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礎教育
本文作者:張學禮 王玉芹 趙敬艷 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人文學院 河北省電教館研究科 石家莊市第二十五中學
我國自2001年發布《教育信息化十五發展綱要》以及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來,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浪潮,在經費投入、建設規模、軟硬件平臺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從建設轉向應用,以應用促進發展”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現階段的主題。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深入,硬件環境的大投入與應用效果的低產出已成為當代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焦點矛盾,如何對區域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投入與產出進行績效評價,找出制約不同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引導、監督和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持續發展,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核心問題。
一、社會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后臺支持
提高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應用績效,需要全社會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一是從政府及主管部門層面,加快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積累基礎資料,掌握總體狀況,加強動態監測,整合各級各類教育管理資源,搭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提高管理效率,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斷提高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二是在學校管理層面,制定符合實際的學校基礎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實現學校教學與管理的信息化,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互聯互通,促進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三是在技術支持及應用指導層面,有關部門要建設和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及技術支持服務系統。建立專門數據庫,對信息化設施、資源現狀和應用等進行動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力求以數據為依據、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指導建設;開展遠程技術指導,確保各級學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加強指導,促進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
二、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充分發揮人的智力因素的作用
人才工作非常關鍵。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在2010年全國電教館長會議上指出:“全國電教館系統要在教師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把教師培訓工作特別是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任務抓好、抓實。”所以要把人力資源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解決好基礎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問題,充分發揮人的智力因素的作用。為此,要加強管理隊伍的培訓。要加強各級管理者的信息化素養培訓,培養一支具備較高信息能力的管理隊伍;制定教師信息能力培訓規劃,出臺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考核標準,開展新一輪學科教師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和能力培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和水平。為信息技術人員隊伍創設更好的工作條件,在任職資格、人員編制、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明確政策支持;努力改善中小學校網絡管理人員的任職待遇,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堅持以資源建設為重點,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應用
在以計算機為主要媒體的現代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靈魂。如果沒有軟件,所有的硬件都是一個軀殼,所以我們把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定位在軟件的開發、研制與應用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致力于發揮教師的群體作用,鼓勵教師開發一些適合自己進行日常教學的軟件,鼓勵教師人人參與課件的制作,提高全體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教育軟件的開發要以可操作性、實用性、便捷性、效率性為基本開發準則,切實使軟件成為提高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績效的重要載體。
四、以課堂為舞臺,以服務教學為中心,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學校教學中,信息技術只有“走進課堂、服務教學、面向學生”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在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的基礎上,強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運用到課堂和學習中。如基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網絡環境下的閱讀和寫作,超越課本的社會課程探究學習方法,基于互動學習工具插件的數學和科學教學的計算機模擬和仿真學習方法,網絡環境下基于話題的英語學習等。但信息技術畢竟屬于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是為教學內容提供服務的,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媒介手段和工具,所以,只有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才能實現信息化應用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總之,采取恰當的策略,突破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應用困境,促進教育信息化有效研究的深化,合理、有效地應用花巨資建立起來的硬件設施、軟件資源,是當前信息化深入、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因此,我們要繼續加強對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應用策略的研究,以期實現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效果的最大化。