子回家做好預復習工作和家庭作業。
6、評的策略。通過分層教學和分層作業,讓“學困生”體驗成功。我堅持不給“學困生”打不及格等第,只要完成相應層次的作業即可;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完成高層次的作業,即可加分,充分激勵“學困生”學習各科知識的興趣。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到精神寄托,令他們有成就感,并逐步樹立自信心。
二、在管理方面的體會:
(一)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讓學生參與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我認為,教書育人,育人是本,育人為先,教書為育人服務。如果能規范學生行為習慣,形成氛圍,逐步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我們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學校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自理自律、自我督促、相互提醒、互相監督。高一新生軍訓雖只有短短一星期,但相當有效,開學一月內,組織性紀律性大大提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逐漸回到從前。特別像我們這樣的學校,人數龐大,基礎參差不齊,最好是準軍事化管理,考慮到操作的困難,推出易行的“半軍事化管理”,讓部隊嚴明的組織紀律性持續下去,并最終養成好習慣。學校實施“半軍事化和勞動周”管理,要求學生在早操、衛生、用餐、住宿等方面統一行動,執行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養成服從命令聽指揮的習慣,養成必須服從法規、服從真理、服從師生教導的習慣,養成集體主義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作用。我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規范自己守,自己的活動自己搞,自己的組織自己管”,積極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創設平臺。推行學生值周活動,每位學生都參與一周的執勤管理,讓學生參與學校的衛生、值勤、督查、綠化、食堂等勞動,自理自律、自我督促、相互提醒、互相監督,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形成氛圍,逐步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形象。在班級內開展“行規進步學生”評比活動,通過榜樣示范、目標激勵、形象展示,為“行規進步學生”喝彩。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均由學生自己組織和管理,包括對班級的各類考核評比打分,教師僅僅是指導把關。我把整個班級分成幾個團隊,每個團隊選舉一名團長,從衛生、紀律、學習等幾個方面對各個團隊進行量化考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為團隊爭榮譽的信念,我是集體的一員,我為集體出一份力。結果班風、班貌得到進一步提高。以前主要是教師在管學生,而現在一有學生違紀,馬上就有學生去制止和說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內化為自覺行動,困難學生的不良行為得到改正,個性得以張揚,學習熱情得到了激發,能以健康心態融入班級的學習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